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26 14:55:47 热度:

《岳阳楼记》是怎样写成的?

毛泽东在《讲堂录》中谈到:在中国历史上,不乏建功立业的人,也不乏以思想品行影响后世的人,前者如诸葛亮、范仲淹,后者如孔孟等人。但二者兼有,即“办事而兼传教”之人,历史上只有两位,即宋代的范仲淹和清代的曾国藩。范仲淹正当北宋封建社会的成熟期,他“办事兼传教”,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官员知识分子。而他留给我们的政治财富和文化思考全部浓缩在一篇只有368字的短文中,这就是传唱千古的《岳阳楼记》。

中国古代留下的文章不知有多少。如果让我在古今文章中选一篇最好的,只许忍痛选一篇,那就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千百年来,中国知识界流传一句话:不读《出师表》,不知何为忠;不读《陈情表》,不知何为孝。忠孝是封建道德标准。随着历史进入现代社会,这两《表》的影响力,已在逐渐减弱,特别是《陈情表》,已鲜为人知。但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同样产生于封建时代的《岳阳楼记》却丝毫没有因历史的变迁而被冷落、淘汰,相反,它如一棵千年古槐,经岁月的沧桑,愈显其旺盛的生命力。北宋之后,论朝代,已经南宋、元、明、清、民国等朝代的更迭;论社会形态,也经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三世的冲击。但它穿云破雾,历久弥新。呜呼,以一文之力能抗六代之易、三世之变,靠什么?靠它的思想含量、人格思想、政治思想和艺术思想。它以传统的文字,表达了一种跨越时空的思想,上下千年,唯此一文。

《岳阳楼记》已经成为一份独特的历史遗产,其中有无尽的文化思考和政治财富。从《古文观止》到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届的中学课本,常选不衰;从政界要人、学者教授到中小学生,无人不读,不背,这说明它仍有现实意义。归纳起来有三条:一是教我们怎样做人;二是教我们怎样做官;三是教我们怎样写文章。

一、我们该怎样做人——独立、理性、牺牲的人格之美

人们都熟知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的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却常忽略了文中的另一句话:“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前者是讲政治,怎样为政、为官,后者是讲人格,怎样做人。前者是讲政治观,后者是讲人生观。正因为讲出了这两个人生和政治的基本道理,这篇文章才达到了不朽。其实,一个政治家政治行为的背后都有人格精神在支撑,而且其人格的力量会更长久地作用于后人,存在于历史。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物,指外部世界,不为利动;己,指内心世界,不为私惑。就是说:有信仰、有目标,有精神追求,有道德操守。结合范仲淹的人生实践,可从三个方面来解读他的人格思想。

一是独立精神——无奴气,有志气。

范仲淹有两句诗最能说明他的独立人格:“心焉介如石,可裂不可夺”。范仲淹于太宗端拱二年(989年)生于徐州,出生第二年父亲去世,29岁的母亲贫无所依,抱着襁褓中的他改嫁朱家,来到山东淄州(今山东邹平县附近)。他也改姓朱,名朱说。他少年时在附近的庙里借宿读书,每晚煮粥一小锅,次日用刀划为四块,早晚各取两块,拌一点咸菜为食。这就是成语“断齑画粥”的来历。这样苦读三年,直到附近的书已都被他搜读得再无可读。但他的两个异父兄长却不好好读书,花钱如流水。一次他稍劝几句,对方反唇相讥:“连你花的钱都是我们朱家的,有什么资格说话。”他才知道自己的身世,心灵大受刺激。真是未出家门便感知世态之炎凉。他发誓期以十年,恢复范姓,自立门户。

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23岁的范仲淹开始外出游学,来到当时一所大书院应天书院(在今河南商丘),昼夜苦读。一次真宗皇帝巡幸这里,同学们都争先出去观瞻圣容,他却仍闭门读书,别人怪之,他说:“日后再见,也不晚!”可知其志之大,其心之静。有富家子弟送他美食,他竟一口不吃,任其发霉。人家怪罪,他谢曰:“我已安于喝粥的清苦,一旦吃了美味怕日后再吃不得苦。”真是天降大任于斯人,自觉自愿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他在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中进士,在殿试时终于见到了真宗皇帝,并赴御宴。他不久调去安徽广德亳县做官,立即把母亲接来赡养,并正式恢复范姓。这时离他发愤复姓用了五年。

范仲淹中了进士后被任命的第一个地方官职是到安徽广德任“司理参军”,就是审理案件的助理。当时地方官普遍贪赃爱财,人为制造冤案。他廉洁守身,秉公办案,常与上司发生争论,任其怎样以势压人,也不屈服。每结一案,就把争论内容记在屏风上,可见其性格的耿直。一年后离任时,屏风上已写满案情,这就是“屏风记案”的故事。他两袖清风,走时无路费,只好把老马卖掉。

对历史上有骨气的人,范仲淹非常敬重。1037年,范第三次被贬,赴润州(今江苏镇江)任上时,途中经彭泽,拜谒唐代名相狄仁杰的祠堂。狄刚正不阿不畏武则天的权势被陷入狱,又贬为县令。范当即为其写一碑文,歌颂他:

呜呼,武暴如火,李寒如灰,何心不随,何力可回!我公哀伤,拯天之亡。逆长风而孤骞,愬(sù,向)大川而独航。金可革,公不可革,孰为乎刚!地可动,公不可动,孰为乎方!

文字掷地有声。而当时作者也正冒着朝中的“暴火寒灰”,独行在被贬的路上。而他所描写的刚不可摧、方不可变,也正是自己的形象。

二是理性精神——实事求是,按原则行事。

范仲淹的独立精神绝不是桀骜不驯的自我标榜和逞一时之快的匹夫之勇。他是按自己的信仰办事,是知识分子的那种理性的勇敢。在我写瞿秋白的《觅渡,觅渡,渡何处?》一文中曾谈到这是一种像铁轨延伸一样的坚定。

亚里士多德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范仲淹是晏殊推荐入朝为官的。他一入朝就上奏章给朝廷提意见。这吓坏了推荐人晏殊,说,你刚入朝就这样轻狂,就不怕连累到我这个举荐人吗?范听后半晌没有反应过来,一会儿,难受地说:“我一入朝就总想着奉公直言,千万不敢辜负您的举荐,没想到尽忠尽职反而会得罪于您。”回到家他又给晏写了一封三千字的长信说:“当公之知,惟惧忠不如金石之坚,直不如药石之良,才不为天下之奇,名不及泰山之高,未足副大贤人之清举。今乃一变为忧,能不自疑而惊呼!为公之悔,傥默默不辨,则恐搢绅先生诮公之失举也。”晏殊是他的恩师,入朝的引路人。这件事充分体现了范爱吾师更爱真理的品格。

宋仁宗时,西北强敌西夏不断侵扰,他被任为前线副帅抗敌。当时朝野上下出于报仇心理和抗战激情,都高喊出兵。主帅命令出兵,皇上不断催问,左右不停地劝说。但他认为备战还不成熟,坚持不出兵。主帅韩琦说:“大凡用兵,先得置胜负于度外。”他说:“大军一动就是千万人的性命,怎敢置之度外?”朝廷严词催促出兵,他反复申诉,自知“不从众议则得罪必速”,“奈何成败安危之机,国家大事,岂敢避罪于其间!”结果,上面不听他的意见,1041年好水川一战,宋军损失6000人。此后宋军再不敢盲动,最终按范仲淹的策略取得了胜利。这种独立思考的理性精神类似一例就是,900多年后共产党的粟裕将军在淮海战役前中央三下其令要他率师渡江,他三次斗胆向中央和毛主席上书,建议战场摆在江北,终于为毛泽东所接受,这一决策使得解放战争提前胜利三年。①

在人性中,独立和奴气,是基本的两大分野。一般来讲,人格上有独立精神的人,在政治上就不大容易被收买。我们不要小看人格的独立。就整个社会来讲,这种道德的进步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奴隶制度造成人的奴性,封建制度下虽有“士可杀不可辱”的说法,但还是强调等级、服从。进入资产阶级民主社会,才响亮地提出平等、自由,人性的独立才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标准和道德意识。这一点西方比我们好一些,民主革命彻底,封建残留较少。②中国封建社会长,又没有经过彻底的资本主义民主革命,人格中的奴性残留就多。③现在许多人也在变着法媚上。对照现实我们更感到范仲淹在一千年前坚持的独立精神的可贵。正是这一点,促成了他在政治上能经得起风浪。做人就应该“宠而不惊,弃而不伤,丈夫立世,独对八荒”。鲁迅就曾痛斥中国人的奴性。一个人先得骨头硬,才能成事,如果他总是看别人的脸色,他除了当奴才还能干什么?纵观范仲淹一生为官,无论在朝、在野、打仗、理政,从不人云亦云,就是对上级,对皇帝,他也实事求是,敢于坚持。这里固然有负责精神,但不改信仰、按规律办事,却是他的为人标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是不随波逐流。那么以什么为立身根据呢?以实际情况,以国家利益为根据。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实事求是,无私奉献。陈云同志讲:“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人能超然物外,克服私心,就是一个大写的人,就是君子,不是小人。可惜,千年来人性虽已大有进步,社会仍然没有能摆脱这种公与私的羁绊。这个问题恐怕要到共产主义社会才能解决。你看我们的周围,有多少光明磊落,又有多少虚伪龌龊。凡成大事者,首先在人格上要能独立思考,理性处事,敢于牺牲。而那些人格上不独立的人,政治上必然得软骨病,一入官场,就阿谀奉承,明哲保身,甚而阳奉阴违,贪赃枉法,卖身投靠,紧要关头投敌叛变。我在官场几十年,目之所及,已数不清有多少的事例,让你落泪,又让你失望。有的官员,专研究上司所好,媚态献尽,唯命是从。上发一言,必弯腰尽十倍之诚,而不惜耗部下百倍之力,费公家千倍之财,以搏领导一喜。这种对上为奴、对下为虎的劣根人格实在可悲。我每次读《岳阳楼记》就会立即联想到周围的现实。“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种对独立的人格追求,仍然是我们现在所需要的。

三是牺牲精神——为官不滑,为人不私。

“不以己悲”就是抛却个人利益,敢于牺牲,不患得患失。

怎样处理公与私关系,是判断一个人的道德高下的最基本标准。我们熟悉的林则徐的两句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范仲淹一生为官不滑,为人不奸。他的道德标准是只要为国家,为百姓,为正义,都可牺牲自己。兹举两例。

1038年宋西北的西夏建国,赵元昊称帝。宋夏战事不断。边防主帅范雍无能,1040年仁宗不得不重组一线指挥机构,任命范仲淹为陕西经略招讨副使(副总指挥)赶赴前线,这年他已52岁,这之前他从未带过兵。范仲淹一路兼程,赶到延州(今延安)。延州经兵火之后,前面36寨都被荡平,孤悬于敌阵前。朝廷曾先后任命数人,都畏敌而找借口不去就任。范说,形势危机,延州不能无守,就挺身而出,自请兼知延州。范仲淹虽是一介书生,但文韬武略,胆识过人。他见敌势坐大,又以骑兵见长,便取守势,并加紧部队的整肃改编,提拔了一批战将,在当地边民中招募了一批新兵。庆历二年(1042年),范仲淹密令19岁的长子纯佑偷袭西夏,夺回战略要地“马铺寨”。他引大军带筑城工具随后跟进。部队一接近对方营地,他令就地筑城,十天,一座新城平地而起。这就是后来发挥了重要战略作用的像一个楔子一样打入西夏界的孤城——大顺城。④城与附近的寨堡相呼应,西夏再也撼不动宋界。西夏军中传说着,现在带兵的这个范小老子(西夏人称官为老子)胸中自有数万甲兵,不像原先那个范大老子(指前任范雍)好对付。西夏见无机可乘,随即开始议和。范以一书生领兵获胜,除其智慧之外,最主要的是这种为国牺牲的精神。

范与滕宗谅(字子京)的关系,是他为国惜才、为朋友牺牲的例证。滕与范仲淹是同年的进士,也是一个热血报国的忠臣。西北战事吃紧时滕也在边防效力,知泾州。当时正值好水川一役大败之后,形势危机。滕招兵买马,犒赏将士,重振旗鼓。范又让他兼知庆州,亦治理得井井有条。但正因为他干事太多,就总被人挑毛病,有人告他挪用公款15万贯。仁宗大怒,要查办。但很快查明,这15万贯钱,犒赏用了三千贯,其他皆是用于军饷。而这三千贯的使用也没有超出地方官的权力规定范围,但是朝中的守旧派,咬住不放,乘机大做文章,宰相等也默不作声。范这时已回京,他激愤地说,朝廷看不到边防将士的辛苦和功劳,一任某些人在这些小问题上捕风捉影,加以陷害,这必让将士寒心,边防不稳。他力保滕宗谅无大过,如有事甘愿同受处分。这样滕才没有被撤职,而在庆历四年(1044年)贬到了岳阳,才有后来《岳阳楼记》这一段佳话。如果没有当年范对滕的冒死一保,政治史和文学史都将缺少精彩的一笔。可知范后来为他写《岳阳楼记》,本身就是一种对朋友、对正义事业的支持,而这是要冒风险、付代价的。他在文章中他叹道:“微斯人,吾谁与归”,他愿意和志同道合的战友一起去为事业牺牲。

任何革命的、进步的团体和事业,都是以肝胆相照的人格精神为基础凝聚力量,团结队伍的。不要奸猾,只要忠诚。“文化大革命”中“四人帮”制造了“61人叛徒集团”,诬刘少奇为内奸、叛徒。周恩来1966年11月22日致信毛泽东:“当时确为少奇同志代表中央所决定,七大、八大又均已审查过,故中央必须承认知道此事。”红卫兵要揪斗陈毅,周站在大会堂门口厉声说:“你们要揪,就从我身上踩过去。”而康生对借“伍豪事件”整周恩来却装聋作哑。

二、我们该怎样做官——忧民、忧君、忧政的为官之道

范仲淹对政治文明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一个“忧”字上。《岳阳楼记》产生于我国封建社会成熟期之宋代,作者生于忧患,长于忧患,倾其一生和一个时代来解读这个“忧”字。好像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转折时期,专门要找一个这样的解读人。

范仲淹的忧国思想,最忧之处有三,即忧民、忧君、忧政。也可以说这是留给我们的政治财富。这是每一个政治家都要面对的问题。

1.忧民

他在文章中写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就是说当官千万不要忘了百姓,官位越高,越要注意这一点。

政治就是管理,就是民心。官和民的关系是政治运作中最基本的内容。忧民的本质是官员的公心、服务心,是怎样处理个人与群众的关系。人民永远是第一位的,任何政权都是靠人民来支撑。一些进步的封建政治家也看到了这一点,强调“民为邦本”,唐太宗甚至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范仲淹继承了这一思想并努力在实践中贯彻。他认为君要“爱民”、“养民”,就像调养自己的身体,要十分小心,要轻徭役、重农耕。特别是地方官,如果压榨百姓,就是自毁邦本。

范仲淹从1015年27岁中进士到1028年40岁进京任职前,已在基层为官13年。这期间,他先后转任广德(今安徽广德)、亳州(今安徽亳州)、泰州(今江苏泰州)、兴化(今江苏南通一带)、楚州(今江苏淮安)五地,任过一些掌管刑狱的幕僚小职,最后一任是管盐仓的小吏。他表现出一个典型的有知识、有理想,又时时想着报国安民的青年官吏的所作所为。他按儒家经典的要求“达则兼济天下”,但是却扬弃了“穷则独善其身”,只要有一点机会,就去用手中的权力为老百姓办事,并时刻思考着只有百姓安康,政治才能稳定。

范仲淹的忧民思想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为民请命、为民办实事和为民除弊。

一是为民请命。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情为民所系”。

关心民情,是中国古代清官的一种好品质,好传统。就是说先得从思想上解决问题,要有一颗为民的心。郑板桥就有一首名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出身贫寒,起于基层的范仲淹一生不管地位怎么变,忧民之心始终不变。1033年,全国蝗、旱灾害流行,山东、江淮地区尤甚。时范已调回朝中,他上书希望朝廷派员视察,却迟迟得不到答复,他又忍不住了,冒杀头之祸,去当面质问仁宗:“我们在上面要时刻想着下面的百姓。要是您这宫里的人半天没有饭吃会是什么样子?今饿殍遍野,为君的怎能熟视无睹?”皇帝被他问得无言以对,就顺水推舟说:“那就派你去赈灾吧。”当年他以一个盐吏上书自讨了一个修堤的苦差事,这次他这个谏官,又因言得差,自讨了一份棘手难办的赈灾之事。但从这件事情上倒让我们看到了他的办事才干。他一到灾区就开仓济民,组织生产自救。灾后必有大疫,他遍设诊所,甚至还亲自研制出一种防疫的白药丸。赈灾结束回京后他还特意带回灾民吃的一种“鸟味草”,送给仁宗,并请传示后宫,以戒宫中的奢侈浪费。他的这个举动肯定又引起宫中人的反感。你去赈灾,完成任务回来交差就是,何苦又要借机为宫里人上一堂课呢?就你最爱表现,这怎能不招惹人嫉妒?他还给仁宗讲了他调查访问的一件实事。途中,他碰到6个从长沙到安徽的漕运兵,他们出来时30人,现连死带逃,还剩6人,路途遥远,还不知能不能活着回到家。他深感百姓粮饷和运输负担太重。他对皇帝说:“知之生物有时,而国家用度无度,天下安得不困!”

二是为民办实事。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利为民所谋”。

思想上爱民还不算,还得办实事。他较突出的一件政绩是修海堤。1021年,范仲淹调泰州,任一个管理盐仓的小官。当时泰州、楚州、通州(今南通)位于淮水之南,东临黄海,海堤年久失修,海水倒灌,冲毁盐场,淹没良田,不但政府盐利受损,百姓亦流离失所,逃荒他乡。范仲淹只是一个看盐场的小吏,这些地方上的政务经济上的事本不归他管,但他见民受其苦,国损其利,便一再建议复修海堤,政府就干脆任他为灾区中心兴化县的县令。他制订规划,亲率几万民工日夜劳作在筑堤工地。一次大浪掩来,百多人顿时被卷入海底。一时各种非议四起,要求停工罢修,范力排众议,身先民工,亲自督战,前后三年,终使大堤告成。地方经济恢复,国家增收盐利,流离的百姓又回到故乡。人们感谢范仲淹,将此堤称为“范堤”,甚至有不少人改姓范,以之为荣。历代,就是直到今天,能为范仲淹之后仍是一种光荣。明朝朱元璋一次审查犯人名单,见一叫范从文的人,疑是仲淹之后,一问,果是其12世孙,便特赦了他。有一土匪绑票,见苦主名范希荣,再问是仲淹之后,立即放掉。可见范在民间的影响之大之远。现在全国为纪念他而建的“景范希望小学”就有39所。

三是为民除弊。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敢于改革。

他是一位行政能力极强的政要。他的忧民,绝不像其他官僚那样空发议论,装装样子。他能将思想和具体的行动进一步上升到制度的改革,每治一地,必有创造性的惠民政策。他在西北前线积极改革用兵制度。当时因战事紧张,政府在陕西征农民当兵,士兵不愿背井离乡,便有逃兵。政府就规定在兵的脸上刺字,谓之“黥面”。一旦黥面,他永世,甚至子孙后代都不得脱离军籍。范经调查后体恤民情,认为这“岂徒星霜之苦,极伤骨肉之恩”,就进行改革,边寨大办营田,将士可以带家,又改刺面为刺手,罢兵后还可为民。这些措施,深得百姓拥护。

范仲淹是64岁去世的。在他生命的最后三年,积劳成疾,病体难支,但愈迸发出为民请命、大胆改革的热情。1050年,他62岁时,知杭州,遇大旱,流民遍地。他不只用传统的调粮、赈济之法,而是以工代赈,大兴土木,特别是让寺院参加进来,用平时节余搞基建,增加就业;同时,大办西湖的龙舟赛事,让富人捐助,繁荣贸易,扩大内需;此外,高价收粮,使粮商无法囤粮抬价。这些举措看似不当,也受到非议,但却挖掘了民间财力,杭州平安度荒。

宋代税收常以实物缴纳,以余补缺,移此输彼,谓之支移,但运输费要纳税人出。1051年,范去世前一年,知青州,这是他生命旅途的最后一站。他见百姓往200里外的博州纳税,往返经月,路途劳苦,还误农时,运费又多出税额的二到三成。农民之苦,上面长期熟视无睹,范心里十分不安。他就改革征税方法,命将粮赋折成现金,派人到博州高于市价购粮,不出五天即完成任务,免了百姓运输之苦,还有余钱。一般地方官都是尽量超征,讨好朝廷。他却多一斤不要,将余钱退给青州百姓。

诚如他言:“求民疾于一方,分国忧于千里”。可以看出他的忧民是真忧,决不沽名,不作秀,甚至还要顶着上面的压力,冒被处分的危险。像上面所举之例,都是问题早就在那里明摆着,为什么前任那么多官都不去解决呢?为什么朝廷不管呢?关键是心中没有装着老百姓。所以“忧民”实际上是检验一个官好坏的试金石,也成了千百年来永远的政治话题。这种以民为上的思想延续到共产党就是彻底地为人民服务。毛泽东专门写过一篇《为人民服务》的文章。2004年,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我受命写一篇纪念文章,在收集资料时,我问研究邓的专家:“有哪一句话最能体现邓的思想?”对方思考片刻,答曰:邓对家人说过的一句话可作代表,他说:我这个人没有什么大志,就是希望中国的老百姓都富起来,我做一个富裕国家的公民就行。

2.忧君

范仲淹的第二忧是忧君。他说:“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不管在朝在野都不忘君。封建社会“君”即是国,他的忧“君”就是忧国。不管在朝还是在野,时时处处都在忧国。

无论过去的皇帝还是现在的总统、主席,虽位高权重,但却身系一国之安危。于是,以“君”为核心的君民关系、君政关系、君臣关系,便构成了一国政治的核心部分。而君臣关系,直接涉及领导集团的团结,是核心中的核心。综观历史,历代的君大致有明君、能君、庸君、昏君四个档次,臣也有贤臣、忠臣、庸臣、奸臣四种。于是明君贤臣、昏君奸臣,抑或庸君庸臣就决定了一朝政府的工作质量。而又以君臣关系最为具体,君臣故事成了中国政治史上最生动的内容。(比如,史上最典型的明君贤臣配:唐太宗与魏徵;昏君贤臣配:阿斗与诸葛亮;昏君奸臣配:宋高宗与秦桧等。)

范仲淹是贤臣,属臣中最高一档;仁宗不庸不昏,基本上算是能君,属于第二档。他们的君臣矛盾,是比较典型的能君与贤臣的关系。在专制和权力高度集中的制度下,君既有代表国家的一面,又有权力私有的一面;臣子既要忠君,又要报国。这就带来了“君”的两重性和“臣”的两重性。君有明、昏之分,臣有忠、奸之别。遇明君则宵衣旰食,如履薄冰,勤恳为国;遇昏君,则独断专行,为所欲为,玩忽国事。“忧君”的实质是忧君所代表的国事,而不是忧君个人的私事。忠臣忧君不媚君,总是想着怎么劝君谏君,抑其私心而扬其公责,把国家治好。奸臣媚君不忧国,总在琢磨怎么满足君的私欲,把他拍得舒服一些。当然,奸臣这种行为总能得到个人的好处,而忠臣的行为则可能招来杀身之祸。范仲淹行的是忠臣之道,是通过忧君而忧国、忧民,所以,当这个“君”与国、与民矛盾时,他就左右为难。这是一种矛盾,一种悲剧,但正是这种矛盾和悲剧考验出忠臣、贤臣的人格。

这种“四重奏”和“两重性”的矛盾关系决定了一个忠心忧国的臣子必然要实事求是,敢说真话,对国家负责。用范仲淹的话说:“士不死不为忠,言不逆不为谏”。欧阳修评价他:“直辞正色,面争庭对”,“敢与天子争是非”。仁宗属于“能君”,他有他的主意,对范是既不全信任,又离不开,时用时弃,即信即离。而范仲淹既有独立见解,又有个性,这就构成范仲淹的悲剧人生。封建社会伴君如伴虎,真正的忧君,敢说真话是要以生命作抵押的。范仲淹不是不知道这一点,他说:“臣非不知逆龙鳞者,掇(duō,遭)齑粉之患;忤天威者,负雷霆之诛。理或当言,死无所避。”他将一切置之度外,一生四起四落,前后四次被贬出京城。他从27岁中进士,到64岁去世,一生为官37年,在京城工作却总共不到4年。

1028年,范仲淹经晏殊推荐到京任秘阁校理——皇家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这是一个可以常见到皇帝的近水楼台。如果他会钻营奉承,很快就可以飞黄腾达。中国历史上有多少宦官、近臣如高逑、魏忠贤等都是这样爬上高位的。但是范仲淹的“忧君”,却招来了他京官生涯中的第一次谪贬。

原来,这时仁宗皇帝虽已经20岁,但刘太后还在垂帘听政。朝中实际上是两个“君”。一个名分上的君仁宗皇帝,一个实权之君刘太后。这个刘太后可不是一般人等,她本是仁宗的父亲真宗的一位普通后宫,只有“修仪”名分,但她很会讨真宗欢心。皇后去世,真宗无子,嫔妃们都争着能为真宗生一个孩子,好荣登后位。刘修仪自己无能,便想出一计,将身边的一位李姓侍女送给皇帝“侍寝”,果然生下一子。但她立即抱入宫中,作为己子,就是后来的宋仁宗。刘随即因此封后,真宗死后她又当上太后,长期干预朝政,满朝没有一人敢有异议。范新入朝就赶上太后过生日,要皇帝率百官为之跪拜祝寿。范仲淹认为这有损君的尊严,君代表国家,朝廷是治理国家大事的地方,怎么能在这里玩起家庭游戏。皇家虽然也有家庭私事,但家礼、国礼不能混淆,便上书劝阻:“天子有事亲之道,无为臣之礼;有南面之位,无北面之仪。”干脆再上一章,请太后还政于帝。这一举动震动了朝廷。那太后在当“修仪”时先夺人子,后挟子封后,又扶帝登位,从皇帝在襁袍之中到现在已20年,满朝有谁敢置一喙?今天突然杀出了个程咬金,一个刚来的图书校勘员就敢问帝后之间的事。封建王朝是家天下、私天下,大臣就是家奴,哪能容得下这种不懂家规的臣子?他即刻被贬到河中府(今山西永济)任副长官——通判。范仲淹百思不得其解,十三年身处江湖之远,时时想着能伴君左右,为国分忧,第一次进京却一张嘴就获罪,在最方便接近皇帝的秘阁只待了一年,就砸了自己的饭碗。

范仲淹第二次进京为官是三年之后,皇太后去世。也许是皇帝看中他敢说真话的长处,就召他回朝做评议朝事的言官——右司谏。我国封建社会的政府监察体制分两部分,一是谏官,专门给皇帝提意见;二是台官,专门弹劾百官,合称台谏。到宋真宗时,谏官权已扩大到可议论朝政,弹劾百官。中国封建社会长期稳定,台谏制度有其一功,它强调权力制约,是中国封建制度中的积极部分。便是皇帝也要有人来监督,勿使放任而误国事。在推行制度的同时又在道德上提倡“文死谏,武死战”,使之成为一种风气。在中国历史上从秦始皇到溥仪共334位皇帝,就曾有79位皇帝下罪己诏260次,作自我批评。这种对最高权力的监督和皇帝的自我批评是中国封建政治中积极的一面。范二次进京所授右司谏官的级别并不高,七品,但权大、责大、影响大。范仲淹的正直当时已很有名,他一上任立即受到朝野的欢迎。这时的当朝宰相是吕夷简。吕靠太后起家,太后一死他就说太后坏话。郭皇后揭穿其伎,相位被罢。吕也不是一般人等,他一面收买内侍,一面默而不言,等待时机。时皇帝与杨、尚两位美人热恋。一日,杨自恃得宠,对郭皇后出言不逊,郭挥手一掌向她打去,仁宗一旁急忙拉架,这一掌正打在皇帝脖颈上。吕和内侍便乘机鼓动皇帝废后。

后与帝都是稳定封建政权的重要因素,看似家事,常关国运。就是现代社会,第一夫人也会影响政治,影响国事。以毛泽东那样伟大的人,错娶江青,对他个人、党和国家都带来恶果,不堪回首。范仲淹知道后一旦被废,将会引起一场政治混乱。这种家事纠纷的背后是正邪之争,皇后易位的结果是奸相专权。他联合负责纠察的御史台官数人上殿前求见仁宗。半日无人答理,司门官又出来将大门砰的一声闭上。他的犟劲又上来了,就手执铜门环,敲击大门,并高呼“皇后被废,何不听听谏官的意见!”这真是有点不知高低,要舍命与皇帝辩论了。看看没有人理,他们议定明天上朝当面再奏。

第二天,天不亮范仲淹就穿好朝服准备出门。妻子牵着他的衣服哭着说:“你已经被贬过一次了,不为别的,就为孩子着想,你也再不敢多说了。”他就把九岁的长子叫到面前正色说道:“我今天上朝,如果回不来,你和弟弟好好读书,一生不要坐官。”说罢,头也不回地向待漏院走去。“漏”是古代计时之器,待漏院是设在皇城门外,供百官暂歇等候皇帝召见的地方。范仲淹这次上朝是在1033年,比这早46年,公元987年,宋太宗朝的大臣王禹偁曾写过一篇很有名的《待漏院记》,分析忠臣、奸臣在见皇帝前的不同心理。他说,当大臣在这个地方静等上朝时,心里却在各打各的算盘。贤相“忧心忡忡”。忧什么?有8个方面:安民、扶夷、息兵、辟田、进贤、斥佞、禳(ráng)灾、措刑,等到宫门一开就向上直言,君王采纳,“皇风于是乎清夷,苍生以之而富庶”。而奸相则“假寐而坐”,“私心慆慆”,想的是怎样报私仇、搜钱财,提拔党羽,媚惑君王,“政柄于是乎隳哉,帝位以之而危矣”。⑤他说,既然为官就要担起责任,那种“无毁无誉,旅进旅退,窃位而苟禄,备员而全身”的态度最不可取。他在这里惟妙惟肖地描述和揭示了贤相与明君、奸相与昏君的两个组合,还要求把这篇文章刻在待漏院的墙上,以诫后人。

不知范仲淹上朝时壁上是否真的刻有这篇文章,但范仲淹此时的确是忧心忡忡。他忧皇上不明事理,以私害公,因小乱大。这种家务之事,你要是一般百姓,爱谁、娶谁,休妻、纳妾也没有人管。你是一国之君啊,君行无私,君行无小。枕边人的好坏,常关政事国运。历史上因后贤而国安,后劣而国乱的事太多太多。同是一个唐朝,长孙皇后帮李世民出了不少好主意,甚至纠正他欲杀魏徵这样的坏念头;杨贵妃却引进家族势力,招来安史之乱。

范仲淹正盘算着怎样进一步劝谏皇上,忽然传他接旨,只听宣旨官朗朗念道,贬他到睦州(今浙江桐庐附近),接着朝中就派人赶到他家,催他当天动身离京。这果然不幸为妻子所言中,顿时全家老小,哭作一团。显然这吕夷简玩起权术来比他高明,事前已做过认真准备,三下五除二就干净利落地将他赶出京城。他1033年四月回京,第二年被贬出京,第二次进京做官只有一年时间。

如果说范仲淹第一次遭贬,是性格使然,还有几分书生气,这二次遭贬,确是他更自觉地心忧君王,心忧国事。平心而论,仁宗不是昏君,更不是暴君,也曾想有所作为,君臣关系也曾出现过短时蜜月,但随即就如肥皂泡一样地破灭。范仲淹不明白,几乎所有的忠臣都如诸葛亮那样希望君王“亲贤臣远小人”,但几乎所有的君王都离不开小人,喜欢用小人。

犯颜直谏的政治品德是超地域、超时代的,是一种可以继承的政治文明。时间过了近千年,到了1979年,庐山发生了一场中共高层领导的争论,当然有对形势和方针方面的认识问题,但也有传统的君臣政治理念和道德、人格上的问题。彭德怀当然是那个事件的一个主角,但在毛泽东的秘书田家英身上却更集中地体现出这种矛盾冲突,而别有一种悲剧色彩。田的身份有点类似范仲淹初入朝在秘阁的工作,是最高领袖的身边人。他虽对毛主席敬之如父,但在外地调查回来却如实反映了毛不愿意听的情况,7月23日那天他在庐山上听了毛泽东批判彭德怀的讲话,更是忧从心底生,既为他所敬重的领袖犯错误遗憾,又为党和国家的前途担忧。他和几个朋友来到山顶的一个亭子里,俯瞰山下万里山河,更加心事沉沉。有人说这空空的亭柱上怎么没有对联,田即张口愤然吟道:“四面江山来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其忧国、忧民又忧君的矛盾和痛苦可见一斑。他后来他在“文革”中自杀明志。于此例我们也可以看出忧君思想在中国政治长河中的影响。

3.忧政

忠臣总是一片忠心,借君之力为国家办大事;奸臣总是耍尽手段投君所好,为君办私事。范仲淹一生心忧天下,总是在和政治腐败,特别是吏治腐败作斗争,并进行了中国封建社会成熟期的第一场大改革——“庆历新政”。

一个政权的腐败总是先从吏治腐败开始。当一个新政权诞生后,第一件事就是安排干部。通常,官位成了胜利者的最高回报,和掌权者对亲信、子女的最好赏赐。官吏既是这个政权的代表和既得利益者,也就成了最易被腐蚀的对象和最不情愿改革的阶层。只有其中的少数清醒者,能抛却个人利益,看到历史规律而想到改革。

1035年,范仲淹因知苏州治水有功又被调回京,任尚书礼部员外郎,知京城开封府。他已两次遭贬,这次能够回京,在一般人定要接受教训慎言敏行,明哲保身。但这却让范仲淹更深刻地看到国家的政治危机。他又浑身热血沸腾,要指陈时弊了。

这次,范仲淹没有像前两次那样挑“君”的毛病,他这次主要针对的是干部制度问题。也就是由尽“谏官”之责,转而要尽“台官”之责了。

原来这宋朝的老祖宗,太祖赵匡胤得天下是利用带兵之权,阴谋篡位当的皇帝。他怕部下也学这一招来夺其子孙的皇位,就收买人心,凡高官的子孙后代都可荫封官职。这样累积到仁宗朝时,已官多为患,甚至骑竹马的孩子都有官在身。凡一个新政权大约到50年左右是一道坎,这就是当年黄炎培与毛泽东在延安讨论的“周期率”。到范仲淹在朝时,宋朝开国已80年,吏治腐败,积重难返。再加上当朝宰相培植党羽,各种关系盘根错节。皇帝要保护官僚,官僚要巩固个人的势力,拼命扩大关系网,百姓养官越来越多,官的质量越来越低。这之前,范两次遭贬,三次在地方为官,深知百姓赋税之重,政府行政能力之低,民间冤狱之多,根子都在朝中吏治腐败。他经调查研究,就将朝中官员的关系网绘了一张“百官图”。1036年他拿着这图去面见仁宗,说宰相统领百官,不替君分忧,不为国尽忠,反广开后门,大用私人,买官卖官,这样的干部路线,政府还能有什么效率,朝廷还有什么威信,百姓怎么会拥护我们。范又连上四章,要求整顿吏治。你想,拔起一株苗,连起百条根,这一整顿要伤到多少人的利益,如欧阳修所说:“如此等事,皆外招小人之怨,不免浮议之纷纷。”皇帝虽有改革之意,但他决不敢把这官僚班底兜翻,范仲淹在朝中就成了一个讨嫌的人。吕夷简对他更是恨得牙根痒,就反诬他“越职言事,荐引朋党,离间君臣”。那个仁宗是最怕大臣结党的,吕很聪明,一下就说到了皇上的痒处,于是就把他贬到饶州(今江西鄱阳)。从他1035年三月进京,第三次被起用,到第二年五月被贬出京,又只有一年多一点。这是他第一次试图碰一碰腐败的吏治。

这次,许多正直有为的臣子也都被划入范党,分别发配到边远僻地。朝中已彻底没有人再敢就干部问题说三道四了。范仲淹离京,几乎没有人再敢为他送行。只有一个叫王质的人扶病载酒而来,他举杯道:“范君坚守自己的立场,此行比之前两次更加光彩!”范笑道:“我已经前后‘三光’了。你看,来送行人也越来越少。下次如再送我,请准备一只整羊,祭祀我吧。”他坚守自己的信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虽三次被贬而不改初衷。

从京城开封出来到饶州要经过十几个州,除扬州外,一路上竟无一人出门接待范仲淹。他对这些都不介意,到饶州任后吟诗道:“三出青城鬓如丝,斋中潇洒过禅师”。“潇洒过禅师”,这是无奈地自我解嘲,是一种无法排解的苦闷。翻读中国历史,我们经常会听到这种怀才不遇、报国无门者的自嘲之声。柳永屡试不中,就去为歌女写歌词,说自己是“奉旨填词”;林则徐被谪贬新疆,说是“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辛弃疾被免职闲居,说是“君恩重,且教种芙蓉”。现在范仲淹也是:君恩厚重,让你到湖边去休息!饶州在鄱阳湖边,风高浪大,范自幼多病,这时又肺病复发。不久,那成天担惊受怕,随他四处奔波的妻子也病死在饶州。未几,他又连调润州(今江苏镇江)、越州(今浙江绍兴)。四年换了三个地方。他想起楚国被流放的屈原,汉代被放逐的贾谊,报国无门,不知路在何方。他说:“仲淹草莱经生,服习古训,所学者惟修身治民而已。一日登朝,辄不知忌讳,效贾生‘恸哭’、‘太息’之说,为报国安危之计。情既龃龉,词乃睽戾……天下指之为狂士。”范仲淹已三进三出京城,来回调动已不下20次。他想,看来这一生他只有在人们讨嫌的目光中度过了。

但忠臣注定不得休闲。就像周恩来虽多次遭毛泽东的批评,写检讨,甚至被迫准备辞职,但救火的时候还是要用他。范仲淹也是这样,自1036年被贬外地4年后,西北战事吃紧,皇帝又想起了他。1040年他被派往延州(今延安)前线指挥抗战。1043年宋夏议和,战事稍缓,国内矛盾又尖锐起来。赋税增加,吏治黑暗,地方上暴动四起,仁宗束手无策。庆历三年(1043年)四月仁宗又将他调回京城任为副相,又免了吕夷简的官,请范主持改革,史称“庆历新政”。这是他第四次进京为官了。

这次,他指出的要害仍然是吏治。前面说过,范仲淹第三次被贬就是因为上了一个“百官图”,揭露吏治的腐败。七年过去了,他连任了四任地方官,又和西夏打了一仗,但朝中的吏治腐败不但没有解决,反愈演愈烈。他立即上书《条陈十事》。

他说,第一条,先要明确罢免升迁。现在无论功过,不问好坏,文官三年一升,武将五年一提,人人都在混日子。假如同僚中有一个忧国忧民,“思兴利去害而有为”的,“众皆指为生事,必嫉之沮之,非之笑之,稍有差失,随而挤陷。故不肖者素餐尸禄,安然而莫有为也。虽愚暗鄙猥,人莫齿之,而三年一迁,坐至卿、监、丞、郎者,历历皆是。谁肯为陛下兴公家之利,救生民之病,去政事之弊,葺纲纪之坏哉?利而不兴则国虚,病而不救则民怨,弊而不去则小人得志,坏而不葺则王者失政”。你看“国虚”、“民怨”、“小人得志”、“王者失政”,现在我们读这篇《条陈》仍能感受到范仲淹那种深深的忧国忧民之心和急切的除弊救政之志。

他条陈的第二条是抑制大官子弟世袭为官。就是说不能靠出身好当官。现在朝中的大官每年都可自荐子弟当官,“每岁奏荐,积成冗官”,甚至有“一家兄弟子孙出京官二十人”。大官子弟“充塞铨曹(官署),与孤寒争路”。范仲淹是“孤寒”出身,深深痛恨这种排斥人才的门阀观念和世袭制度。

他条陈的第三条是贡举选人,第四条是选好的地方官,“一方舒惨,百姓休戚,实系其人”。第五条是公田养廉。十条倒有五条有关吏治。后面还有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等。我们听着这些连珠炮似的言词和条分缕析般的陈述,仿佛看到了一个痛心疾首、泪流满面的臣子,上忧其君,下忧其民,恨不得国家一夜之间扭转乾坤,来一个河清海晏,政通人和。

毛泽东认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是决定的因素。干部制度向来是政权的核心问题。治国先治吏,历来的政治改革都把吏治作为重点。不管是忧君、忧国、忧民,最后总要落实在“忧政”上,即谁来施政,怎样施政。

“庆历新政”之初,仁宗皇帝对范仲淹还是很信任的,改革的决心也很大。仁宗甚至让他搬到自己的殿旁办公。范仲淹派许多按察使到地方考察官员的政绩,调查材料一到,他就从官名册上勾掉一批赃官。仁宗即刻批准。这是一段君臣难得的合作蜜月。有人劝道:“你这一勾,就有一家人要哭!”范说:“一家人哭总比一州县的百姓哭好吧。”短短几个月,朝廷上下风气为之一新。贪官收敛,行政效率提高。但是,由于新政首先对腐败的干部制度开刀,先得罪朝中的既得利益者,必然会有强大的阻力。他的朋友欧阳修就最担心这一点,专门向仁宗上书,希望能放心用范仲淹,并能保护他,不要听信谗言。“凡小人怨怒,仲淹当自以身当,浮议奸谗,陛下亦须力拒。”但是皇帝在小人之怨和纷纭的浮议面前渐渐开始动摇了。他一次又一次地无法“自以身当”,终于在朝中难以立足。庆历四年(1044年),保守派制造了一起谋逆大案,将改革派一网囊括进去。这回还是利用了仁宗疑心重、怕臣子结党的弱点,把改革派打成“朋党”。庆历五年(1045年)初,失去了皇帝支持的改革已彻底失败,范仲淹被调出京到邠州(今陕西彬县)任职,这是他第四次被贬出京了。这之后就再也没有回中央工作。

庆历六年(1046年),范仲淹因肺病不堪北地的风寒,要求调邓州(今河南南阳),这年他已58岁。生命已进入最后6年的倒计时。他自27岁中进士为官,四处奔波,四起四落,已31年。自庆历改革失败后,他已没有重回中央的打算。现在他可以静静地回顾一生的阅历,思考为官为人的哲理。一天,他的老朋友滕子京从岳阳送来一信,并一图,画得新落成的岳阳楼,希望他能为之写一篇记。这滕子京与他是同年进士,又在泰州任上和西北前线共过事,是庆历新政的积极推行者。滕的一生也很坎坷,他敢作敢为,总想干一番事,却常招人忌,甚至被陷害。那一次在西北遭人陷害,亏得范力保,虽没有下狱却被贬岳阳,但仍怀忧国之心,才两年就政绩显著,又重修名楼。范仲淹看罢信,将图挂在堂前,只见一楼高耸,万顷碧波。胸中不由翻江倒海,那西北的风沙,东海的波涛,朝中的争斗,饥民的眼泪,金戈铁马,阁中书卷,狄仁杰的祠堂,楔入西夏的孤城,仁宗皇帝忽而手诏亲见,忽而挥袖逐他出京,还有妻子牵衣滴泪的阻劝,长子随他在西北前线的冲杀……一起浮到眼前。他心中万分激动,喊一声:“研墨!”挑灯对图,凝神静思,片刻一篇368字的《岳阳楼记》就如珠落玉盘,风舒岫云,标新立异,墨透纸背。他把自己奋斗一生的做人标准和政治理想提炼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震大千而醒人智,承千古而启后人。文章熔山水、政治、情感、理想、人格于一炉,用纯青的火候为我们铸炼了一面照史、照人的铜镜。文章说是写岳阳楼,实在是写他自己的一生。现在我们来看一下范仲淹怎样写文章。

三、我们该怎样做文章——文章达到的“三境之美”

1.一文、二为、三境、五诀

在中国古代,文章是官员政治素质的一部分。“立功、立德、立言”三者缺一不可。古今有三种文章,一是官场应景,空话、套话,人们很快忘记;二是有一点思想内容,但行文不美(如大量的奏折、记、表等),人们也已经忘记;三就是以《岳阳楼记》为代表的既有思想内容,又有艺术高度,是一种思想美文。

《岳阳楼记》到底好在什么地方?在下评语前,我们不妨先探究一下好文章的标准。概括地说可以叫做“一文、二为、三境、五诀”。

“一文”是指文采。首先你要明白,你是在做文章,不是写应用文、写公文。文者,纹也,花纹之谓;章者,章法。文章是以一门以文字为对象的形式艺术,它要遵循形式美的法则,并通过这个法则表达作者的精神美。中国古代文、言相分,说话可以随便点,既要落成文字,就要讲究美。诏书、奏折、书信等文件、应用文字也一样求美。古代是把文件写成美文,而我们现在是把美文改成了文件。都一个面孔。

“二为”是写文章的目的,一为思想而写,二为美而写。既要有思想,又要有美感。文章有“思”无美则枯,有美无“思”则浮。

“三境”是指文章要达到三个层次的美,或曰三个境界。古人论诗词就有境界之说。我现在把文章的境界细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景物之美,描绘出逼真的形象,让人如临其境,谓之“形境”,类似绘画的写生;二是情感之美,创造一种精神氛围叫人留恋体味,谓之“意境”,类似绘画的写意,如徐渭(青藤);三是哲理之美,说出一个你不得不信的道理,让你口服心服,谓之“理境”,类似绘画的抽象,是毕加索。这三个境界一个比一个高。

“五诀”是指要达到这三境的方法,我把它叫做“文章五诀”,即“形、事、情、理、典”。文中必有具体形象,有可叙之事,有真挚的情感,有深刻的道理,还有可借用的典故知识。这一切,又都得用优美的文字来表达。这就是“一文、二为、三境、五诀”之法。

以这个标准来分析《岳阳楼记》,我们就会惊喜地发现它原来暗合作文和审美的规律,所以成了一篇千古不朽的范文。

请看全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

第一段叙写这件事的缘起。以事起兴,作一个引子,用“事”字诀。

第二段描写洞庭湖的气象,铺垫出一个宏大的背景。借山川豪气写忠臣志士之志,用“形”字诀。

第三、四段作者借景抒情,设想了两种“览物之情”,创造出一悲一喜的意境。通过景物描写营造气氛,水到渠成,即用“形”字诀和“情”字诀,由“形境”过渡到“意境”。连用霪雨、阴风、浊浪、星隐、山潜、商断、船翻、日暮、虎啸、猿啼等十个恐怖的形象。然后推出“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的伤感情境。连用春风、丽日、微波、碧浪、鸟飞、鱼游、芷草、兰花、月色、渔歌等十个美好的形象,推出“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的快乐情境。

第五段,导出哲理,作者将形和情有意推向理的高度,设问:有没有超出上面那两种的情况呢?有,那就不是一般人,而是“古仁人之心”了。这种人超出物质利益的诱惑,超出个人的私念:在朝为官,不忘百姓;被贬江湖,不忘其君。太平时忧天下,危难时担天下。进也忧,退也忧,那么,什么时候才乐呢?到文章快结束时才推出一声绝响,一个响亮的哲理式结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做官要做这样的官,做人要做这样的人!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用的是“理”字诀。这个道理一下讲透了,这个标准一下管了一千年,而且还要永远管下去!这是文章的高潮,全文的主题,是作者一生悟出的真理,也是他的信念。不管哪个时代,哪个国家的官员都有忠奸、公私、贤愚、勤庸之分。而公而忘私、“先忧后乐”是超时代、超阶级的道德文明、政治文明,是人类共同的、永远的精神财富。范仲淹道出了这种为人、为臣的本质的理性的大美,文章就千古不朽了。作者讲完这个结论后,文章又从“理”回转到“情”:“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写出了一种超时空的向往和惆怅。

第六段,不经意间再轻带一笔转回到记“事”:“时六年九月十五日”,照应文章的开头,像一个绕梁的余音。至此文章形、事、情、理都有(注意本文没有用典),形美、情美、理美三个层次皆具,已达到了一个完美的艺术境界。

这篇文章的核心是阐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道理。但如果作者只说出这一句话,这一个理,就不会有多大的感染效果,那不是文学艺术,是口号,是社论。好就好在它有形、有景、有情、有人、有物的铺垫,而且全都用优美的文字来表述,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在“理境”之美出现之前,已先收“形境”、“意境”之效,再加上贯穿始终的文字之美,形美、情美、理美、文美,算是“四美”了,在内容和形式两方面都分别达到了很难得的高度,借用王勃在《滕王阁序》里的一句话,就是“四美俱,二难并”了,是一种高难度的美。

2.两类作者,两类文章

虽然我们给出了一个:“一文”的要求、“二为”的宗旨、“三境”的标准、“五诀”的方法,但并不是谁人拿去一套,就可以写出好一篇好文章。就像数学课上,不是老师教给一个公式,人人都能得一百分。这还得有一个艰苦的修炼过程。

凡古今文章,从作者角度分有两大类。一类是文人、专业作家。如古代的司马相如、李白、王勃,现代的许多专业作家。作者先从文章形式入手,已娴熟地掌握了艺术技巧,然后再努力去修炼思想,充实内容,但无论如何,由于阅历所限,其思想总难拔到多高的境界。就像一个美人,已得先天之美,又想再成就一番英雄业绩,其难也哉!第二类是政治家、思想家。如古代的贾谊、诸葛亮、魏徵、韩愈、范仲淹,近代的林觉民、梁启超,现代如毛泽东等人。这类作者是从思想内容入手。他并不想以文为业,只是由于环境、经历使然,内心积累甚多,如火山之待喷,不吐不快,就借文章的形式表达出来。当然,大部分政治家是写不出好文章的,他们忙于事务,长于公文、讲话、指示等应用文字而不善美文,或者根本就没有修炼到思想的美,很难做到“四美俱,二难并”。但也有少数政治家、思想家,或因小时就有文章阅读或写作训练的童子功(如人外表的先天之美),或政务之余不忘治学(如人形体的后天训练),于是便挟思想之深又借艺术之美,登上了文章的顶峰。就像一个美女后来又成就了伟功大业,既天生丽质,又惊天动地,百里挑一。

因为有两类作家,也就有两类文章,“文人文章”和“道德文章”。中国文学传统很重视政治家的“道德文章”。政治家为文是用个性的话说出共性的思想(如诸葛亮说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毛泽东说的“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如果只会用共性的语言说共性的思想,就是官话、套话,有理而无美,这不叫文章,也不可能流传。“文人文章”,求“美”而不求“理”,是以个性的语言说出共性的美感。常“美”有余而理不足(如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因为文章第一位是表达思想,“理境”为“三境”中最高之境,所以相对来讲,先入艺术之门,再求深造思想难;先登思想之峰,再入艺术之门易。所以真正的大文章家,由政治家、思想家出身的多,而专攻文章,以文为业的反倒少。历史上的范仲淹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学者,也许他从来也没有把自己当做一个作家。后人在排唐宋八大家之类的排行榜时,他也无缘入列。但这恰恰是他胜过一般文人之处。或者历史根本就不忍心将他排入文人之列。这倒给我们一个启示,每一个政治家都有条件写出大文章,都应该写出大文章。

这篇文章是对我国封建政治文明的高度总结。中国封建社会两千余年,政界人物多得数不清,历朝皇帝334个(按理,他们是当然的大政治家),大臣官员更不知几多。但能写出《岳阳楼记》,并被后人所记住、学习和研究的只有范仲淹一人。现在我们知道要出一篇好文章是多么不容易了。要做文,先做人。金代学者元好问评价范仲淹说:“范文正公,在布衣为名士,在州县为能吏,在边境为名将。其材、其量、其忠,一身而备数器”。我们还可以再加上一句:在文坛为大家。其思想、其文采,光照千年。⑥

中国从古至今,内容形式都好,以一篇文章而影响了中华民族政治文明、人格行为和文化思想的文章为数不多。我排了一下有9篇。它们是汉代:(1)贾谊《过秦论》,(2)司马迁《报任安书》;三国时期:(3)诸葛亮《出师表》;唐代:(4)魏徵《谏太宗十思疏》;宋代:(5)范仲淹《岳阳楼记》,(6)文天祥《正气歌并序》;民国:(7)梁启超《少年中国说》,(8)林觉民《与妻书》;中华人民共和国:(9)毛泽东《为人民服务》。这些文章已经成为中华经典。什么是经典?我在《说经典》一文中谈到:“一、经典是一个时代的标志,空前绝后,比如我们现在不可能再写出唐诗、宋词;二、已上升到理性,有长远的指导意义;三、能经得起重复,即实践的检验,会常读常新。人们每重复一次都能从中开发出有用的东西。这就是经典与平凡的区别。一块黄土,雨一打就碎,而一块钻石,岁月的打磨,只能使它愈见光亮。”怎么才能达到经典的高度呢?这又回到我们开头讲的“一文、二为、三境、五诀”的标准。简要来说,你得有很高的政治修养和文学修养,而且还要能有机地结合。而这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用美学大师黑格尔的话说这种人是天才,“一般来说有这种才能的人一遇到心中有什么观念,有什么在感发他,鼓动他,他就会马上把它化为一个形象,一幅素描,一曲乐调或一首诗”。艺术史上这样的例子很多,如王羲之的《兰亭序》、徐悲鸿的马、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等。范仲淹在这里是把他的政治理念化作了一篇《岳阳楼记》。

好文章是一个人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全部知识和阅历的结晶,是他生命的写照。其中不知要经历多少矛盾、冲突、坎坷、辛酸、成功与失败。这非主观意志可得,只可遇而不可求。因此一篇好的文章就如一个天才人物、一个历史事件,甚或如一个太平盛世的出现,不是随便就有的,它要综天时地利之和,得历史演变之机,靠作者的修炼之功,是积数十年甚或数百年才可能出现的一个思想和艺术的高峰。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千年易过,好文难有。

范仲淹为我们写了一篇千古美文,留下了一笔重要的文化遗产和政治财富,同时他也以不朽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载入史册。

注:①1948年1月中央决定分10万兵南渡长江,由粟裕统率。1月12日粟电中央,过江后无后方,不利。建议不过,在中原打大仗。1月27日,中央再令粟最迟5月渡江。1月31日,粟以2000字长电二次电中央,建议三个野战军联合在中原打大仗。将敌主力消灭在江北。2月1日,中央再电令3月渡江,后又令5月渡江。4月18日,粟面见陈毅,重申己见。4月29日又赶赴城南庄,直接向五大书记汇报,终于说动中央,搞淮海大决战,保证歼敌50万到60万,结果歼敌80万。

②英国布莱尔作首相时,苏格兰北部落后地区一女学生考上牛津大学,这在当地百年一遇。但面试未通过。地方政府请教育大臣出面说情,学校未许。大臣又托副首相去学校说情,未许。副首相找到布莱尔,学校对布说:“任何人无权改变教授面试的结论。”布只好同意,但背后发了一句牢骚,说这个学校也太古板了。学校大怒,宣布取消原定授予布莱尔荣誉博士的计划。

③1971年7月1日《新京报》消息:北京市建成第一批廉租房,市委领导为住户发钥匙,住户代表跪地而接,向领导表恩。

④范仲淹词《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⑤1931年12月,国民党南北两派勉强联合,召开四中全会,但仍钩心斗角,会前一齐去谒中山陵。鲁迅有诗讽刺:“大家去谒陵,强盗装正经。静默十分钟,各自念拳经。”

⑥冯玉祥曾有一联号召人学习范仲淹:“兵甲富胸中,纵叫他虏骑横飞,也怕那范小老子;忧乐观天下,劝今人砥砺振奋,都学这秀才先生。”

岳阳楼记怎样写成的

推荐阅读

《洛神赋》解读:人神道殊,洛水生赋
我国三国时期有一著名的辞赋名篇,它虚构了作者自己与洛神的邂逅相遇和彼此间的思慕爱恋。 全赋辞采华美,描写细腻,想象丰富,情思绻缱,若有寄托。 其中的洛神形象美丽绝伦,人神之恋飘渺迷离,抒发了无限的悲伤怅惘之情。 它就是曹魏文学家曹植创作的《洛神赋》。 今天我们就一起跟随许文玉老师去揭开《洛神赋》的神秘面纱。 人神道殊,洛水生赋 《洛神赋》解读 许文玉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xue),李白《将进酒》中的陈王谓谁?曹植。 故事的开始,或许正要从曹植爱喝酒说起。 曹植是曹操第三子,从小就颇具才气,也有...[详细]
2022-04-27
《岳阳楼记》滕子京的阴谋与阳谋
《岳阳楼记》的阴谋与阳谋 用地标建筑来竖立自己为官一任的丰碑,古往今来一以贯之。滕子京在抗击西夏的战役中,打了一次小胜仗。于是忘乎所以,大肆挥霍公款十六万贯来犒劳将士,据说实际用在将士身上的很少(野史记载只有三千贯),遭人举报。仁宗皇帝还算仁慈,查证大体属实以后,没有取他项上首级,只是将他贬到巴陵郡。这家伙为了给自己翻盘,第二年就急吼吼地修建岳阳楼。竣工前,修书一封,请当时的政坛文坛大v范仲淹作记,只是范仲淹从来没有到过岳阳楼,滕子京特意在书中附岳阳楼与洞庭湖彩图若干幅考虑得无比周全。 范仲淹和滕子京同是...[详细]
2022-04-20
孔乙己读后感:鲁迅为什么选择“小伙计”作为《孔乙己》的叙述者
《孔乙己》叙述者的选择 《孔乙己》中的我是咸亨酒店里的小伙计,也就是说,作者有意地选用小伙计作为小说的叙述者这个事实是人们在读《孔乙己》这篇小说时,很容易就注意到的。 但却很少有人进一步深究:作者的这一叙述者的选择后面的意味。 叶圣陶先生在《揣摩读〈孔乙己〉》(1959年作,文收《叶圣陶集》第10卷)里曾经说到这个问题。 他指出:用第一人称写法说孔乙己,篇中的我就是鲁迅自己,这样写未尝不可以,但是写成的小说会是另外一个样子,跟咱们读到的《孔乙己》不一样。 大概鲁迅要用最简要的方法,把孔乙己的活动的范围限制...[详细]
2022-04-20
柳宗元《小石潭记》读后感:快乐于他像俶而远逝的鱼
《小石潭记》:柳宗元,快乐于他像俶而远逝的鱼 读《小石潭记》必须有特别安静的心。 静静地,像时间静止一般,把自己放到那个时空里。 小丘小潭小生 我始终觉得一个人的眼里看得见小,才真正懂得敬畏生命;只有从神坛下来,眼里也才能瞧见小。 对着《小石潭记》,我一坐半天。 我试图将我的眼跟另一双眼重合,尽管我知道这个可能性不大。 但是我还是想去做。 因为一个人的文字而喜欢一个人,我就是这样的。 我喜欢柳宗元文字的干脆, 爽利 不拖沓。 精准简练,形神兼具。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日...[详细]
2022-04-15
鲁迅用“圆规”形容杨二嫂,有何深意?
鲁迅在小说《故乡》中,用 圆规 形容杨二嫂: 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对于这个颇有特色的形容,研究者涉及不多,且相关研究大多是站在语言学的角度来审视,探讨圆规这一指称形式究竟是借代还是借喻。 毕飞宇在《小说课》一书中,把圆规这一指称解读为用数学的计算工具来讽喻杨二嫂善于算计的性格特点。作为小说家,毕飞宇站在历史文化的层面来思考这句话,有其合理性。 作为教师,解读这篇被选入九年级语文教材...[详细]
2022-04-13
读书心得感悟:以无功利之心读书方能读好书
近来读书爱读思想史,冯友兰的,李泽厚的,章乃惠的,程艾蓝的,乱读混读一通。读这类书有用吗?我也不清楚,默默静静地读就是了。 如果做每件事都求有用,那活着也太累了。 从前读了书,若觉得装帧美,或发现一些精彩的片段,便想迫不及待地炫一炫,就像女人拍了一张美颜照便想公布于全世界的那种感觉。 不过自从开了头条号,这类操作大大减少了。 因为看到了许多晒书而被批判的例子。只要有人晒书,后面这些评论则是必有的。 这么多书看得完吗?也就是个摆设。书非借不能读也。书这么新,都没看吧。都什么年代的还看书?老古董。.........[详细]
2022-04-10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平凡的世界》为何感动国人三十多年?
如果要在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里,找一部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力作,那必须有《平凡的世界》。 作为已故著名作家路遥的心血巨作,《平凡的世界》从1986年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了第一部,到1991年荣获茅盾文学奖。单这短短五年里,《平凡的世界》就加印数十万册,掀起了一场全民读《平凡的世界》的热潮。 在之后的多年里,当许多同时期的名著力作渐渐沉寂时,《平凡的世界》仍旧热度不减,在上世纪末中科院一项 对国人影响最大的28部图书调查里,《平凡的世界》是唯一一部入围的当代文学作品 ,排名仅次于《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古典名著。1...[详细]
2022-04-08
《道德教育的30个细节》读后感与心得体会,融通生活教育 追寻幸福未来
开篇介绍 上周日学校对所有中方老师进行了一场线上德育培训,高德胜教授的在讲座中提到他写过的一本书《道德教育的30个细节》,从标题来看这是我比较喜欢看的有实例的书,过于理论化的知识会艰涩得让人望而却步。本打算去当当买来一读,迫于疫情所有快递停运。好在电子书可以买到,无比感谢这个网络发达时代, 封控管控都控不住你读书的需要。 融通生活教育追寻幸福未来 读《道德教育的30个细节》有感 作者介绍 高德胜教授,是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教育学会德育论专业...[详细]
2022-04-05
骆驼祥子读后感1500字:谁“杀”死了祥子?
谁杀死了祥子? 《骆驼祥子》是第一部将人力车夫作为主角的小说,它讲述了一个健康向上的农村破产青年祥子在北平城内进行了艰苦的个人奋斗,却最终失败并堕落的故事。 我们通常用三起三落来概括祥子的一生,三起三落不是别人说的,是祥子自己说的。虎妞去世后,祥子这样看待自己的一生:三起三落,像个鬼影,永远抓不牢,而空受那些辛苦和委屈。 那么,三起三落具体指什么呢? 通读全书,我们可以这样梳理:一起是祥子奋斗三年,买了车。一落是大兵抢了祥子的车。二起是卖骆驼之后,开始攒买车钱。二落是被孙侦探讹了祥子的买车钱。三起是结婚之...[详细]
2022-04-03
《武则天正传》读书心得
对武则天一直充满好奇,与之相关的影视剧充斥荧屏,小说文章更多。武则天时期的唐朝社会是开放的,是经济社会发展比较好的一个时期。以为本书是一本严肃传记,对武则天的治国理政有些期待,更对她的一生充满了好奇,于是一读。 谁知读起来让我大吃一惊!一是有些搞不清这是一本传记还是文学作品,二是书中的武则天让我的心中充满了负能量。虽然对此书有些抵触,但是读起来就放不下了,读完了事。过程中,读的我心惊肉跳,心里灰灰的,窗外是晴空万里,可心情却有些低落。奉劝各位:心理若是不够强大,就暂时不要读了。或是读完后,再读一本正能量的...[详细]
2022-03-16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到底在写什么?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详细]
2022-01-24
范氏文化——范仲淹《岳阳楼记》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谥文正,亦称范履霜,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后迁居苏州吴县(今江苏省吴县)。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他的文学素养很高,著名的《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千古名句。皇祐四年五月二十日(1052年6月19日)病逝于徐州,终年63岁。是于年十二月葬于河南洛阳东南万安山,封楚国公、魏国公,有《范文正公集》传世等。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详细]
2022-01-21
范仲淹、縢子京《岳阳楼记》及其他​
范仲淹、縢子京 《岳阳楼记》及其他 这两天, 《诗朗文墨群》文气大增,这全赖群主之功也。 昨天才四点多钟,群主就在里面搞直播讲解。 今天又有人在群里说范仲淹的身世以及属于作文以记之的属到底读什么音等等。 借此机会,本号再次就这个话题讲一下,以期抛砖引玉。 说实话,本人不敢说有研究,但却在本号发过几篇相关的文章。 范仲淹二岁时父亲去世,四岁时母亲谢氏改嫁给在平江府(苏州吴县)做推官的淄州长山县人朱文翰,仲淹遂改朱姓,名说。 后朱文翰回淄州任官。 幼年范仲淹随继父回到淄州长山县,在长山县河南村(现在邹平市长山...[详细]
2022-01-21
游《岳阳楼记》诞生地花洲书院
游《岳阳楼记》诞生地花洲书院 花洲书院是《岳阳楼记》的诞生地,她与邓州现代化城市只隔着一条护城河,越过这条河就穿越了到了九百余年前,让你置身于一个古朴、典雅、风清、淳朴的世界。 初秋的一天,几位朋友相约去参观《花州书院》。 走过宽敞清素的石拱桥,迈过古朴静谧的大门,若隐若现的轻柔飘渺的古琴声萦绕在耳畔。这美妙的旋律不知从何处传来,是丛草间?是石逢间?还是花丛间?找不到归处。又是谁在抚琴?是范公吗?那悠扬的琴声是那样的清纯,又是那样的脱俗。踏着青砖,沐浴着旋律,拾级登上土城墙,苍松翠柏郁郁葱葱,百鸟林间争相...[详细]
2022-01-20
搞清5个问题,搞定《岳阳楼记》
人间纷乱世事,想想不过如此。不缺流言蜚语,更多落井下石。 都说要做圣人,几人真正无私?我辈岂为稻粱?同道之人少之。 算了,不说这些扫兴言论。 滕子京江南来信,让俺写篇诗文。说是岳阳楼成,当地民乐岁丰。 同是天涯逐客,何况故人之情?政通人和需褒扬,俺先构思构思。 地瓜讲堂 让经典发光 人间大道谁不明白,做到困难说着容易。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是心中没有悲喜。 梦想不怕遥不可及,半路摧残最是可惜。 满腹牢骚向谁诉说?俺也被贬可怜之地! 无妨,今日花下一醉涂地,明日再努力。 地瓜讲堂 让经典发光 文章本是奇妙东...[详细]
2022-01-20
《平江赋》不逊色于《岳阳楼记》!
心之所向素履所往 △《平江赋》 由《光明日报》发起的百城赋征文始,继而千城赋征文联展推波助澜,引发了一场以赋会友,竟技比拼的文坛惶惶盛事。在湘北的一隅,一位被誉为平江民俗专家的文学老人,却因为一次意外的商业文案的约请,饱醮浓墨,神笔过处,洋洋洒洒吟唱出他对家乡大地的讴歌和赤子情怀。《平江赋》赋文及随后投拍的艺术形象风光片《记忆平江》,不但成为平江的一张精美的对外宣传展示名片,而且在全国第十届党教电视片观摩评比活动中脱颖而出,荣获二等奖,是县级送评的作品中唯一获奖作品,辞赋的作者也再一次成为古城的新闻人物。...[详细]
2022-01-19
你可读懂了《岳阳楼记》?解读《岳阳楼记》
解读《岳阳楼记》 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详细]
2022-01-17
《岳阳楼记》:超乎其上的理想境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左传》说人生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只要做到其中一项,就足以名垂千古,而范仲淹可谓豪横至极,把三个选项都包圆了。 论立德/创制垂法,博施济众 他人格千钧、凛然正气,以一己之力扭转唐五代以来的无廉耻之风,立节操、敦风俗、办教育,振奋北宋士大夫主体精神; 论立功/拯厄除难,功济于时 他守土卫国、稳固边防(点击这里,回顾文臣范仲淹的戎马岁月),在朝主导庆历新政、开北宋改革风气之先,在地方则修捍海堰、赈济灾民; 论立言/言得其要,理足可传 他有流传千古的《岳阳楼记》,其中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详细]
2022-01-17
邓州花洲书院:《岳阳楼记》诞生地
花洲书院乃范仲淹所建,其创建于宋庆历六年,范仲淹原本是苏州吴县人,其父曾在徐州做官,故于任上。他的母亲谢氏改嫁山东人朱文翰,范仲淹跟随母亲居住在山东邹平继父家。正是这样的经历,使得他更加刻苦读书,宋真宗大中符祥八年,范仲淹考中了进士,后来他得到了当朝副相晏殊的赏识,得以一路提拔。 庆历三年,范仲淹第三次奉诏回京主持庆历新政,因受到一些权臣的反对而改革失败,其实他失败的原因也缘于他敢于直谏,为此而令皇帝不快,例如《宋朝事实类苑》卷三十四载:范文正公气节忠劲,知无不言。仁庙朝,屡献章疏,数见斥逐。故梅圣俞作《...[详细]
2022-01-17
八年级下册《岳阳楼记》经典对比阅读
一,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11-14题(16分) 【甲】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详细]
2022-01-17
《岳阳楼记》宋·范仲淹
《岳阳楼记》 宋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zh)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zhǔ)予(y)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shāngshāng),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qinɡ)倾楫(j)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详细]
2022-01-17
岳阳楼记:孔夫子的好学生,儒家士人的典范!
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千古名篇,尽人皆知。关于《岳阳楼记》的写作过程,因为作品长期以来被列入中学语文教材的缘故,但凡学过的人都知道。 《岳阳楼记》是文化瑰宝,围绕这篇文章,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四绝说,即滕子京的建筑、范仲淹的文章、苏舜钦的书法、邵竦的篆刻。九十年代有一部武打电影叫《巴陵窃贼》,就是围绕《岳阳楼记》篆刻牌匾失而复得的事件编写的故事。 《岳阳楼记》的文笔和所表达的思想,时至今日仍在奕奕放光,并没有几个作品能够超越于它,但它有一个遗憾,始终萦绕在人们的心头,让人难以忘怀,那就是:作为以写...[详细]
2022-01-17
《岳阳楼记》之课后思考
从没带过初三的我这学期教九年级了。出于对第一单元诗歌的畏惧,我选择了第三单元的《岳阳楼记》作为九年级上册的开篇。但《岳阳楼记》真的好教吗?开始备课才发现,它也是极有难度的,备课难度不比诗歌单元小。看了很多优秀教学设计、名家教学实录,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通古今之变,以成一家之言。然而以我之水平,看名家之课堂,哪有糟粕可去?满眼望去俱是精华。看的越多,越是头昏脑涨,所有好的都想往自己课堂里塞,于是极为痛苦。备课好几天,仍然处在查找资料阶段,难以取舍。到最后,便决定以文言之一体四面作为教学思路,老老实实、踏踏...[详细]
2022-01-17
经典·岳阳楼记(北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10月17日)应至交好友岳州知州滕宗谅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 文章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 全文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文词简...[详细]
2022-01-16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重点问题分析
【重点问题解析】 1.(课后题)朗读课文第3、4段,结合具体语句谈一谈它们各自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其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心境? 第三段描写迁客骚人在阴天时登上岳阳楼产生悲的感情。第四段描写迁客骚人在晴天时登上岳阳楼产生喜的感情。 作者并没有到过岳阳楼.凭借想象分別描写了天气的阴晦和晴朗,以及迁客骚人览物而悲和览物而喜之情,为下文议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埋下伏笔。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2.(课后题)这篇课文中的写景、抒情和议论之间是怎样的关系?结合具体语...[详细]
2022-01-14
范仲淹与《岳阳楼记》
范仲淹与《岳阳楼记》 范仲淹(989年1052年)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苏州吴县人。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于是苦读诗书。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中进士,任过地方官,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谪。宋庆历三年(1043年),被召入朝,发起庆历新政,推行改革。不久新政受到挫折,贬至地方任职。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集中体现在《岳阳楼记》这篇雄文中。 范仲淹像 宋庆历六年(1046年)春天,在河南邓州(今河南邓县)任知州的范仲淹收到巴陵(今湖...[详细]
2022-01-14
《岳阳楼记》简析
《岳阳楼记》 诗文 《岳阳楼记》 范仲淹【宋】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详细]
2022-01-13
范仲淹《岳阳楼记》赏读!
岳阳楼记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具通:俱)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隐曜一作:隐...[详细]
2022-01-13
《岳阳楼记》诞生地花洲书院
北宋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57岁的范仲淹肺病在身,他以身体不佳为由,向宋仁宗上书《陈乞邓州状》,求解边任。得到皇帝的恩准后,11月,他从邠州南下,以给事中、资政殿学士的身份到邓州赴任。 寒风萧瑟,草木摇落,一路之上,范仲淹的心中,该是愁绪万端。 谁也不曾料到,范仲淹的这次到来,却让邓州意外得福, 延宕不绝的儒家文脉从此深植邓州,葳蕤成林,而花洲书院,更因为他在此写下的《岳阳楼记》,成为文人雅士景仰的一处文化圣地。 宛南名胜百花洲 3月21日,微风,细雨,空气中带着泥土的芬芳。 沿邓州古城向西南行,一...[详细]
2022-01-13
巴陵、巫峡、潇湘,《岳阳楼记》山水名称里的学问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脍炙人口,也是诸多教材的必选篇目。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文中出现的巴陵巫峡潇湘等几处地名,或由于教材中已有释义,或由于某些词语仍习用,很多教师常常会忽略。这样一来,既失去了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魅力,进而更好地激发其学习兴趣的极佳机会,也制约了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对此,我们要充分践行叶圣陶先生一字未宜忽的学风与经验,对这些词语驻足凝思,悟个中真意、深意乃至新意。 01巴陵与巴蛇食象 文中的巴陵,2018年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注释为巴陵郡,古郡名,今湖南岳阳。显然,这仅仅是地理学意义上的阐...[详细]
2022-01-13
岳阳楼记
小时候,我家在两个村落的交界处,左边邻居是邻村人,右边邻居是本村人。我经常想,如果两个村是两个独立的小国,那我家就是那雄赳赳气昂昂的可以让无数人趋之若鹜来打卡的界碑了。处于这样的一个边界,最尴尬的不是被人误会为邻村人,而是不知道该上哪个村的小学。邻村小学在离家300米之处,本村小学在离家2公里开外。上了邻村小学总觉得自己是那个被人人唾弃的叛徒。上本村小学就得踏上孤独的上学之路。后来父亲解决了这个问题,让我在邻村小学读了低年级,回本村小学读了高年级。 后来,学了地理,发现我们县城也处于湖南湖北交界的这么一个...[详细]
2022-01-13
《岳阳楼记》传千古,先忧后乐普天情
《岳阳楼记》传千古, 先忧后乐普天情 文以楼名,楼以文兴。岳阳楼,据传为三国时期东吳孙权、周瑜操练水师的点将台,它位于烟波浩淼的洞庭湖畔,屡毁屡建,历废犹存。如今的岳阳楼,名闻中外,家喻户晓。依笔者所见,全仗北宋范仲淹公的千古雄文《岳阳楼记》。 文章是思想的抒发、艺术的表现。文章千古事。向来文章是取仕为官,抒情表意的载体。因此,为思想而写,为美而写,这是它的终极目标。当然,赏读文章也应从这两方面来评赏。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就是一篇思想性、艺术性极高的范文。 千百年来,中国流传着一句话:不读《出师表》,不知...[详细]
2022-01-11
岳阳楼记~范仲淹
岳阳楼记 宋代: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具通:俱)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详细]
2022-01-09
《岳阳楼记》中的担当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篇千古名作,宋代大文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同时也想和大家好好聊聊范仲淹、范先生的故事,以及从他身上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文人的担当和大义。 众所周知,大宋王朝重文轻武,是文人的天堂,很多著名文人官儿都做得很大,比如晏殊、司马光、王安石、文天祥都做过宰相,那是人生的赢家。 而范仲淹虽然只做到参知政事,也就是副宰相,但他在北宋政坛的地位,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力,一点儿也不比那些宰相差。 在中国,《岳阳楼记》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详细]
2022-01-09
《岳阳楼记》:不懂感恩的人不会真正得到人生的幸福
范仲淹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详细]
2022-01-09
《岳阳楼记》——江湖之远与永恒的忧愁
《岳阳楼记》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美读课文,读出层次 。 2.品析课文,欣赏手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 ,自古以来就是令人神往的江山胜地;岳阳古称巴陵,位于洞庭湖与长江汇合之处,枕山带湖,为巴、蜀、荆、襄之要冲。北宋庆历六年,一代名臣范仲淹应朋友之约,为重修的岳阳楼作记,千古名文《岳阳楼记》于是诞生。 活动一 美读课文:听名家朗读课文:学生学读。(大约10分钟) 教学铺垫 1. 鹳鹊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岳阳楼:先天下之忧而...[详细]
2022-01-08
庄礼祥忆吴南生:和他一起背诵《岳阳楼记》
吴南生,一个值得铭记的名字,他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曾负责筹办深圳、珠海、汕头三个经济特区,兼任广东省经济特区管理委员会主任,还兼任过中共深圳市委第一书记、深圳市长。1985年后为广东省第五、六届政协主席。 4月10日16时,96岁高龄的吴南生在广州逝世后,各界人士以不同方式表达思念之情。原深圳市委副书记庄礼祥接受中新网记者独家专访时,吴老多年以来对他教诲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 诲人不倦的长者 今年72岁的庄礼祥曾担任过惠州市副市长、湛江市长、中共汕头市委书记、深圳市委副书记、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等职务...[详细]
2022-01-08
《岳阳楼记》粤语朗诵注音
岳阳楼记 范仲淹 ngok6 joeng4 lau4 gei3 faan6 zung6 jim1 庆历四年春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hing3 lik6 sei3 nin4 ceon1 tang4 zi2 ging1 zaak6 sau2 baa1 ling4 gwan6 越明年 政通人和 百废俱兴 jyut6 ming4 nin4 zing3 tung1 jan4 wo4 baak3 fai3 keoi1 hing1/hing3 乃重修岳阳楼 增其旧制 naai5 cung45/zung6 sau1 ngo...[详细]
2022-01-07
东方雨虹•新岳阳楼记
岳阳,一座有着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范仲淹在岳阳留下了千古绝唱《岳阳楼记》,秉承先人心系天下的广阔胸怀,岳阳东方雨虹责任先行,砥砺前行! 【东方雨虹新岳阳楼记】 己丑年(牛年)巳月,创园于云溪,因乐善好施,政通人和。日出东方,七彩雨虹腾紫气,自湘江之畔北上,一路高歌猛进,后立巴陵乃建业。 予观夫巴陵胜状,创业筚路蓝缕。锐意开拓,传承儒家风范,经营内有秉持,怀仁守礼。南极潇湘,湘人楚情。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岳阳占至顷亩,现四类皆五间。精益产,高国标立正榜。旗擎北国,一流人才品慧苍生。新...[详细]
2022-01-07
《岳阳楼记》背后的惊世秘密
黄沙漫漫,烟尘滚滚,西夏王李元昊亲率大军南下,侵略大宋泾州,此时身为泾州知州的滕子京,手中一个兵也没有。情况紧急,怎么办?滕子京只好临时征集几千农民守城,然后打开府库,花钱赏兵,鼓舞士气,加上城外范仲淹拼死救援,滕子京率领一帮农民军,打赢了泾州保卫战。 可是因为动用了府库的银子,打了胜仗的滕子京却被政敌梁坚污蔑贪污,莫名其妙的成了贪污犯。他从庆阳帅被贬到巴陵(今岳阳)任太守。到达岳阳之后,滕子京满腹牢骚,怨天怨地指责朝廷,而且说话口无遮拦,一点都不避嫌。 滕子京 以他对朝廷的态度,很有可能招致大祸,这使得...[详细]
2022-01-07
偶遇岳阳楼记
书房里二十架书橱中,有一架是加锁的,前天打开,发现了老友韩益的一个楷书册页,让我与岳阳楼再次偶遇。 当然是范仲淹的岳阳楼,当然是韩益老兄淋漓着欧味的正大光明的楷书。次第展开,洞庭湖的波涛扑面而来,还有君山的石之嶙峋与树木的苍郁,都在一笔一画里生动着。 与韩益兄交往久矣,疏密自然,总以君子尊他。在书法家群里,他是有些特别的。细细想想,这个特别在于他不间断地读书,在于他不知满足的前行。听说韩益书法艺术馆快要开馆了,心上的祝福不能自已。画家,书法家,随波逐流者众,随声附和者众,真正摒弃名利而坚贞于热爱于艺术者稀...[详细]
2022-01-07
大宋帝国偶像来了,他带着《岳阳楼记》来了
演员刘钧已经在横店复工一个多月,常常有人给他发来网络上的梗,全是关于《清平乐》范仲淹一角的。 有人说范仲淹你是不是喝洗脚水了,同组的一个演员还跟他说背诵天团,还什么他来了,他带着他的《岳阳楼记》来了,他说自己看剧从不开弹幕,所以不怎么看评论,但知道大家在看,也就够了。 刘钧出演过很多国产剧的经典角色,二十二岁就曾在《康熙王朝》里演顺治皇帝。往近了说,他的上一个名角色,正是《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里的盛老爷。 前不久,同是《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演员的大娘子刘琳参加《声临其境》,显示出了实力派演员扎实的功底...[详细]
2022-01-06
新岳阳楼记
说实话,我这次来湖南岳阳参加学术会议是冲着岳阳楼而来的。岳阳楼位于岳阳市西门城头、紧靠洞庭湖畔,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名作《岳阳楼记》,让这座洞庭湖畔这幢小楼成为名楼,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地方。去年国庆长假期间,岳阳实现旅游收入31.03亿元,7天共接待各类旅游者595.11万人次,岳阳楼爆满限流。 岳阳楼其实并不大,其楼顶形式非常独特,采用了古代将军头盔式的顶式结构,全楼没有用一根铁钉和一道横梁,在我...[详细]
2022-01-06
《岳阳楼记》用歌唱出来,能有多好听?
岳阳楼记北宋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详细]
2022-01-06
《岳阳楼记》是个什么鬼?
《岳阳楼记》是个什么鬼? 田星 今天给孩子上《岳阳楼记》,上着上着,突然觉得这篇文章太空,太假,不着调,不靠谱除了高雅,严重缺乏人间烟火味。那种不讲道理,为忠而忠的愚昧的忠诚里含有太多的文化毒素。这样的文章对放在100年前的课本里应该是合适的,而对现代人的发展没有多少裨益奴气太重。那华丽的辞藻虚假的思想,骗小孩子倒是可以骗得一愣一愣的,对于成人,那是塑料奶嘴。 需要积淀多少毒文化才能培育出《岳阳楼记》这样的罂粟花啊! 这篇文章让一代代教育家上瘾。 知人论文。看看《宋史.范仲淹传》等相关文章。发现历史记载是...[详细]
2022-01-06
《岳阳楼记》对人类的四大贡献
岳阳楼记 列宁在《怎么办》一书中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 一个民族的兴起,仰赖于有正确的理论,民族的精英担当和奉献。 孔子开创儒学,老子创立道教,慧能创立佛教,儒、释、道三教奠定了中华民族精神思想的基础,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朝代的主流文化。 而《岳阳楼记》这篇立言之作,以范公毕生之实践,人格之魅力,崇高之言行,感动了天下苍生,赢得民族文化的认同,她是儒家思想的最高境界,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高追求,是我们今天践行三严三实的最高奉献。 它的阴晴观、悲喜观、进退观、高远观、先后观被人们尊为忧乐五观的...[详细]
2022-01-06
李亚平:《岳阳楼记》中的秩序之美
《岳阳楼记》中的秩序之美 题记: 秩序美是所有美之最。 法国 导言: 生活中,上放学路队制、超市里的排队、公交车前的排队、战场上的纪律、官员的纪律、交通的秩序、景区的秩序,秩序处处有身影;学问上,建筑讲秩序、法律讲秩序、经济讲秩序、政治讲秩序、外交讲秩序、秩序事事作主宰;艺术上,雕塑讲秩序、音乐讲秩序、绘画讲秩序、书法讲秩序、写作讲秩序,秩序仿佛是统帅生活无处不存在秩序。 千古奇文《岳阳楼记》更是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语言与精神的秩序美图。 语言的秩序何为语言秩序?语言秩序是语言的组织机制、语言策略以及使...[详细]
2022-01-06
千古名文《岳阳楼记》该怎么理解?
庆历六年(1046年),58岁的范仲淹(989-1052)在河南邓州,写了一篇写景散文,名叫《岳阳楼记》。 这篇文章一经发布,立即天下传诵,一直到千年后的今天,仍被视为全文背诵的名篇。 范仲淹,牛叉! 但是,我要告诉你,范仲淹写这篇岳阳楼景色的游记时,根本没去过岳阳楼,没见过岳阳楼的景色。 这时候,你在诵读《岳阳楼记》的时候,心里会怎么想?还会继续感叹,范仲淹,牛叉!吗? 为了解开大家以后读《岳阳楼记》的心结,看来有必要掰扯掰扯这篇文章。 《岳阳楼记》这个记,其实是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以...[详细]
2022-01-05
《岳阳楼记》文本解读
《岳阳楼记》文本解读 观察文本特征,整合语义信息 《岳阳楼记》文本解读 我们要能读懂一篇文章,一定要先懂得三点: 第一,要学会观察文本特征。 第二,要学会根据语境(上下文)去识别语义信息。 第三,要使文章中的语义信息结构化。 下面结合《岳阳楼记》讲一讲。 一、要学会观察文本特征。很多人自以为具备观察能力,但实际上并不懂得如何去观察。观察不是一般的观看,而是带着观念和知识的观看。一篇文章,你不能闷头闷脑地看过去看过来,你得带着你已有的知识去察看。 我们知道,文章的标题是很重要的,标题通常需要映射进整个文本。...[详细]
2022-01-05
《岳阳楼记》失体伤格
范仲淹 范仲淹《范文正公集》二十卷、《別集》四卷、《奏議》二卷、《尺牘》三卷、《年譜》一卷、《年譜補遺》一卷、《遺事錄》四卷、《鄱陽遺事》等一卷、《義莊規矩》一卷、《褒賢集》一卷、《褒賢祠記》三卷、《朝廷優崇》一卷、《忠宣等遺文》一卷、《贊頌》等一卷。 詩尚沿晚唐、五季之格,而清淺無味。 容安館札記 寇忠愍 北宋大臣卓卓以事功顯而篇章秀婉者,寇忠愍、韓忠獻兩人,文正非其倫也。 文較有姿致,正不必求如歐陽,抗志希古,而責其格調排比每近俳俗也。 如卷七《桐廬郡嚴先生祠堂記》以又從而歌曰:雲山蒼蒼等四句作結;《...[详细]
2022-01-04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核舟记》《桃花源记》的“记”,你记住了吗?
文体,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要素。 因为不同的文体往往关系到不同的功能、写法、风格,有着不同的阅读和写作规律,如果不加注意甚至混淆,教学中很容易出现失误。 记的确是一种常用文章体裁,种类很多,褚斌杰先生的《中国古代文体概论》便将其分为四类:台阁名胜记、山水游记、书画杂物记和人事杂记。 第一,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是游记吗?通过上面对体类的辨析,我们可以推知《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都不是游记,而是台阁名胜记。 《概论》就将两篇文章置于台阁名胜记一类。 范仲淹作《岳阳楼记》时并不在岳州而...[详细]
2022-01-04
庆历四年,《岳阳楼记》背后的风云变幻
庆历三记 之《岳阳楼记》 绿茶 书评人,插画爱好者,阅读邻居创始人之一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范仲淹《岳阳楼记》,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庆历四年是1044年,这一年,宋仁宗三十五岁,在位已经二十一年。自宝元元年西夏元昊自立为帝,宋夏历经五年交战,虽然宋败多胜少,但西夏也没讨到多少好处,连年战事两国国计民生都深受其害。 宋仁宗像 庆历三年春,两国互派使臣,进入议和程序。经历一年多的宋夏和议有了实质性结果,西夏元昊...[详细]
2021-12-30
以《岳阳楼记》“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新证为中心
唐宋诗板考:以《岳阳楼记》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新证为中心 摘要: 范仲淹《岳阳楼记》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一句,诸家注释皆理解为诗赋刻石。 根据滕宗谅《与范经略求记书》榜于梁栋间提供的线索,可推考滕宗谅修复岳阳楼初期刻制的乃是悬挂在岳阳楼梁栋间的诗板。 宋代文献中存有对岳阳楼诗板的记述,并且大量文献描述了唐宋诗板如悬挂、写刻等制度细节,反映出楼阁亭台诸名胜悬挂诗板实为唐宋通行之法,并且是比题壁更为庄重正式的留题形式。 滕宗谅确曾编《岳阳楼诗集》并将其刻石,但此事出现于范仲淹《岳阳楼记》完成之后。 关键词: ...[详细]
2021-12-30
《岳阳楼记》背后不为人知的趣事儿
《岳阳楼记》背后不为人知的趣事儿 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千古绝唱,千百年来,广为传颂,堪称传世经典。 《岳阳楼记》无论是写景状物还是言明事理,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在文学史上树立了一座丰碑。 文章中,范仲淹不仅描写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登临感受,还由景及情,由情至理,非常巧妙的勉励其朋友谪守巴陵郡的滕子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虽处江湖之远,也要砥砺奋进,忧国忧民。 并饱含满腔热忱,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朴素情怀。 但是,我们往往只知道这篇名作清新优美的描写,发人深省...[详细]
2021-12-28
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阳楼记 朝代:宋代 作者:范仲淹 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具 通:俱)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详细]
2021-12-28
范仲淹收了滕子京钱才写的《岳阳楼记》
北宋范仲淹的名篇《岳阳楼记》大家理论上应该都记得,毕竟是中学课文,要求朗读并且背诵全文的。这篇文章开头第一句就是提到了一个人的名字滕子京(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于是乎,这么一个基本上没什么作为也没什么政绩的人,就此名垂青史。 现在问题来了,曾担任副相、作为一代战神和一代文豪的范仲淹,为什么要来写这么一篇文章,又为什么要把滕子京捧得这么高(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这不算狠,更狠的是,写这篇文章之前,范仲淹根本就没去过岳阳楼。也就是说,为了完成滕...[详细]
2021-12-28
《岳阳楼记》朗诵,“郁郁青青”的“青青”,读jīng还是qīng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详细]
2021-12-28
《岳阳楼记》诞生地:河南南阳市邓州城的花洲书院
《岳阳楼记》诞生地探秘 范公一生从未踏足岳阳,仅凭一封信,一幅画,一段儿时的关于太湖的记忆,写下了旷世雄文《岳阳楼记》,令世人百思难解。前不久,笔者北上中原,专程而至,探访了千里之外的《岳阳楼记》诞生地河南南阳市邓州城的花洲书院。 忧乐范滕称双绝 在邓州花洲书院观光游览的时间里,我一字不漏地听取导游的介绍,而这些年里研究《岳阳楼记》所知晓的范、滕两公的生平史料在脑海里不断浮沉。 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人,生于公元989年8月2日,两岁丧父,四岁时,母亲改嫁山东朱姓人家,他随之被改姓名为朱说。范公少有大志...[详细]
2021-12-28
范仲淹《岳阳楼记》滕子京贪污犯?
岳阳楼 论及岳阳楼,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为人传唱的千古名句。而想起《岳阳楼记》,就不由自主地念出: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寥寥数句,一位被贬斥的能臣形象就跃然纸上,这也让许多人对滕子京产生了几分同情。然而若是仔细了解一下滕子京,就会发现滕子京被贬算得上咎由自取。 一、滕子京其人其事 滕子京,名宗谅,是范仲淹的同年(大中祥符八年,即1015年进士)。他性格耿直豪爽,不拘小节,早年就因为刘太后刘娥恋权不愿归政于宋仁宗,...[详细]
2021-12-28
《岳阳楼记》,寄托了范仲淹一生的志向
梁启超曾说:五千年来历史中立德立功立言者只有两个人:范仲淹和曾国藩。 而范仲淹更被历代读书人奉为精神领袖,称其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不仅如此他的德行人品,一直堪称士大夫的典范,是很多古代仕途文人的榜样。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这八个字是范仲淹性格最真实的写照。 他一生的志向都融合在了他的千古名篇 《岳阳楼记 》里。 这篇文章也选入了语文教科书里,很多人都说,这可能是中学时期最难背的一篇课文,因为很长,也不太容易理解。 今天,婷婷姐姐也把这篇经典的文...[详细]
2021-12-26
花洲书院与《岳阳楼记》
花洲书院是我国著名书院之一,位于河南省邓州市古城东南隅,为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范仲淹所创建。其为世人所熟知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即创作于此。花洲书院也因此而千古流芳。 (一)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苏州吴县人,生于真定府(今河北正定),唐代宰相范履冰之后,其父范墉于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从吴越王钱俶归宋。范仲淹2岁而孤,生母谢氏改嫁朱文翰,从宦湖南安乡、淄州、长山等地。少年时期,他勤奋力学,断齑画粥的故事广为后人所传颂。可谓少有大节,慨然有志于天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详细]
2021-12-26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沧浪亭记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详细]
2021-12-26
《岳阳楼记》作品赏析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隐曜一作:隐耀;淫雨通:霪雨) 至若春和...[详细]
2021-12-26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写给贪官滕子京的彩虹屁?
宋仁宗庆历年间,宋朝出了几个大贪官说他们是大贪官,并非因为他们贪得特别厉害,而是因为他们的名气特别大。 第一个大贪官,叫做滕宗谅。我们都会背诵的范仲淹《岳阳楼记》开篇所写: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 这个滕子京,便是滕宗谅。 滕宗谅曾担任过泾州(今甘肃泾川)知州。庆历三年(1043)九月,监察官对滕宗谅发起严厉弹劾:滕宗谅在泾州任上,用过官钱十六万贯,有数万贯不明,必是侵欺入己。这里的官钱,是指朝廷拨给各地方政府的特别经费,主要用于公务需要的宴请、接待,叫做公...[详细]
2021-12-26
《岳阳楼记》藏着宋朝灭亡的秘密
岳阳楼图元夏永授权自朝文社(ailishi777)岳阳楼记开篇15字: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01 庆历三年(1043年)八月十三日,范仲淹,韩琦、富弼三人领导欧阳修、余靖等君子党(史无其名,老王将庆历新政骨干称为君子党),拉开了著名的庆历新政帷幕。 而反对庆历新政最大的打手,时任御史中丞的王拱辰开始发起反攻。 说起来,王拱辰本来并不是庆历新政的反对派,他之所以反对庆历新政,都是欧阳修等人给逼的。 王拱辰和欧阳修是好友,都曾拜在晏殊门下。 更有意思的是,欧阳修娶了参知政事薛奎的四女儿为妻,王拱辰先...[详细]
2021-12-26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什么才是中国古代的游记?
转眼2021年已过一半。而上半年结束,七八月的暑期也即将到来,这是一个没有法定长假却有着旅游旺季特征的时间段。当然,学生和特定职业如教师才有这暑期可过,不过有意思的是,这并不会阻挡需要(比如陪同孩子)或偏好在此期间旅行的人,所以调休年假也可能选在这个季节。 旅行路上总是有各种不快,比如排长队等厕所、被强买强卖、走错了路线、热得中暑。然而,旅行确实也是能让人感到愉悦的,它是一个让人远离学习或工作等日常职责的过程,远离熟悉的环境,到异地享受闲暇。在旅行途中或拍照,或写几段文字纪念,将它们存在手机、电脑仅自己可...[详细]
2021-12-26
陆俨少行书《岳阳楼记》
近现代著名书画家陆俨少行书作品《岳阳楼记》,高清晰书法图片八张。...[详细]
2021-12-26
《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是游记吗?
编者按:记是一种常用的文章体裁,入选语文教材的此类文章很多,如:《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小石潭记》《满井游记》《核舟记》《桃花源记》,等等,但它们具体属于记的哪一种类?如何辨别?推荐一篇人民教育出版社中语室陈恒舒老师的文章,为您解惑。 文非一体须明辨 陈恒舒 2018年高考语文天津卷的文言文阅读,选用了白居易的 ,其中有一道题是这样的: 10.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记,是我国古代常用文章体裁,以叙事为主,兼及议论、抒情和描写。 记的种类很多,本文是一篇游记。 B.步,古人称跨...[详细]
2021-12-26
康熙行草《岳阳楼记》
康熙(16541722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61年。除了政治业绩以外,康熙的书法也极为出色。他自幼好学工书,尤喜好董其昌书法,后擅长楷书、行书,欣赏康熙的书法,颇有帖学的风范,其风格清丽洒脱。有《岳阳楼记》、《集王圣教序》存世。 据史书记载,康熙皇帝有一座右铭:无一日不写字,无一日不读书,他极力推崇各级官员馆阁体,就连殿试选官,书法成了一项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并且统一要求写端端正正的馆阁体,馆阁体的统一标准就是工整、清秀、漂亮,认识度高。 康熙行草《岳阳楼记》...[详细]
2021-12-26
《岳阳楼记》是怎样写成的?
毛泽东在《讲堂录》中谈到:在中国历史上,不乏建功立业的人,也不乏以思想品行影响后世的人,前者如诸葛亮、范仲淹,后者如孔孟等人。但二者兼有,即办事而兼传教之人,历史上只有两位,即宋代的范仲淹和清代的曾国藩。范仲淹正当北宋封建社会的成熟期,他办事兼传教,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官员知识分子。而他留给我们的政治财富和文化思考全部浓缩在一篇只有368字的短文中,这就是传唱千古的《岳阳楼记》。 中国古代留下的文章不知有多少。如果让我在古今文章中选一篇最好的,只许忍痛选一篇,那就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千百年来,中国知识界流...[详细]
2021-12-26
《岳阳楼记》蕴含的人生智慧哲学
当今世界,纷繁迷离,东西方撞击,价值观博弈;当今社会,有些人信念迷茫,心理焦躁,无论国际还是国内,人们都在蜂涌般挤向一个个发光点,寻找人生的智慧之窗,然而,许多人遍体鳞伤,失望而归。 其实,这个智慧之窗就在中国,在湖南,在岳阳,在岳阳楼二楼之上。一篇《岳阳楼记》足可读领人生,一篇《岳阳楼记》,足可以为你的人生正确导航。 人们只要读到这篇368字的《岳阳楼记》,就会豁然开朗。这文中的阴晴、悲喜、进退、高远、先后,组成了人生的忧乐五观大联唱。她柔柔地告诉你,当阴风怒吼或晴空万里时,你该顺时还是逆势;当物喜己悲...[详细]
2021-12-26
《岳阳楼记》滕子京为什么被贬官?
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10月17日),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应至交好友时任岳州知州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写下了千古名文《岳阳楼记》。 文章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千古名言警句,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 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岳阳楼记》开篇第一句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的背后,蕴含了宋朝衰落的真相。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一切的一切都得从滕子京说起。 一、滕子京是谁? 滕子京(991年1047年),名宗谅,字子京。 宋真宗...[详细]
2021-12-26
《岳阳楼记》母本都记述了什么?
北宋庆历五年(1045),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范仲淹应邀写出了千古不朽的《岳阳楼记》,楼以文名,文以楼传,珠联璧合,名震九州。然而,并没有到过岳阳的范仲淹,凭什么写出这天下雄文呢? 争论千年,母本留言 自《岳阳楼记》诞生,跨越时光970多年来,人们一直争论不休,众说纷纭,有人说范公来过岳州,有人说没来过。前者的依据是一是志书有记载,明代隆庆《岳州府志》记述说:宋范仲淹,苏州人,幼孤,从其母归朱軏,宰安乡也,仲淹随之,说范仲淹在父亲去逝,母亲改嫁湖南安乡县令朱軏后,随母亲到了安乡,并在此读书,到过岳州;二是宋...[详细]
2021-12-26
《岳阳楼记》"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
岳阳楼 洞庭湖 说到岳阳楼,小伙伴们立马就会想到脍炙人口的名篇《岳阳楼记》。 这座闻名遐迩的江南名楼,自古就是文人雅士争相登临并吟咏抒怀的绝佳处所。 其实,除了众所周知的诗文佳作,士林才子们题写的楹联同样令人过目难忘。 其长联、短联,古联、今联,状景联、抒情联,争奇斗艳,雅俗皆备。 不仅对仗工整、音韵铿锵,而且饱含诗情,蕴藏着深邃的哲理,读之如玩赏奇珍异宝,给人以生活的启迪和美学的享受。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岳阳楼飞檐展凤 岳阳楼 岳阳楼始建于东汉建安十九年,至今已有1800年历史,与黄鹤楼、滕...[详细]
2021-12-26
《岳阳楼记》滕子京是一个怎样的人?
滕子京,仁宗朝官员,与范仲淹同科进士,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为世人所知。炒政绩让贬官滕子京迅速完成形象再造,但滕子京的炒之妙处,在于能在炒之虚、实之间找到一个契合点,让炒作与政绩二者达成一个平衡。有此一悟,其升迁自然水到渠成。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流传千古,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州古称)。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范仲淹的笔下,后人的心中,岳州知州滕子京是个勤政务实,政绩卓越的好官。可是,当了解历史之后,却将发现,这一切或许只源于滕子京的精湛炒作。 贬谪之伤 滕子京,本名滕宗谅...[详细]
2021-12-26
初中《语文》第五册2001版《岳阳楼记》(范仲淹)
初中《语文》第五册2001 版 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于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为重修岳阳楼写的。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死后谥号文正,史称范文正公。为北宋名臣,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思想家。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104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对当时的朝政的弊病极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傜役。宋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 《岳...[详细]
2021-12-26
《岳阳楼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经典之构
范仲淹主要生活在宋仁宗年间,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他在世六十四年,为官三十七年,一生经历可概括为自幼孤贫、勤学苦读,为民治堰、热心教育,西陲守土、边帅军功,庆历新政、改革图强,四起四落、百折不挠。 他集立功、立德、立言于一身,可谓是三立完人。 所谓立功,即如金代学者元好问所言:范文正公在布衣为名士,在州县为能吏,在边境为名将。 其材、其量、其忠,一身而备数器。 立德,是指范仲淹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正不阿,力主改革,屡度被贬。 《宋元示案序录》说,范仲淹一生粹然无疵。 立言,有《范...[详细]
2021-12-26
长江三胜,滕王阁、黄鹤楼都没有了,就剩下岳阳楼
《岳阳楼记》 文/汪曾祺 岳阳楼值得一看。 长江三胜,滕王阁、黄鹤楼都没有了,就剩下这座岳阳楼了。 岳阳楼最初是唐开元中中书令张说所建,但在一般中国人的印象里,它是滕子京建的。 滕子京之所以出名,是由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中国过去的读书人很少没有读过《岳阳楼记》的。 《岳阳楼记》一开头就写道: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虽然范记写得很清楚,滕子京不过是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然而大家不甚注意,总以为这是滕子京建的。 岳阳楼和滕子京这个名字分不开了。 滕子京一生做过什么事,大...[详细]
2021-12-26
《岳阳楼记》解读
读《岳阳楼记》 在湖南岳阳市的西门城上有一座岳阳楼,下面就是洞庭湖。这里正当湖水入江的口子,朝辉暮霭,万顷烟波,气象非常雄壮。岳阳楼和湖北武昌的黄鹤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一样,都是我国著名的名胜古迹,很多诗人在这些地方写过不朽的诗文,像崔颢的《黄鹤楼》诗、杜甫的《登岳阳楼》诗、王勃的《滕王阁序》都是很有名的文学作品。宋朝范仲淹写的散文《岳阳楼记》也是一篇名作。 范仲淹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做官做到参知政事,相当于宰相的职位;他还带兵在西北地区抵抗过西夏,西夏人很重视他,说他胸中自有数万甲兵。范仲...[详细]
2021-12-26
  • 《洛神赋》解读:人神道殊,洛水生赋
    我国三国时期有一著名的辞赋名篇,它虚构了作者自己与洛神的邂逅相遇和彼此间的思慕爱恋。 全赋辞采华美,描写细腻,想象丰富,情思绻缱,若有寄托。 其中的洛神形象美丽绝伦,人神之恋飘渺迷离,抒发了无限的悲伤怅惘之情。 它就是曹魏文学家曹植创作的《洛神赋》。 今天我们就一起跟随许文玉老师去揭开《洛神赋》的神秘面纱。 人神道殊,洛水生赋 《洛神赋》解读 许文玉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xue),李白《将进酒》中的陈王谓谁?曹植。 故事的开始,或许正要从曹植爱喝酒说起。 曹植是曹操第三子,从小就颇具才气,也有...
  • 《岳阳楼记》母本都记述了什么?
    北宋庆历五年(1045),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范仲淹应邀写出了千古不朽的《岳阳楼记》,楼以文名,文以楼传,珠联璧合,名震九州。然而,并没有到过岳阳的范仲淹,凭什么写出这天下雄文呢? 争论千年,母本留言 自《岳阳楼记》诞生,跨越时光970多年来,人们一直争论不休,众说纷纭,有人说范公来过岳州,有人说没来过。前者的依据是一是志书有记载,明代隆庆《岳州府志》记述说:宋范仲淹,苏州人,幼孤,从其母归朱軏,宰安乡也,仲淹随之,说范仲淹在父亲去逝,母亲改嫁湖南安乡县令朱軏后,随母亲到了安乡,并在此读书,到过岳州;二是宋...
  • 《岳阳楼记》——江湖之远与永恒的忧愁
    《岳阳楼记》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美读课文,读出层次 。 2.品析课文,欣赏手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 ,自古以来就是令人神往的江山胜地;岳阳古称巴陵,位于洞庭湖与长江汇合之处,枕山带湖,为巴、蜀、荆、襄之要冲。北宋庆历六年,一代名臣范仲淹应朋友之约,为重修的岳阳楼作记,千古名文《岳阳楼记》于是诞生。 活动一 美读课文:听名家朗读课文:学生学读。(大约10分钟) 教学铺垫 1. 鹳鹊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岳阳楼:先天下之忧而...
  • 游《岳阳楼记》诞生地花洲书院
    游《岳阳楼记》诞生地花洲书院 花洲书院是《岳阳楼记》的诞生地,她与邓州现代化城市只隔着一条护城河,越过这条河就穿越了到了九百余年前,让你置身于一个古朴、典雅、风清、淳朴的世界。 初秋的一天,几位朋友相约去参观《花州书院》。 走过宽敞清素的石拱桥,迈过古朴静谧的大门,若隐若现的轻柔飘渺的古琴声萦绕在耳畔。这美妙的旋律不知从何处传来,是丛草间?是石逢间?还是花丛间?找不到归处。又是谁在抚琴?是范公吗?那悠扬的琴声是那样的清纯,又是那样的脱俗。踏着青砖,沐浴着旋律,拾级登上土城墙,苍松翠柏郁郁葱葱,百鸟林间争相...
  • 李亚平:《岳阳楼记》中的秩序之美
    《岳阳楼记》中的秩序之美 题记: 秩序美是所有美之最。 法国 导言: 生活中,上放学路队制、超市里的排队、公交车前的排队、战场上的纪律、官员的纪律、交通的秩序、景区的秩序,秩序处处有身影;学问上,建筑讲秩序、法律讲秩序、经济讲秩序、政治讲秩序、外交讲秩序、秩序事事作主宰;艺术上,雕塑讲秩序、音乐讲秩序、绘画讲秩序、书法讲秩序、写作讲秩序,秩序仿佛是统帅生活无处不存在秩序。 千古奇文《岳阳楼记》更是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语言与精神的秩序美图。 语言的秩序何为语言秩序?语言秩序是语言的组织机制、语言策略以及使...
  • 巴陵、巫峡、潇湘,《岳阳楼记》山水名称里的学问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脍炙人口,也是诸多教材的必选篇目。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文中出现的巴陵巫峡潇湘等几处地名,或由于教材中已有释义,或由于某些词语仍习用,很多教师常常会忽略。这样一来,既失去了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魅力,进而更好地激发其学习兴趣的极佳机会,也制约了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对此,我们要充分践行叶圣陶先生一字未宜忽的学风与经验,对这些词语驻足凝思,悟个中真意、深意乃至新意。 01巴陵与巴蛇食象 文中的巴陵,2018年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注释为巴陵郡,古郡名,今湖南岳阳。显然,这仅仅是地理学意义上的阐...
  • 搞清5个问题,搞定《岳阳楼记》
    人间纷乱世事,想想不过如此。不缺流言蜚语,更多落井下石。 都说要做圣人,几人真正无私?我辈岂为稻粱?同道之人少之。 算了,不说这些扫兴言论。 滕子京江南来信,让俺写篇诗文。说是岳阳楼成,当地民乐岁丰。 同是天涯逐客,何况故人之情?政通人和需褒扬,俺先构思构思。 地瓜讲堂 让经典发光 人间大道谁不明白,做到困难说着容易。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是心中没有悲喜。 梦想不怕遥不可及,半路摧残最是可惜。 满腹牢骚向谁诉说?俺也被贬可怜之地! 无妨,今日花下一醉涂地,明日再努力。 地瓜讲堂 让经典发光 文章本是奇妙东...
  • 范仲淹《岳阳楼记》赏读!
    岳阳楼记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具通:俱)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隐曜一作:隐...
  •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平凡的世界》为何感动国人三十多年?
    如果要在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里,找一部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力作,那必须有《平凡的世界》。 作为已故著名作家路遥的心血巨作,《平凡的世界》从1986年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了第一部,到1991年荣获茅盾文学奖。单这短短五年里,《平凡的世界》就加印数十万册,掀起了一场全民读《平凡的世界》的热潮。 在之后的多年里,当许多同时期的名著力作渐渐沉寂时,《平凡的世界》仍旧热度不减,在上世纪末中科院一项 对国人影响最大的28部图书调查里,《平凡的世界》是唯一一部入围的当代文学作品 ,排名仅次于《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古典名著。1...
  • 《岳阳楼记》滕子京的阴谋与阳谋
    《岳阳楼记》的阴谋与阳谋 用地标建筑来竖立自己为官一任的丰碑,古往今来一以贯之。滕子京在抗击西夏的战役中,打了一次小胜仗。于是忘乎所以,大肆挥霍公款十六万贯来犒劳将士,据说实际用在将士身上的很少(野史记载只有三千贯),遭人举报。仁宗皇帝还算仁慈,查证大体属实以后,没有取他项上首级,只是将他贬到巴陵郡。这家伙为了给自己翻盘,第二年就急吼吼地修建岳阳楼。竣工前,修书一封,请当时的政坛文坛大v范仲淹作记,只是范仲淹从来没有到过岳阳楼,滕子京特意在书中附岳阳楼与洞庭湖彩图若干幅考虑得无比周全。 范仲淹和滕子京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