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01岳阳楼记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用“/”为第④段中划线句断句(断三处,不要求加标点)。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答案】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解析】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这两种表现,为什么呢?根据句意,应该这样划分节奏: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2.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1)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 (2)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
(3)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 (4)是进亦忧,退亦忧( )
【答案】(1)天气放晴(2)日光(3)一起(4)这,这样
【解析】(1)(有时)阴雨连绵,几个月不放晴。“开”,天气放晴。(2)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
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景”,日光。(3)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爽快,荣耀和屈辱一并忘掉。“偕”,
一起。(4)这样(他们)进朝为官也忧虑,退居江湖为民也忧虑。“是”,指示代词,这样。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2)微斯人,吾谁与归?
【答案】(1)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象,全在洞庭湖上。
(2)(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同谁一道呢?
【解析】(1)注意关键词:“予”,我;“胜状”,胜景。(2)关键词:“微”,如果没有;“吾谁与归”是宾语前置句,翻译时,应调整为,“吾与谁归”。
4. 用原文的语句回答下面问题。
(1)第③段中,描写水面月光的句子是 ;描写水中月影的句子是 。
(2)体现“古仁人之心”的句子是
【答案】(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解析】“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二者”要么悲伤,要么欢喜,因此,不同于“二者之为”,应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5.第②③段运用___________的写作手法,描写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表现了迁客骚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两种心情。
【答案】对比悲喜
【解析】这两段形成对比,一暗一明,一悲一喜,像两股激流,传达出景与情互相感应所表现出的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境界。
6.第④段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案】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济世情怀。
【解析】在范仲淹的从政生涯中,他多次上书,强言直谏,虽屡遭贬谪,但他澄清吏治、忧国忧民之心未改。他用自己的俸禄,在家乡买“义田”千亩,救济贫苦的族人,而自己却贫苦一生,以至于死时“身无以为殓,子无以为丧”。为民请命,忧民之忧,救人之困,这就是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核心内涵。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岳阳楼记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①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②不充③,日昃④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选自《宋名臣言行录》)
【注】①再适:改嫁。②(zhān)粥:稠粥。③不充:不足,此指喝不上。④昃(zè):太阳偏西。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2)或异二者之为( )
(3)去之南都入学舍( ) (4)遂大通六经之旨( )
【答案】(1)曾经 (2)或许(3)离开,离家(4)于是,就
【解析】此题的两个词都是古今异义词,如“尝”,曾经;“去”,离开。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微斯人,吾谁与归?
(2)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答案】(1)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2)有时夜里昏沉困倦,常常用冷水洗脸。
【解析】注意“微”“斯”“或”“辄”“沃”等字词的翻译,“吾谁与归”宾语前置句的翻译。
3.问题探究——由“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幅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哪两句话?这一名句传诵千古,你是如何看待这一名句的时代意义。
【答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话,以天下为己任,胸襟阔大,境界崇高,在任何时代都是值得学习的。
【解析】这两句话体现的是范仲淹的“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思想,解题时要围绕范仲淹的思想境界和人生格局以及这种博大的、心系天下百姓的思想在任何一个时期都是迫切需要与提倡的即可。
4.读完《岳阳楼记》和乙文,你对范仲淹有怎样的认识或评价?你认为他身上最值得你学习的精神品质是什么?
【答案】(提示)从家世贫苦了解人民的疾苦,从小立志苦读,大通六经之旨,奠定了儒家“仁爱”思想,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等方面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可表明范仲淹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从“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等描写,可概括出从小立志苦读等精神。题干的两问可以合在一起作答。
乙文翻译:范仲淹两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长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含着眼泪辞别母亲,离开家去南都学舍读书。他不分昼夜地刻苦读书,五年中,他竟然不曾解开衣服好好睡觉。夜里有时感到昏昏欲睡,就用冷水洗脸。范仲淹常常连顿稠粥都吃不饱,每天直到太阳偏西才开始吃饭。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要旨,又感慨地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对自己说:“应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