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家在两个村落的交界处,左边邻居是邻村人,右边邻居是本村人。我经常想,如果两个村是两个独立的小国,那我家就是那雄赳赳气昂昂的可以让无数人趋之若鹜来打卡的界碑了。处于这样的一个边界,最尴尬的不是被人误会为邻村人,而是不知道该上哪个村的小学。邻村小学在离家300米之处,本村小学在离家2公里开外。上了邻村小学总觉得自己是那个被人人唾弃的叛徒。上本村小学就得踏上孤独的上学之路。后来父亲解决了这个问题,让我在邻村小学读了低年级,回本村小学读了高年级。
后来,学了地理,发现我们县城也处于湖南湖北交界的这么一个特殊的位置。我们县城紧靠长江,过了长江就是湖南的岳阳市。岳阳市便利的交通让我一次次地放弃武汉选择从岳阳出发。对岳阳是既熟悉又陌生,经过无数次却从没有好好看一眼。江南三大名楼,十年前,登过黄鹤楼。三年前,与滕王阁擦肩而过。这一次,我该好好登一登这与《岳阳楼记》相互成全的岳阳楼,好好一睹浩浩汤汤的洞庭湖的风采。
对岳阳楼的熟悉大多来自范公的《岳阳楼记》。当年范公根本就没有登上岳阳楼,他仅凭一幅《洞庭晚秋图》就让《岳阳楼记》名垂千史,让岳阳楼有了丰厚的文化底蕴。“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范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也是我一生追随的心境。再后来,我们又从孟浩然、杜甫和李白的诗歌中再次认识了岳阳楼。千年之后,当我跟随着成群结队的游客登上岳阳楼时,看到了“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洞庭湖,但却很难与“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的杜甫感同身受了,也没有李白“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的豪逸洒脱。现代人因为种种,活得卑微又如履薄冰、小心翼翼。
儿子一路跟随着我,相比登上岳阳楼,放眼洞庭湖,可能岳阳楼前的网红雪糕更能给他带来快乐。带他读过杜甫的《登岳阳楼》,但他也只能像鹦鹉学舌样读读而已。跟着我背过《岳阳楼记》,他也只能突然冒出毫不相关联的几个句子而已,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毕竟太小,但是又有什么关系呢,正如范公所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看到了,听到了,读到了,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