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秩序美是所有美之最。
——法国导言:生活中,上放学路队制、超市里的排队、公交车前的排队、战场上的纪律、官员的纪律、交通的秩序、景区的秩序,秩序处处有身影;学问上,建筑讲秩序、法律讲秩序、经济讲秩序、政治讲秩序、外交讲秩序、秩序事事作主宰;艺术上,雕塑讲秩序、音乐讲秩序、绘画讲秩序、书法讲秩序、写作讲秩序,秩序仿佛是统帅——生活无处不存在秩序。
千古奇文《岳阳楼记》更是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语言与精神的秩序美图。
语言的秩序何为语言秩序?语言秩序是语言的组织机制、语言策略以及使用这种秩序,文本所能达到的语言效果。
范仲淹这篇文章不独在思想上领千年风骚,在语言上也达到了至臻至善至美的境界。
且让我们来看一看语言秩序之一:宏观,看篇,看内容和表达方式:第一段、叙作记缘由,用记叙的表达方式第二段、写巴陵胜状,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写整体之景第三段、写阴景抒悲情,用先描写后抒情的表达方式,写局部之景第四段、写晴景抒喜情,用先描写后抒情的表达方式,写局部之景第五段、探求古仁人之心,用议论的表达方式,揭全篇之旨第六段、抒归依之情,用抒情的表达方式,呼应篇首。
余音袅袅。
通篇由一事而一景而一议而一情,是不是秩序俨然?一气贯通?以上段落可不可以打乱顺序?比如把第五段排为第一段用来开篇明旨如何?其他段落呢?探究结论:如果把第五段排为第一段,没有缘由,没有铺垫,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则会突兀意外,让人不明所以。
可见,千条溪流归大海而非大海逆扬千百川。
段落排列是有秩序的。
文章思路是有秩序的。
一定先有背景交代,继之客观写景铺垫,才能顺势引出古仁人之心的主观宏论,曲终奏雅乃作文秘诀。
联系我们的人生:人生不要一蹴而就的平庸巧取早摄,要多方铺垫汇集积聚,成就外在的功绩内心的庄严。
结语:这就是语言秩序的苦心经营。
一篇文章,一段人生都是如此。
写文章不要头重脚轻,人生更不能虎头蛇尾。
中观看段:看第一段:全篇来处——“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和“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两句话可不可以调换顺序?史实加载:滕子京到巴陵后,不计个人荣辱得失,以国事为重,勤政为民,办了几件好事,如扩建学校、修筑防洪长堤和重修岳阳楼等。
这些事受到百姓称赞,结果两年时间就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治为天下第一"。
在重修岳阳楼之后,他写信给好友范仲淹,请他作记,共襄这"一时盛事"。
随信还送了一幅《洞庭秋晚图》,供仲淹参考,说是"涉毫之际,或有所助。
"其时,范仲淹因"庆历新政"遭当朝保守派大臣贾昌朝、陈执中、王拱辰等的攻击而失败,已于庆历五年由参知政事贬谪为邓州(今河南南阳市)知州。
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范仲淹,可谓苦心孤诣,深知重修岳阳楼要花很多钱,担心有些人再次借此攻击滕子京,所以在文章一开头就用"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既是对他的政绩的肯定和颂扬,又是为他被贬谪再次辩白;同时告诉他人,他是在干出大成绩后才重修名胜古迹岳阳楼的,又堵塞了攻击者之口。
结论:一为写实,二为堵口。
谪守巴陵郡的腾子京内心里把守放在了第一位。
把社会发展百姓生活放在了第一位,把老百姓的安全饮食问题放在第一位。
在此基础上,修楼,修的是精神文化的传承。
这样,才是为官的理念秩序。
语句顺序的安排是现实也是理念的反应。
此外还可以延伸探究:可不可以把第二段排到三四段后面?可以不可以调换三四段的顺序?结论:描写事物,先全局,再局部,是一个符合人们认知规律的顺序。
而写作,也一定遵循了人们心理建设的需求,一定由阴暗走向明朗,而不是由明朗走向阴暗,即使有这样的安排,也一定是为了启发读者的内心经由思考走向明朗的醒悟之境。
另外,“其喜洋洋”之态也与下文的“不以物喜”之劝紧密衔接。
联系人生呢?人生也一定要先顾全大局,再照顾细枝末节;要由低落走向昂扬,由消极走向积极,由阴暗走向明媚,特别是内心的明媚爽朗。
人生亦步步衔接,点滴照应,逐层铺垫,才会终成山海胜状。
如果颠倒了,忧赘文心,岂不是全文又成了由喜到悲暮气沉沉怨声冲天狭隘无明的哀鸣?引来政敌的进一步攻击不说,又何以经由文章之事引导内心走向明媚?看句:“衔远山,吞长江”和“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可不可以颠倒顺序?结论: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异类),吞吐着长江的流水(同类)——先有联结吸纳更多外部空间之举,再有自身的能量增加景象辽阔。
学习是不是如此?做人呢?更多的关注,更多的付出,一定会扩大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能力,辽阔自己的胸怀。
再比如——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晴阴都是气象,朝暮皆为胜景。
先有朝晖夕阴,再有气象万千。
没有朝晖夕阴,何来气象万千?朝晖夕阴正是气象万千的基础。
学会接纳人生中所有的阴晴悲喜,是生命走向大美境界的前提。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心胸辽阔了,精神愉快了,才能将恩宠屈辱一并忘记,寻回心灵的自由美好。
恩也是缚,辱尤灼人,没有心旷,何来神怡?这就是言语里包含的生命秩序。
然而,生命也许经由暂时打乱秩序可以获得一点活泼有趣的幸福,但理想的实现必须遵循谨严统一的精神秩序。
除了语句先后的逻辑秩序,还有如下骈偶句洋洋可观的结构秩序:衔远山,吞长江——动宾短语:动词中心语前面无修饰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动宾短语 动词中心语前面有状语修饰日星隐曜,山岳潜形——主谓短语,主语有并列的名词短语充当,谓语由动宾短语充当沙鸥翔集,锦鳞游泳——主谓短语,主语由偏正的名词短语充当,谓语由动词短语充当,前一个谓语是并列式,后一个谓语是独立动词长烟一空,皓月千里——主谓短语,主语由偏正的名词短语充当,谓语由数量短语充当。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复句式短语,前句由动宾短语充当,后句也由动宾短语充当,前句的宾语是偏正的名词短语,后句的宾语也是偏正的名词短语,有复沓词对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偏正式的动词短语,动词中心语前由介宾短语作修饰语,由此我们可以感悟到:一定有了谨严合理的语言秩序,语言才能组合出万千气象吟唱成千古绝唱。
人生不也是如此吗?秩序混乱是一切不幸的根源,秩序井然是一切幸福的源泉。
情感的秩序看词:谪守——被贬谪而做太守即被贬为太守,由朝堂命官一朝被踢下天子台阶,降到偏远的落后的穷山恶水与更多的苦难生命挣扎沉浮,自救不暇还要救人。
腾子京将心放在了哀哀无告怨气冲天的“谪”字上还是励精图治保境安民振兴一方的“守”字上?由课文不难看出。
正是因为内心安放了正确的秩序,滕子京才没有在被贬谪的日子里自暴自弃自甘堕落。
反而逆命运之流而上,做出了一番可喜政绩。
有史书记载:滕子京到巴陵后,不计个人荣辱得失,以国事为重,勤政为民,办了几件好事,如扩建学校、修筑防洪长堤和重修岳阳楼等。
这些事受到百姓称赞,结果两年时间就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治为天下第一"。
古代当官比现在可难多了!没有健全的法治,没有对腐败对专制对强权的常规限制措施。
伴君如伴虎。
朝为天子臣,暮成阶下囚的现象比比皆是。
很多正直的官员是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进朝为官呀。
你看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汝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听李白被赐金放还赌气:“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间散尽还复来。
”闻辛弃疾报国无门哀叹:“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味柳宗元千古绝句《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触摸一向豁达的苏轼历经贬官黄州、惠州、儋州之后的《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这是多么让人心疼又心酸的仕途之路!这是多么悲壮哀婉的报国之歌!不过,正是理想之路泥泞不堪,阴险不堪,照亮了滕子京范仲淹们的凛然英雄气。
理想的秩序看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忧虑,在天下人欢乐之后欢乐。
忧乐都是情怀,君民皆为苍生。
一个人生活在天地之间,怎样才能让内心拥有最佳的秩序排列,才会在遭遇泥泞坎坷风雨折磨的时候内心世界依然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而不是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把什么放在生命的最前面,才会拥有人生最曼妙的风景和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让我们一起来看几个历史小故事:居庙堂之高的范仲淹:仁宗准备率领百官在会庆殿为太后祝寿。
范仲淹认为这一做法混淆了家礼与国礼,就上疏仁宗说:"皇帝有事奉亲长之道,但没有为臣之礼;如果要尽孝心,于内宫行家人礼仪即可,若与百官朝拜太后,有损皇上威严",谏言仁宗放弃朝拜事宜。
在皇帝心里,混淆了什么秩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范仲淹:晏殊得知范仲淹上疏,大惊失色,批评他过于轻率,不仅有碍自己的仕途,还会连累举荐之人。
范仲淹据理力争,并回写一封长信(《上资政晏侍郎书》),详述自己做法的缘由,申明自己的政治立场:"侍奉皇上当危言危行,绝不逊言逊行、阿谀奉承,有益于朝廷社稷之事,必定秉公直言,虽有杀身之祸也在所不惜。
"范仲淹的心里坚持着什么样的精神秩序?处江湖之远的范仲淹:天圣八年(1030年),范仲淹请求离京为官,被任为河中府通判;次年,调任陈州通判。
范仲淹虽"处江湖之远",不改忧国忧民本色,在此期间,他也多次上疏议政。
朝廷欲兴建太一宫和洪福院,范仲淹认为"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建议停工;在吏治方面,范仲淹针主张削减郡县,精简官吏,并多次上书陈述中央直接降敕授官的危害,认为"不是太平治世的政策";又建议朝廷不可罢免职田,认为"官吏衣食不足,廉者复浊,何以致化"。
是什么在支撑住范仲淹的精神大厦?进亦忧的范仲淹:明道二年(1033年),太后驾崩,仁宗亲政,召范仲淹入京,拜为右司谏。
时群臣多议太后垂帘时为政之失,范仲淹却认为太后虽秉政多年,但亦有养护仁宗之功,建议朝廷掩饰太后过失,成全其美德。
仁宗采纳,诏令朝廷内外不得擅自议论太后之事。
在这里,我们可否读得懂范仲淹内心的秩序?读得懂范仲淹的千古互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读得懂“进亦忧,退亦忧”的含义?正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国家就是人民百姓,朝廷就是百姓之范。
唐太宗说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毛泽东说过: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习主席说过: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范仲淹,一点一滴执着框范缮护着宋朝的江山社稷。
青云得意不坠志,平阳尴尬焉藏形。
九死不悔立风波,一腔热血注家国。
好一个北宋名臣范仲淹! 生命的秩序请看!范吕之争和灵乌赋:范仲淹发现当时的宰相吕夷简广开后门,滥用私人,便根据自己的调查,绘制了一张"百官图",在景佑三年(西元1036年)呈给宋仁宗。
他指着图中开列的众官调升情况,对吕夷简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不仅如此,范仲淹还连上四章,论斥吕夷简的狡诈。
偏偏吕夷简老谋深算,蛊惑君主将范仲淹贬为饶州知州,后来几乎又贬死在岭南。
为此,好友梅尧臣怜赠《灵乌赋》:结尔舌兮钤尔喙,尔饮喙兮尔自遂。
(闭上嘴巴,自己吃好喝好,不要管闲事。
)范仲淹感怀回《灵乌赋》:警于未形,恐于未炽。
知我者谓吉之先,不知我者谓凶之类。
故告之则反灾于身,不告之者则稔祸于人。
……为凶之防。
桑妖于庭,惧而修德,俾王之兴;雉怪于鼎,惧而修德,俾王之盛;……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胡不学太仓之鼠兮,何必仁为,丰食而肥。
仓苟竭兮,吾将安归?又不学荒城之狐兮,何必义为,深穴而威。
城苟圮兮,吾将畴依?。
(译文:警示于无形,防范于未然,了解我的人说看到我会带来好运,不了解我的说看到我会带来厄运。
……为了防止灾祸的降临,即便是因此而死,也要奔走呼告。
任由桑妖,稚怪在朝堂招摇卖弄,大家都因为害怕而不敢说不好,让王者误认为是兴邦兴国的好事,……宁可大声告诉世人并因此被误解而死,也不能沉默偷生。
为什么不学仓鼠,干嘛要仁慈,只管自己丰衣足食就是了?但是想想,如果粮仓都吃光吃净没有了,还能去哪里呢?为什么不学荒城的狐狸,干嘛要讲仁义,深挖洞穴居住就是了,可是城墙倒塌,又能以什么作为依附呢?)这是在中原沦陷之前八十三年提出的警告。
这就是范仲淹所说的"警于未形,恐于未炽";这就是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
这是他在所谓"庆历盛世"的警告。
《灵乌赋》里隐藏着范仲淹的内心秩序。
“我有生兮,累阴阳之含育;我有质兮,处天地之覆露。
长慈母之危巢,托主人之佳树。
斤不我伐,弹不我仆。
母之鞠兮孔艰,主之仁兮则安。
度春风兮,既成我以羽翰;眷庭柯兮,欲去君而盘桓。
思报之意,厥声或异。
警于未形,恐于未炽。
”(译文:我之所以有生命有这幅身体,是仰赖天地阴阳的滋养。
我生长在慈母所筑的巢穴,依托主人家所栽种的树木,在母亲艰辛的照顾和主人家宽仁的对待下。
……我羽翼丰满,可以远飞了,但是想要离开,却又眷恋生我养我的地方,想起主人家的宽仁,想对主人有所报答,虽然我的叫声不好听,但是能警示于无形,防范于未然,) 人生天地间,焉能负化育?在范仲淹的心里,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我是人民的儿子,我是国家的儿子,我要报答人民的哺育,我要报答国家的培养。
我既沐社会之春风长大成人,必张羽而护黎民,我既赖家国之庭柯自由翔栖,必振翅以扑未炽!一切精神秩序必来自于生命本初之遇。
一切人生动力也必来自于对既定精神秩序的捍卫。
因此,才有了范仲淹——这个中华民族精神乐队的领唱者。
他拥有怎样的人生简历呢?他的身份:范仲淹,字希文。
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
吴县(今属江苏)人。
他的少年时代,家贫但好学。
他的理想抱负: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
他的为官之执:当官时,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
被贬时,多次上书言政,虽未被采用,却感动了宋仁宗。
他得遇明主:宋仁宗执政,擢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
他在国有危难时:元昊反,以龙图阁直学士与夏竦经略陕西,号令严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称为龙图老子,夏人称为小范老子,一时威震边疆。
他在面对国家弊病时:104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提出“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傜役。
宋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
可惜不久因为保守派的反对而不能实现,因而被贬至陜西四路宣抚使,后来在赴颍州途中病死,卒谥文正。
他的文学成就: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
留有诗词307首。
他的政治成就:所领导的庆历革新运动,成为后来王安石“熙丰变法”的前奏;他的军事成就:他对某些军事制度和战略措施的改善,使西线边防稳固了相当长时期;他是别人的伯乐:经他荐拔的一大批学者,为宋代学术鼎盛奠定了基础;他的思想成就:倡导的先忧后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是中华文明史上闪灼异彩的精神财富。
朱熹称他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爱因斯坦在《悼念玛丽居里》一文中说: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
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一篇《岳阳楼记》极好地展现了范仲淹从内到外的精神秩序。
让我们看到其高、其正、其美、其英:其高如岳——精神高大,灵魂站在了秩序的最高处;其正如阳——一身正能量,言行拥有正确的秩序;其美如楼——雅正美好,内心拥有秩序的最佳姿态;其英如记——青史留名,极力维护社会人心的最佳秩序。
好一个范文正公!(文: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慈惠爱民曰文;。
正:内外宾服曰正;内外用情曰正;清白守洁曰正;图国忘死曰正;守道不移曰正。
) 秩序,意味着光明和安宁,意味着内在的自由和自我控制;秩序就是力量,……秩序是人类最大的需要,是真正的幸福所在。
——阿米尔有人说:孝顺父母,能让一个人拥有良好的内心秩序而幸福。
那么,报效国家,也必能让一个人树立高端的精神秩序而快乐。
我想,范仲淹即是这样一个人。
愿我们更多人拥有这样的精神秩序,淡定从容,幸福坚定,在人生的草原上豪迈驰骋,在报国的征途中展翅飞翔! 尾声:世界的秩序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
凡是顺应时代需求的,必得到保护而张扬;凡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必遭抑制而陨灭。
所以,疫情中的美国让众多中国人看到了美国的秩序紊乱之根源,中国的抗疫胜利之根本。
首要问题不是自由,而是建立合法的公共秩序。
人类可以无自由而有秩序,但不能无秩序而有自由。
(缪尔·亨廷顿)秩序,只有秩序才能产生自由。
(法国)秩序就是正确的规律和事物永久的合理性。
(菲尔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这是习主席的声音,更是一个执政党的理念宣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在曲折的发展道路上,中国人民一次又一次确认了党的先进性和人民性,感受到莫大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正是这样的执政理念,让我们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依然拥有安稳的精神家园幸福的秩序港湾。
谨以此文,再一次祝愿伟大的祖国健步走向复兴!(成文于2020.09.12杨村煤矿)
作者简介:李亚平,中共党员,山东济宁中学语文教师,王君青春语文工作室成员。
执教初中语文二十三年。
中学一级教师。
曾获科幻小说大赛全国三等奖。
教育部关工委颁发优秀指导教师奖。
济宁高新区教育教学先进个人。
热爱语文,热爱生活,热爱写作,追随王君老师的青春语文之道,志在打通教法和活法,经由语文见自我,见天地,见众生。
上一篇:千古名文《岳阳楼记》该怎么理解?
下一篇:《岳阳楼记》对人类的四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