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在前面的话:此实录只为记录自己的上课状况,上课的内容也并非自己研读设计出来的,而是查找资料后合成自己的上课思路,还请各位同仁指正,就酱。
师:我们来看一下啊,看到这个标题,你有什么样的想法?(第一页PPT:《岳阳楼记》旁边有一个标题:人生路上跌跌撞撞,你的初心还在吗?)
师:有话举手说。(无人举手)
师:你来说。(指一个学生回答,学生站起来不说话)
师:没有什么想说的?大家的人生都是一帆风顺,然后来到了菁华?大家的内心都是什么做的?对自己的现状很满意?没有一点遗憾?
师:那我们来看一下啊,这篇文章的一个地位。
(开头的小讨论没有达到一点点效果,失败)
(呈现PPT,请学生起来读)
师:范仲淹是不是照着洞庭湖写的《岳阳楼记》,是不是?
生(齐):不是
师:不是,他没有见到。它是根据自己的想象,还有曾经给他的一幅画写出了岳阳楼记,那他曾经有没有见过这个洞庭湖,岳阳楼呢?
生(部分齐答):没有
师:有见过,他小时候曾经在那附近住过一段时间。
(到这为止发现口头禅“这个”出现次数太多了,我删掉了好多个了)
师:来,现在我们看一下啊,第一节课的时候我们介绍了记的文体,说它可以使用5种表达方式。那现在我们来看一下这篇文章使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
大家看第一段,举手说啊举手说,第一段使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
生(部分齐答):叙事(我强调了举手回答,但大家还是不举手,这点很苦恼)
师:你说叙事或者说记叙,都可以的。那第一段记叙了哪些内容呢?
(问题:还会重复自己说过的话,脑子跟不上嘴)
师:举手说。
生(我指了一个):时间
师:时间是什么?
生:庆历四年春
师:还有什么?
生:地点是在巴陵郡。
师:地点是巴陵郡,非常好
生:事件是重修岳阳楼
师:这是重点事件,重修岳阳楼。
师:那现在大家再来看这一段,来告诉我,这一段记叙了关于重建岳阳楼的什么内容?关于重建岳阳楼的内容。你来说。(每次我提出问题,都没有人举手,这问题不难的)
生:把唐宋名家的诗文刻在上面
师:这是什么?你把这个给翻译过来是吗?我知道句子是什么意思,你能概括提炼一下吗?(生不说话了)
师:我们来看他读的句子,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在这前面的增其旧制,这两句话告诉我们重建岳阳楼的什么?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想象这个场景怎么样?
生(小部分说):声势浩大
师:他告诉我们了重建岳阳楼的一个盛况。
师:来,接着找第一段还告诉我们重建岳阳楼的哪些东西。
生:背景
师:哪句话?
生: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它是在完成这些内容的基础之上,才开始重建岳阳楼的。
师:来,接着找,还有没有?
生(举手):时间有一个,越明年。
师:第二年庆历5年的时候来重修岳阳楼。好的。那除了关于重建岳阳楼,我们还可以从第一段知道什么?换句话说,范仲淹为什么要写岳阳楼记?
生:属予作文以记之
师:还告诉我们范仲淹的做记缘由。这是第一段我们得知的信息啊,关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盛况还有做记的缘由。
师:来看第二段,第二段使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
生:描写
师:好,请坐。
师:描写的是什么?我有一个选项啊,A、岳阳楼,B、洞庭湖,描写的是什么啊?
生(齐):洞庭湖
师:要注意,虽然说名字是岳阳楼记,但是他先简略的描写了洞庭湖的景色。嗯。好。来看第二段,大家来把这个描写的范围给我缩小,哪几句话是非常集中的在描写洞庭湖的景色。
生(齐):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殇殇,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师:既然是描写景色,那么这个景色在他的笔下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就从我们找到的6个短句里面来提炼,给我们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洞庭湖?
生:气势磅礴。
师:哪几句话告诉我们的?
生(大部分):浩浩殇殇,横无际涯
师:啊有很多人说浩浩殇殇,横无际涯,可以看出他气势磅礴,还有吗?“衔远山,吞长江”这能不能看出来?(生:能)这也能看出来,这两个短句都能看出来他气势磅礴,或者说气势非凡都可以的。
师:那还有一句话叫做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写出了洞庭湖什么样的特点?早晨、晚上景色不一样,有时候晴天有时候阴天,有时候光线是明的,有时候光线是暗的,这是什么特点?
生:景象多变。
师:景象多变。
(我真的回把一句话重复好多遍啊,这里已经删掉了一遍)
师:大家再看第二段,我们刚才讲到的这些句子啊,这几句话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写出气势磅礴、景象多变这两个特点的?
生:视觉。
师:视觉。嗯,都是视觉,都可以看到,还有吗?
生:听觉。
师:哪里有听觉?其他角度你能想到什么?角度。描写景物的角度。有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还有没有?
(生:没人说话)
师:当你看到衔远山、吞长江,你能不能大致地描绘出洞庭湖、远山和长江的相对位置?(这个问题没人理我,问得不好?)这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还是没人理我,先跳过这个问题)再来看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这是什么角度?
生:时间。
师:嗯,这是时间的角度啊。那这儿呢。(指前两句)
生:空间。(学生是因为时间才得出空间的答案)
师:从时空结合的角度来写洞庭湖。从空间的角度写出了洞庭湖的气势磅礴,从时间的角度写出了景象多变。大家再看第二段,还是我们找到的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殇殇,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这几句话如果让你来赏析的话,你觉得哪几个字值得赏析?
生:衔,吞,动词
师:为什么?因为是动词吗?
生:修辞
师:修辞手法,什么修辞?
生:拟人
师:拟人,只有拟人吗?
生:还有夸张。
师:那我现在先来问一下拟人的修辞,这个修辞的赏析它的格式是什么?(学生老是坐在下面一起说,就是不举手,我只好点人了)
生: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人格化,写出了……的……,表达了……的情感。
师: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什么东西人格化,写出了什么事物的什么特征,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这里面有没有人呢?没有,那就是突出了什么事物。那夸张的作用呢,跟它是有重合的地方的,夸张就是强调突出某个事物的特征。那根据这个格式,咱们来找同学说一下。
生:使用了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把洞庭湖人格化,写出了洞庭湖和远山、和长江的位置关系。
师:对,我们刚才说了呀,空间的角度就是告诉我们他在哪儿。所以这个写出了是指写出了洞庭湖和长江远山的位置关系,最后突出了洞庭湖的气势磅礴,你来说一遍。(不忍直视,自己说的话也重复)
生:使用了拟人夸张的这种说法,把洞庭湖人格化,写出了洞庭湖远山、长江的位置关系不错,突出洞庭湖的气势磅礴。
师:这是让你来直接赏析,那如果我再加1句话,可不可以把它换成“连”和“接”?我又加了一个小问题,你在回答的时候需要补充哪些东西?
师:首先回答——
生:不可以
师:不可以。然后再来说使用“衔、吞”的好处,最后再加上什么?
生:如果使用连和接啊。就没有那样的表达效果啊,
师:这样也可以啊。或者你也可以说的再具体一点,如果使用连和接的话,这个画面是——
生:静止的
师:静止的。大家再来说一下啊,把我加上这个问题之后的一个完整的答案再说一遍。
生:使用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把洞庭湖人格化。写出了洞庭湖、远山长江的位置,强烈突出了洞庭湖的气势磅礴,如果换成连和接,体现不出原有的效果,
(给时间记笔记,这个问题和答案记在笔记本上)
师:接下来来看一下三四两段儿,3、4段使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3、4两段里面是不是只有一种表达方式?
生:不是
师:是不是不止一种啊?那有几种
生:描写,抒情
师:大家说一下哪几句是描写,哪几句是抒情。你来
生:“若夫云雨霏霏……虎啸猿啼”是描写,其他的是抒情
师:前半部分是描写,后半部分是抒情。
师:那还是一样的啊,既然是描写写景,它描写出来的景有什么样的特点?
生(散落在人群中的不同的声音):萧瑟、悲凉、黯淡
师:嗯好。你来说。阴风怒嚎。想象可以在那个水面上走的时候,那个船翻了。你没有感觉?
生:(不说话)
师:阴森,恐怖的、萧瑟凄凉的。你还会听到这个猿猴的叫声、老虎的叫声。那处在这样一种环境中,人物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你看还有一个字叫做——
生:悲
师:悲凉的、悲伤的,因为什么啊。仅仅是因为看到景儿悲伤吗?他这个悲伤内在是因为什么?你来说是什么?
生: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师:害怕被别人说坏话,害怕批评指责,这时候看到这样的景就是悲伤至极的
师:来看第4段,第4段的句式跟第3段是一模一样的,所以说之前都是描写,后面都是抒情。那第四段里面的景是什么样的景?是什么天气?
生:晴天
师:阳光明媚的晴天。而第三段是——
生:阴天
师:对,晴天是什么样的景象,用一些词语来形容一下。
生:春光明媚的、风和日丽的、
师:阳光明媚的,风和日丽的,大家看色彩是青绿的。这一块儿大家看起来好像背起来有点困难啊。大家自己来看一下啊,在这样明媚的景象下,你看啊,颜色都是青绿的,这个这样的一个环境下,不仅是人开心啊,这些动物也开心啊,鸥鸟、鱼,还有花、草,这些东西联系在一起,放在一个图画上去理解着背诵这个段落啊。绿色很鲜艳,皎洁的月光,像跳动的金子,人们还在唱歌,有这个心情唱歌。这样一个景象啊,明媚的、清丽的、清雅的形象,作者的心情,什么词语来形容吧。
生:喜洋洋。
师:喜洋洋的,他的内在是因为什么而喜欢呢?(没人理我,这个问题提的不对)
师:宠辱偕忘,忘掉了之前好的、不好的,都忘记了,现在只是沉浸在眼前的明媚春光中。所以他很高兴。
师:这是三四2段,分别使用的描写抒情表达方式。
师:大家现在来看一下3、四这2段,它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没人理我,或者就是很少人在下面坐着说,不举手)
师:都是几个字?
生:四个字
师:不仅仅都是4个字,还是——
(没人理我)
师:好多的4个字啊,很多的数字就是。来看一下啊有多少个四字。
师:所以除了数字以外还有什么特点?这些四字啊句是不是三句、五句、七句,是不是?生:不是
师:那是几句?
师:(数句子,学生跟着一起数)10句。那这个呢。这个是8句,这个呢?六级。都是什么数字?
生:偶数
师:那既然是偶数的话,说明什么问题啊?
生:对偶
师:嗯。都是对偶句。这是这两段的语言特色,都是对偶句,那是不是只有3、4段有对偶,第二段有没有?
生:有
师:哪里呀?
生: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师:这也是对偶句啊。对偶句不是说必须4个字,而是说前后句式字数相等,衔远山,吞长江,3个字它也是对偶。还有没有其他段有。其他段落还有没有?
生:有。(有小声说,我总感觉气氛我调动不起来)
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进亦忧,退亦忧。当对偶句多到一定数量的时候,它又是什么句?
生:(没人说出来)
师:排比句。刚才提到了骈句。我们之前学过骈文,还记得吗?前文哪几篇文章写完?《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他们两个是山水小品文双壁,骈句又叫做——
生:整句
师:骈句又叫做整句,与骈句相对应的是什么?散句。散句就是不整齐的句子,不整齐的这就叫做散句。比如说庆历4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这就是散句,前后两句话字数不等、不整齐。那这篇文章的语言特色,大家可以总结了。
生:对偶,排比
师:修辞。对偶就是两两对应起来。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具有音乐感。还有什么?
生:(没人说话)
师:骈散结合,以骈为主。接下来看我们看到最后一段使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有没有记叙?
生:没有
师:有没有描写?
生:没有。
师:有没有说明?
生:没有
师:有什么?
生:议论,抒情
师:议论和抒情。好,下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