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是千古美文,历来选为中学语文课文。在百度上输入“岳阳楼记”,相关的评论文章、教学实录、教学设计等不计其数。今天,让我们打开侯老师的教学设计,看看她如何带领学生读文、知意、赏景、悟情……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侯会芳
第一课时:读文知意解其情
【教学目标】
1.大声朗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根据虚词的提示调整朗读语气,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体会文章情感的变化。
2.反复带感情朗读课文,积累文言常用实词,注意其古今意义的不同,辨析它们的意义和用法,并据此划分课文的朗读节奏。
3.师生合作整合朗读,注意课文骈散结合的规律和用词奥妙,体会课文语言简洁、音韵和谐、含义隽永的特点。
一、形式各异导新课
导入方式一:在我国历史之浩瀚长河中,有许多以安国定邦、造福苍生为己任的文人墨客。“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是陆游的一腔热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顾炎武的责任担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杜甫的广阔胸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林则徐的舍生取义。而岳阳楼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名句,又表达了谁“心忧天下”的政治抱负呢?(这个名句学生之前积累过:范仲淹)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循着本文的记述,做一次洞庭之游,去感受岳阳楼气象万千的阴晴明暗,去聆听范仲淹先忧后乐的拳拳心语吧。
导入方式二:直击标题——“岳阳楼记”。请同学们大声朗读标题,猜猜课文会写哪些内容?说说理由。(一般情况下,学生读了题目肯定认为课文主要“记”写的是岳阳楼。)那么范仲淹在这篇文章中究竟“记”了什么?让我们走进文本,一起去探究吧!
(设计意图:导入方式一注重与文本内容进行勾连,注重语言表达的优美,注重同类名言的积累,在明确文章主旨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了知识的归纳与迁移,也为学生的口语训练提供了范例。导入方式二结合课前预习一,引导学生猜读题目,为的是吸引学生阅读兴趣,进行深入阅读,以便和自己刚读题目时的想法比较,更深刻地理解本文开 “记”之先河,将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的特点。)
二、反复朗读入其境
1.读文正音明背景。
①学生先自由朗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扫清字音问题,积累文言词汇,初步疏通文意。如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可提出来全班共同解决。提示学生注意下列字词:
百废具兴 浩浩汤汤 朝晖夕阴 日星隐曜 淫雨霏霏
樯倾楫摧 薄暮冥冥 忧馋畏讥 岸芷汀兰 浊浪排空
皓月千里 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
②自由读了课文,请同学们说说这篇写于什么时候?为何而写?找出课文原句,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集中于第一自然段:以“庆历四年春”起笔,以“谪守”奠定全文基调,以“属予作文以记之”交代了作““记”缘起)。然后联系写作背景,再来谈谈自己的体会(此处要求学生介绍腾子京和范仲淹,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以便更好理解作“记”缘起)。
2.勾画词句诵美文。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看看文中句子有什么特点?(要求学生小组齐读课文。读后提示学生从句式、从内容、从修辞来看句子的特点。)
学生读后讨论交流:本文骈散结合,叙事的时候多用散句,写景的时候多用偶句。散句长短错落,质朴平实;偶句两两相对,珠联璧合。而且,文中还有许多排比句和四字句,读起来语音互补、语气呼应、整齐流畅、音韵协调、铿锵有力。
要求学生用几种不同颜色的笔或符号,分别勾画出文章的排比句、对偶句和散句。根据标记再次朗读,注意把文章的音韵美读出来,把排比的气势读出来。
3.比读“虚”“实”品其情。
①朗读课文2—4自然段,标出段中重点实词,以实词语意为单位读好停连,并品味其情感变化。
实词例析:第2段“衔”和“吞”赋洞庭湖水以生命,尽显其浩瀚磅礴、吞吐日月的磅礴气势。第3段“阴风”“浊浪”“隐曜” “潜形”“樯倾”“楫摧”等词语突出了“感极而悲”之感。第4段“春和景明”“浮光跃金”“静影沉璧”等词语写出了一片春风和畅、波光明丽、明月千里的晴日美景,突出了“其喜洋洋”之感。
提示:还要注意文中大量的同义词(如:际——涯,通——极,隐——潜,啸——啼等)和反义词(如:朝——夕,宠——辱,喜——悲等),品味其中蕴涵的情感。
②标出文中的虚词,并比较每个虚词所领起的段落或句子情感的差异。
虚词例析:
“……(观)夫……”“(此)则……”“然则……”第2段“(观)夫”“(此)则”引出前人所描述洞庭湖的壮观景象,格调渐次振起,情辞转为激昂,要读出对岳阳楼壮观气势的赞叹之情。但“然则”一词转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若夫……”第3段以“若夫”的虚拟语气起笔,含蓄委婉,引出对悲凉情境的描写。
“至若……”“而或……”第4段以“至若”领起,格调高亢,节奏也变得明快有力。色调变化,绘出春风和畅、景色明丽、水天一碧的景象。“而或”一词更进一步扩展了意境,增强了叠加咏叹的意味,把“其喜洋洋”的气氛推向高潮,而“登斯楼也”的心境也变成了“宠辱偕忘”的超脱和“把酒临风”的挥洒自如。
“嗟夫!……”“噫!……”第5段的“嗟夫”虚词兼有抒情和议论的意味,“噫”语重情深,悲凉慷慨,都要读出慨叹的语气。
③在实词和虚词的探究品析中,学生带着感情再读课文。含义深刻的词要重读,对比鲜明的词要强调读,有明显标志作用的词语要带上感情读。带着这种发现,把文章再朗读一遍,要注意刚才我们发现的重音和停连,读出感情和气势。在诵读声中感受《岳阳楼记》描述的情境。
(设计意图:课标指出,文言文教学要以诵读为主。尤其是这样的经典名篇,朗读背诵必不可少。但是读,不能停留在表面上,怎样才能读得有味、读得深刻呢?读中有目标,读中有任务,读中有进步,读中有收获,才称得上真正的“读”。读文正音明背景、勾画词句诵美文、比读“虚”“实”品其情,这三个环节均着眼于课文诵读,一层一个目标,一层一个任务,期望通过循序渐进的诵读,引导学生明文意品情感。)
三、整合展示诵其美
在“反复朗读入其境”的基础上,师生合作,明确分工,进行课文朗诵展示(可全文朗诵,也可选段朗诵)。
女生独: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男生独: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全班齐: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师独: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男生独: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师独: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女生独: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男生独: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全班齐: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设计意图:师生合作整合朗诵,既是之前层级朗读环节的反馈和巩固,又是朗读成果展示。这样做不仅能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况,还能增强其朗读文言文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我国古汉语的魅力。)
第二课时:赏景比情悟其志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至背诵,深入品析课文内容,通过“景”“情”“人”的对比,理解“迁客骚人”和“古仁人”之“揽物情”“悲喜观”。
2.深刻体会作者的“悲喜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忧乐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并积累文中名言警句。
3.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树立正确的悲喜观和忧乐观。
一、齐读赏景话“大观”
1.登楼极目眺,古今岳阳楼。请同学们齐读第2自然段,找出其中总写岳阳楼“大观”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话描述这幅“巴陵胜状”图。
引导学生着眼课文第2自然段,“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为总说。“衔” “吞”气势磅礴,“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极写水波壮阔,“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概说阴晴变化。学生边诵读边讨论,依据词句理解描绘岳阳楼之“大观”。
2.“迁客骚人,多会于此,揽物之情,得无异乎?”如何理解?
引发学生思考后回答:“迁客骚人”既回应前文“唐贤今人诗赋”一语,又引出了“揽物之情”,提出一个“异”字,开启下文内容。
(设计意图:第2自然段是对岳阳楼胜景的总写,此处要求学生小组齐读是为了读出文章的磅礴气势,同时一边诵读,一边依托于文本,随文教言,注重在语境中加深对词句的理解。)
二、品读晦明比其情
1.课文3、4自然段以挥毫的笔墨向我们描绘了风格迥异的两幅画面,请同学们先不看课文,将以下词语分类填写到两幅画卷中并概括每幅画面的特点,说说每幅画面引发的情感。
词语展示:楫催、星隐、满目萧然、把酒临风、丽日、微波、山潜、宠辱偕忘、心旷神怡、船倾、日暮、芷草、忧谗畏讥、其喜洋洋、兰花、虎啸、猿啼、去国怀乡、感极而悲、阴风、浊浪、碧浪、鸟飞、鱼游、月色、渔歌
景物
特点
情感
洞庭风雨图
洞庭春晴图
填完表格后诵读原文,找到填词依据,并用自己的话描绘这两幅图,说说景色之异,比比情感之异。
2.在这一暗一明、一悲一喜两幅画面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心境?
学生讨论交流:这两段写景物,是作者在生活真实体验基础上的虚拟体验,具有高度概括性。作者的心境,呼应着景物,与游人共悲欢。第3段,表现远谪的悲苦、郁闷之情;第4段,表现出心旷神怡、遗忘得失宠辱的乐观情怀。
(设计意图:此环节重在学生活动。从填词比读,到画面比较,再到心境不同,层层深入,期望学生在讨论交流中,逐步加深对文本的感知能力。当然,学生讨论时老师也要积极参与,引导学生从文本去发现,教给学生文言文阅读的方法,使学生在活动交流中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
三、研读知人论其志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5自然段,说说“古仁人”与“迁客骚人”有什么不同?你的依据是什么?
(引导学生在课文中去找答案。“迁客骚人”的观物之情:风雨则悲,依据是“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也”;春和则喜,依据是“此乐何极”“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这也可以说是“以物喜,以己悲”。“古仁人”则不然,他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依据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也就是说,无论是在朝做官,还是贬谪乡野,忧民忧君之心不改,具有先忧后乐的伟大胸襟。)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政治情怀?
学生讨论交流:这是作者假托“古仁人”的政治理念,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以治国安邦为己任,忧在天下人之前,乐在天下人之后。这种“先忧后乐”的思想是对儒家传统的“与民同乐”观念的发展,更具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苦己为人的奉献精神。
3.阅读岳阳楼对联,说说“范希文两字关情”一句中“两字”指的是哪两字?“此中有真意”,结合课文说说你体会到的真意并写出来。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学生讨论交流:两字主要是辨别是“悲喜”还是“忧乐”,引导学生讨论明确“悲喜”是迁客骚人的情感,“忧乐”是古仁人的情怀。所以“两字关情”指的是“忧乐”两字。真意就是考察学生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忧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的理解。
4.范仲淹“先忧后乐”的精神在今天还适用吗?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考察的是这种精神的现实意义)
围绕范仲淹的苦己为人、无私奉献、心忧家国,学生可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重点是通过区别“古仁人”与“迁客骚人”的“异”,理解并积累两个名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深刻的阅读理解,决不能脱离文本。因此这一环节在选用助读资料时无需过多,只要关键时刻加深学生的理解就行,而且助读资料越少越能凸显文本功用,否则会冲淡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印象。)
四、背诵课文写鉴辞
要求学生熟练背诵全文,搜集古代写岳阳楼的诗文,并选一首写500字左右的点评或赏析。
(设计意图:此环节布置了三个作业,目的有三:一是依照课标要求背诵积累经典名篇。二是扩大学生视野,促其了解我国的楼观文化。三是引导学生继承传统文化精髓并提高鉴赏能力,以期经典永流传。)
板书设计:
(收录于《名师同步教学设计》九上2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