知识点讲解
一、作者简介阿来阿来,藏族,著名作家。
代表作有《尘埃落定》《空山》《格萨尔王》。
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荣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阿来成为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
二、故事背景2012年,阿来到甘肃武威作关于藏文化圈边缘区的一些相关调查工作,武威之行结束后又到了丽江。
丽江市人民政府听说作家阿来到了当地,就邀请他写一篇关于丽江的、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文章。
《一滴水经过丽江》就是应丽江当地政府此次邀请所作。
获取更多资料,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园地三、理解词义1.矗立:高耸地立着。
2.映照:照射。
3.苍劲:①(树木)苍老挺拔;②(书法、绘画)老练而雄健有力。
4.眺望:从高处往远处看。
5.蜿蜒:(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
6.目眩神迷:眼花缭乱,心神摇荡。
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
四、课文分段第一部分(①—⑤):叙述一滴水经历漫长的黑暗与等待后,游览丽江的情形。
着重展现丽江古城的自然风景之美。
第二部分(⑥—⑩):叙述一滴水再次醒来后,游览丽江的情形,展现了丽江古城的建筑之美。
第三部分(⑪—⑭):叙述一滴水经历玉河中的徘徊后游览丽江的情形,展现丽江古城的民俗之美。
第四部分(⑮、⑯):交代一滴水离开丽江,奔向大海。
五、问题归纳1.文章开篇“我是一片雪”的作用是什么?“轻盈”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开门见山地点出“我是一片雪”,奠定了行文的基调,表明作者将以物的口吻来叙述故事。
“轻盈”一词准确传神地刻画出了雪落到玉龙雪山上时姿态轻柔优美的样子。
获取更多资料,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园地2.“是的,我又化成了一滴水,和瀑布里另外的水大声喧哗着扑向山下。
在高山上,我们沉默了那么久,终于可以敞开喉咙大声喧哗。
”句子中的两个“喧哗”意思一样吗?各是什么?意思不一样。
第一个“喧哗”指水多声大而显得水声嘈杂;第二个“喧哗”指“我们”由冰化成水、获得自由后喧闹、嬉戏的样子。
3.“经过马帮来往的驿道,经过纳西族村庄里的人们,他们都在说:丽江坝,丽江坝。
那真是一个山间美丽的大盆地。
”这句话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运用了侧面描写,通过纳西族人口中对丽江坝的赞美,侧面写出了丽江坝的美丽和闻名。
4.“后来,我知道,那时是明代,纳西族的首领木氏家族率领百姓筑起了名扬世界的四方街。
”赏析句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明代”意在表现四方街的历史悠久,“纳西族的首领木氏家族率领百姓筑起”说明四方街建筑的奇特。
5.“看见很多不同模样的人。
黑头发的人,黄头发的人。
黑眼睛的人,蓝眼睛的人。
我看见了潭边的亭台楼阁。
看见了花与树。
我还顺着人们远眺的目光看见了玉龙雪山,晶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
”这句话用四个“看见”有什么表达效果?本题运用关键词语表达效果法。
第一个“看见”写出了到这里的游客来自不同民族不同国家,表现了游人之多,侧面描写出了古城丽江的出名;后三个“看见”从正面概述了古城丽江的景色。
6.“人们在桥上,在堤上,说着不同的语言。
在不同的语言里,都有那个词频频出现:丽江,丽江。
”说说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描写方法,通过不同语言中频频出现“丽江,丽江”,从侧面写出了游人对丽江美景的喜爱和赞美。
7.“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见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
古城的建筑就这样依止于自然,美丽了自然。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句话。
本题运用排比效果分析法。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丽江古城的美丽的自然景观和房屋、老街等人文景观的高度融合的特点。
一气呵成,使人震撼。
8.“我立即投身进去,让这个浇花的妇人,把我带进了纳西人三坊一照壁的院子。
院子里,兰花在盛开。
浇花时,我落在了一朵香气隐约的兰花上。
”这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运用细节描写,描绘了丽江古城民众的悠闲生活的场景,体现了丽江人民恬静平和的生活。
9.“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本题运用句子含义理解“三抓一联系”法。
古城是平静、纯朴的,在古城的氛围里,人们浮躁的内心如水滴一般晶莹,即使欢笑、歌唱,内心也是沉静、安定的。
10.结尾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以一滴水的方式走过丽江的喜悦之情,也表现出作者对丽江古城的热爱。
11.作者为什么要以一滴水的名义来写自己游历丽江的情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作者以一滴水的名义,运用第一人称的叙述口吻,通过一滴水的视角来看丽江古城,以一滴水自述自己在丽江古城的所见所闻,让一滴水来替自己思考、说话。
通过拟人化的描述,向读者展现了丽江古城的自然景物和人文风情。
这样写,便于作者在描绘丽江古城的美景的同时,巧妙地融入自己的情感,能带给读者强烈的现场感。
六、课文主题本文以一滴水的口吻,用第一人称写了一滴水游历古城丽江的旅程,着重展示了古城丽江风景、建筑及民俗之美,表达了作者对古城丽江的无限热爱之情。
同步导学案
一滴水经过丽江
【导学目标】1.掌握作者游览的行踪,了解游记的一般特点。2.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3.通过朗读课文,体验这滴水的奇幻生命旅程。
4.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的感情。
【课时计划】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步骤一、二,第二课时完成步骤三、四、五。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水是生命之源。
一滴水,带着夙愿,经历了漫长的黑暗与等待,经历了水车上的眺望,经历了玉河中的徘徊,终于来到丽江,来到常年鲜花点缀、垂枊依依、小河潺潺的四方街,从悠闲恬淡的白天到灯火阑珊的夜晚。
这滴水为什么会有这么奇幻的生命旅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阿来的《一滴水经过丽江》。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矗立(chù) 目眩(xuàn) 开闸(zhá)徘徊(huái) 翡翠(fěi) 砚池(yàn)蘸到(zhàn) 擦拭(shì)2.记住重点词的意思矗立:高耸直立。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的走。
苍劲:指老练刚劲。
五彩斑斓:指颜色非常好看,色彩相当丰富,多种颜色错杂繁多耀眼。
目眩神迷:眼花缭乱,心神摇荡。
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
3.走近作者阿来,藏族,1959年出生于四川省马尔康县,当代作家,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80年代中后期转向小说创作,主要作品有诗集《棱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长篇地理散文《大地的阶梯》,散文集《就这样日益在丰盈》。
获取更多资料,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园地1.听录音范读课文(多媒休播放),思考:一滴水的夙愿是什么?【交流点拨】跃入江流,奔向大海。
2.简要写出一滴水的经历。
【交流点拨】全文以“一滴水”的身份,讲述自己由雪变成冰川,再变成一滴水,再由一滴水经过驿道、纳西族村庄、草甸、落水洞、黑龙潭、四方街、街道店面、纳西人院子,最后奔流到金沙江边的经历。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1.纵观全文,如果把一滴水旅行绘成几幅不同的画卷,那应该是什么样的画呢?【交流点拨】“一滴水”将自己的所见娓娓道来,浪漫而富有童趣,全文所展示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风土人情如同风景画、建筑画、民俗画,美不胜收。
2.欣赏“风景画”,它美在何处?【交流点拨】这篇散文所描画的风景——“丽江古城”作为画面的中心,再以玉龙雪山为背景,以玉河街道为线索,以四方街小广场为梯形,构成丽江古城风景画,并用水的流动为画面增加运动感。
整个画面有层次感,从高到低,由远到近,景致分明。
3.继续欣赏“建筑画”,它的美又体现在何处?【交流点拨】丽江古城是一座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和文化灿烂的名城,也是少数民族古镇,城里的街道、宫殿、水车、小桥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四方街,丽江古城中心、交通四通八达、周围小巷通幽。
街道:依山势而建,顺水流而设,开闸放水,以水洗尽街道,地域特色明显。
水车:大水车是丽江古城的标志性建筑。
小桥:历史悠久、数量大、形式多。
4.再来欣赏“民俗画”,它的美美在丰富而融合。
具体体现在哪儿?【交流点拨】文中所写的民众活动,前文少后文多,赶路、建设、放牧、经商、拉琴、浇花、闲聊、畅游、聚集、唱歌构成了丽江民俗画。
1.文章采用第一人称,从一滴水的角度,从不同视角去描述丽江,这样写有什么效果?【交流点拨】亲切、自然。
不矫揉造作,清新自然,像从玉龙雪山上飘下来的风,里面还夹着冰冷却动人的温柔。
有感同身受、如临其境的意味。
2.从写景中,可体会作者所饱含着什么样的情感?【交流点拨】热爱丽江、热爱美、更热爱给予美的大自然。
3.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独到之处?【交流点拨】构思新颖,视角独特,行文如诗,美不胜收。
当堂演练达成目标1.总结全文纵观《一滴水经过丽江》全文,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写了风景如画的丽江和丽江富有地域特色的建筑,用生动、精美的语言介绍了丽江民俗民风,给人以无限的美感。
2.分组交流,合作探究。
(1)作者为何要以一滴水的视角来写丽江?(2)如何理解“古城的建筑就这样依止于自然,美丽了自然”一句的意思。
(3)本文语言浪漫,富有诗意和童趣,品析下列语句。
我又化成了一滴水,和瀑布里另外的水大声喧哗着扑向山下。
在高山上,我们沉默了那么久,终于可以敞开喉咙大声喧哗。
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4)、本文通过一滴水的奇幻生命旅程,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3.拓展延伸写游记的“技巧点拨”。
【交流点拨】①最需:线索明朗清淅;②最宜:只抓重点;③最佳:突出感受;④最美:语言灵动。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