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解说文稿
(本文借鉴了汪曾祺《岳阳楼记》一文)
岳阳楼最初是唐开元中中书令张说所建,但在一般中国人的印象里,它是滕子京建的。
滕子京之所以出名,是由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中国过去的读书人很少没有读过《岳阳楼记》的。
《岳阳楼记》一开头就写道:“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虽然范记写得很清楚,滕子京不过是“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然而大家不甚注意,总以为这是滕子京建的。
岳阳楼和滕子京这个名字分不开了。
滕子京一生做过什么事,大家不去理会,只知道他修建了岳阳楼,好像他这辈子就做了这一件事。
滕子京因为岳阳楼而不朽,而岳阳楼又因为范仲淹的一记而不朽。
若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不会有那么多人知道岳阳楼,有那么多人对它向往。
《岳阳楼记》通篇写得很好,而尤其为人传诵者,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名言。
可以这样说:岳阳楼是由于这两句名言而名闻天下的。
这大概是滕子京始料所不及,亦为范仲淹始料所不及。
这位“胸中自有数万甲兵”的范老夫子的事迹大家也多不甚了了,他流传后世的,除了几首词,最突出的,便是一篇《岳阳楼记》和其中的这两句话。
这两句话哺育了很多后代人,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品德的形成,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立言的价值之重且大矣,可不慎哉!
写这篇《岳阳楼记》的时候,范仲淹不在岳阳,他被贬在邓州,即今延安,而且听说他根本就没有到过岳阳,文章中对岳阳楼四周景色的描写,完全出自想象。
这真是不可思议的事。
他没有到过岳阳,可是比许多久住岳阳的人看到的还要真切。
岳阳的景色是想象的,但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却是久经考虑,出于胸臆的,真实的、深刻的。
看来一篇文章最重要的是思想。
有了独特的思想,才能调动想象,才能把在别处所得到的印象概括集中起来。
范仲淹虽可能没有看到过洞庭湖,但是他看到过很多巨浸大泽。
他是吴县人,太湖是一定看过的。
我很深疑他对洞庭湖的描写,有些是从太湖印象中借用过来的。
现在的岳阳楼早已不是滕子京重修的了。
这座楼烧掉了几次。
据《巴陵县志》载:岳阳楼在明崇祯十二年毁于火,推官陶宗孔重建。
清顺治十四年又毁于火,康熙二十二年由知府李遇时、知县赵士珩捐资重建。
康熙二十七年又毁于火,直到乾隆五年由总督班第集资修复。
因此范记所云“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已不可见。
现在楼上刻在檀木屏上的《岳阳楼记》系张照所书,楼里的大部分楹联是到处写字的“道州何绍基”写的,张、何皆乾隆间人。
但是人们还相信这是滕子京修的那座楼,因为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实在太深入人心了。
也很可能,后来两次修复,都还保存了滕楼的旧样。
九百多年前的规模格局,至今犹能得其仿佛,斯可贵矣。
岳阳楼全楼为四柱、三层、盔顶的纯木结构。
主楼三层,高十五米,中间以四根楠木巨柱从地到顶承荷全楼大部分重力,再用十二根宝柱作为内围,外围绕以十二根檐柱,彼此牵制,结为整体。
全楼纯用木料构成,逗缝对榫,没用一钉一铆,一块砖石。
楼的结构精巧,但是看起来端庄浑厚,落落大方,没有搔首弄姿的小家气,在烟波浩淼的洞庭湖上很压得住,很有气魄。
岳阳楼本身很美,尤其美的是它所占的地势。
你看滕王阁,“滕王高阁临江渚”,看来和长江是有一段距离的。
黄鹤楼在蛇山上,晴川历历,芳草萋萋,宜俯瞰,宜远眺,楼在江之上,江之外,江自江,楼自楼。
岳阳楼刚好像直接从洞庭湖里长出来的。
楼在岳阳西门之上,城门口即是洞庭湖。
伏在楼外女墙上,好像洞庭湖就在脚底,丢一个石子,就能听见水响。
楼与湖是一整体。
没有洞庭湖,岳阳楼不成其为岳阳楼;没有岳阳楼,洞庭湖也就不成其为洞庭湖了。
站在岳阳楼上,可以清清楚楚看到湖中帆船来往,渔歌互答,可以扬声与舟中人说话;同时又可远看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的湖水,远近咸宜,皆可悦目。
“气吞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并非虚语。
我们再说回范仲淹在本文中展现的家国情怀。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范仲淹的另一篇名作:《灵乌赋》。
它写于景佑党争之时,范仲淹因反应宰相用人唯私被贬,好友梅尧臣写《灵乌赋》劝其“结尔舌兮钤尔喙,尔饮喙兮尔自遂”,提醒范仲淹闭上嘴巴,少管闲事,只管自己舒适就行了。
范仲淹回了一篇同题《灵乌赋》言:“我有生兮,累阴阳之含育;我有质兮,处天地之覆露。
长慈母之危巢,托主人之佳树。
斤不我伐,弹不我仆。
母之鞠兮孔艰,主之仁兮则安。
度春风兮,既成我以羽翰;眷庭柯兮,欲去君而盘桓。
思报之意,厥声或异。
”言及自己深受慈母养育家国护佑之恩,思想报答。
他还说“警于未形,恐于未炽”“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多么诚恳动人的情怀,多么坚决彻底的信念。
我们再看他的诗:危言迁谪向江湖,放意云山道岂孤。
忠信平生心自许,吉凶何恤赋灵乌。
“忠信平生心自许。
”忠诚于所热爱的,守住内心的诚信,不为外物所扰,不为遭际所改,这才是真正的圣贤君子,伟大的中国脊梁。
不懂感恩的人不会真正得到人生的幸福。
感恩,报答,是范仲淹精神庙宇的基石。
范仲淹的庆历新政正是为了革除弊政,整顿朝纲。
却因了保守派势力的阻挠,一年而终。
但是,论评功过有后人。
众所周知,庆历新政为王安石变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功成何必在我,家国安泰我自安。
可惜,范仲淹在喊出“宁鸣而死”的声音之后的八十三年,北宋朝廷还是被灭亡了。
历史开启了屈辱的南宋时代。
如果北宋朝廷多一些范仲淹之类有识之士,又何至于屈辱南迁?
由此,更可反观出范仲淹的历史价值,让人不得不惊叹欣赏范仲淹的精神抱负——
其高如岳,是古往今来仁人志士的最高境界;其正如阳,辐射多种角色一生充满正能量;其美如楼,成为报国之士最美的精神殿堂;其久如记,将永远泽被后代千秋流传振奋华夏。
“潇湘”就是美丽与哀愁的代名词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注释】
记:一种文体。可以写景、叙事,多为议论。但目的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念)。
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庆历,宋仁宗赵祯的年号。
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jùn):滕子京降职任岳州太守。滕子京,名宗谅,子京是他的字,范仲淹的朋友。古时朋友间多以字相称。
谪戍:把被革职的官吏或犯了罪的人充发到边远的地方。在这里作为<动>被贬官,降职解释。
守:指做州郡的长官
越明年: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1045)。越,到了,及。
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政,政事;通,通顺;和,和乐。这是赞美滕子京的话。
百废具兴: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百,不是确指,形容其多。废,这里指荒废的事业。具,通“俱”,全,皆。兴,复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乃,于是;增,扩大。制:规模。
唐贤今人:唐代和宋代的名人。
属(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托、嘱咐。予,我。作文,写文章。以,用来,连词。记,记述。
【译文】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岳阳楼记》是需要刻在石碑上的历史文献,建楼的年代、地点和人物都要写上去。湖南岳阳属于古代的巴陵,写文言文的人爱用古地名。
政通人和,这是很高级的赞美。许多朝代人和而政不通,如康熙晚年,四海升平,但是君臣上下的惰性很大,“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有些朝代政通而人不和,如秦始皇,政令贯彻到底,但民愤激烈。做到政通人和,难。滕子京能重修岳阳楼,应该是内部没有严重矛盾,财用相当宽裕,人民大众乐于效力,所以范仲淹说他“政通人和”。先肯定滕子京的政绩,然后肯定重修岳阳楼的正当性。
“唐贤”,指杜甫、李白、孟浩然、李商隐等。“今人”,指宋朝,当代诗人。他们都为岳阳楼留下诗篇。其中,杜甫的一首《登岳阳楼》极为出名: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还有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注释】
予观夫巴陵胜状:夫,指示代词,相当于“那”。胜状,胜景,好景色。
衔(xián)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衔,衔接。吞,吞没。浩浩汤汤(shāng):水势壮阔的样子。
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横:广远。际涯:边。(际、涯的区别:际专指陆地边界,涯专指水的边界)。
朝晖夕阴: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朝,在早晨,名词做状语。晖:日光。气象,景象。万千,千变万化。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此,这。则,就。大观,雄伟景象。
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前人之述,指上面说的“唐贤今人诗赋”。备,详尽,完备。矣,语气词“了”。之,的。
然则北通巫峡:然则:虽然如此,那么。
南极潇湘:南面直到潇水、湘水。潇水是湘水的支流。湘水流入洞庭湖。南,向南。极,尽。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迁客,被贬谪流迁的人。骚人,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多:大多。会,聚集。于,在。此,这里。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饱览这里景色时的感想,恐怕会有所不同吧。览:观看,欣赏。物:景物。之情:情感。得无:恐怕/是不是。异:差别,不同。
【译文】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先说前人已写过的,自己不再重复,但仍留下六句,当作铺垫,再于共同见解之外提出独特见解。洞庭湖中有君山,湖好像把山衔在嘴里。有人说,“八百里洞庭”面积很大,湖岸远处有山,远远看全景,那山好像在湖中。洞庭湖为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岳阳又正当长江入水口,江水流入湖中,或者湖水流入江中,好像湖主动地吞吐。长江沿岸有很多湖泊调节水量,夏季长江水位上涨,冬季长江水位下落,这些湖泊使长江的水位稳定,免除下游多少旱灾水灾,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是著名的大湖,另外,还有一万多个小湖泊。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形容湖面积之大,特别标出巫峡、潇湘等地理名称,有文学修辞上的作用。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如郦道元在《三峡》中写“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猿声哀凄,代表那身不由己、艰难跋涉的人心情悲凉。潇湘,即潇水和湘江,湖南境内的两条大河,潇水流入湘水,湘水流入洞庭。我们都知道,屈原投汨罗江自杀,而汨罗江也是湘水的支流,所以贾谊在过湘水时吊屈原,所谓“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帝尧的女儿,帝舜的妻子,娥皇、女英也死在湘江边上,她们的眼泪滴在竹子上,留下永不消退的斑点,称为湘妃竹,洞庭湖中的君山上有娥皇、女英的坟墓。所以说,潇湘合为一词,既代表湖南,也代表“美丽与哀愁”。
这些典故使“北通巫峡,南极潇湘”俨然成为一个特区,“迁客骚人多会于此”,陷入某种复杂的情结,读者也入乎其中。这是典故的魅力。
“骚”,本意为忧。“骚人”,诗人。诗人多愁善感,甚少欢娱之词。不同的“迁客骚人”,面对同样的景物,可能有不一样的感受,这也是实情。杜甫登楼,写下“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李白登楼,写下“水天一色,风月无边”。黄庭坚则是“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接下来,文章以“代人设想”展开。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注释】
若夫淫(yín)雨霏霏(fēifēi):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以引起下文。下文的“至若”同此。“若夫”近似“像那”。“至若”近似“至于”。淫(yín)雨霏霏,连绵不断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开:解除,这里指天气放晴。
阴风怒号(háo),浊浪排空:阴,阴冷。号,呼啸;浊,浑浊。排空,冲向天空。
日星隐曜(yào):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曜(不为耀,古文中以此曜做日光)光辉;日光。
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岳,高大的山。潜,隐没。形,形迹。
商旅不行:行:走,此指前行。
樯(qiáng)倾楫(jí)摧:桅杆倒下,船桨折断。樯,桅杆。楫,船桨。倾,倒下。摧,折断
薄暮冥冥(míngmíng):傍晚天色昏暗。薄,迫近。冥冥:昏暗的样子。
斯:这,在这里指岳阳楼。
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则,就。有,产生……(的情感)。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去,离开。国,国都,指京城。去国,离开京都,也即离开朝廷。忧,担忧。谗,谗言。畏,害怕,惧怕。讥,批评指责。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萧然,萧条的样子。感极,感慨到了极点。而,表示顺接。者,代指悲伤感情,起强调作用。
【译文】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这段以四言诗的句法构成,我们会联想到东坡在《后赤壁赋》里也有这样的写法,但《岳阳楼记》大量使用,奔放恣肆,成为特色。
这一段写阴冷的气候制造悲愁,下一段写明媚的光景引发快乐。两段写景的文字非常精妙,大大增加了这篇记叙文的“艺术含金量”。他以描写风景支持论点,得到成功。
由上个月到这个月都在下雨,风浪很大,连日星山岳都不能露面,何况商旅。前景如此黯淡,心胸怎么能开朗?想来想去都是不如意的事。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樯倾楫摧”,“虎啸猿啼”,并非指真正发生的事,而是指可能发生的事。如用白话文,大概写成“这样的气候,足以造成船难;连老虎猿猴也要大声吼叫,表示恐惧不安。”兽犹如此,人何以堪!
“忧谗畏讥”,受贬谪的官员进退不安。失势离京,京都的同僚趁机会说你的坏话,墙倒众人推;以戴罪之身降级赴任,新环境里的官员百姓怎样衡量你?四个字说中了“迁客”的无限心事。作者这是先了解他们,体谅他们,说他们心里的话,然后才可以劝勉他们。
“去国”,离开京城,见不到皇上,脱离政治中心,没有了着力点。“怀乡”,想回家,有乡愁。人不能再像儿童时期处处受保护,有失落感。
心情受环境左右,外面的世界打造你内心的世界,这叫“感于物而动”。
昨天我们说过,范仲淹并未到过洞庭湖,可他见过太湖,他写洞庭风景,其实是太湖经验之借用。倘若这样,我们现在称为“拼贴法”。也有人说,范仲淹有位好朋友,家在洞庭湖畔,他们一同在京做官,范仲淹心中的洞庭是从这位朋友的谈话中得来,倘若这样,就是我们如今所说的“间接经验”。生活是直接经验,读书、看图、听人谈说是间接经验。还有的人说,范仲淹的确到过洞庭,曾经坐船横渡洞庭,倘若这样,范仲淹是用形之于外的文字恰当地表现了他藏之于内的意象,这是“修辞立其诚”。
(附原文)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注释】
记:一种文体。可以写景、叙事,多为议论。但目的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念)。
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庆历,宋仁宗赵祯的年号。
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jùn):滕子京降职任岳州太守。滕子京,名宗谅,子京是他的字,范仲淹的朋友。古时朋友间多以字相称。
谪戍:把被革职的官吏或犯了罪的人充发到边远的地方。在这里作为<动>被贬官,降职解释。
守:指做州郡的长官
越明年: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1045)。越,到了,及。
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政,政事;通,通顺;和,和乐。这是赞美滕子京的话。
百废具兴: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百,不是确指,形容其多。废,这里指荒废的事业。具,通“俱”,全,皆。兴,复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乃,于是;增,扩大。制:规模。
唐贤今人:唐代和宋代的名人。
属(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托、嘱咐。予,我。作文,写文章。以,用来,连词。记,记述。
【译文】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岳阳楼记》是需要刻在石碑上的历史文献,建楼的年代、地点和人物都要写上去。湖南岳阳属于古代的巴陵,写文言文的人爱用古地名。
政通人和,这是很高级的赞美。许多朝代人和而政不通,如康熙晚年,四海升平,但是君臣上下的惰性很大,“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有些朝代政通而人不和,如秦始皇,政令贯彻到底,但民愤激烈。做到政通人和,难。滕子京能重修岳阳楼,应该是内部没有严重矛盾,财用相当宽裕,人民大众乐于效力,所以范仲淹说他“政通人和”。先肯定滕子京的政绩,然后肯定重修岳阳楼的正当性。
“唐贤”,指杜甫、李白、孟浩然、李商隐等。“今人”,指宋朝,当代诗人。他们都为岳阳楼留下诗篇。其中,杜甫的一首《登岳阳楼》极为出名: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还有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注释】
予观夫巴陵胜状:夫,指示代词,相当于“那”。胜状,胜景,好景色。
衔(xián)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衔,衔接。吞,吞没。浩浩汤汤(shāng):水势壮阔的样子。
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横:广远。际涯:边。(际、涯的区别:际专指陆地边界,涯专指水的边界)。
朝晖夕阴: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朝,在早晨,名词做状语。晖:日光。气象,景象。万千,千变万化。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此,这。则,就。大观,雄伟景象。
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前人之述,指上面说的“唐贤今人诗赋”。备,详尽,完备。矣,语气词“了”。之,的。
然则北通巫峡:然则:虽然如此,那么。
南极潇湘:南面直到潇水、湘水。潇水是湘水的支流。湘水流入洞庭湖。南,向南。极,尽。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迁客,被贬谪流迁的人。骚人,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多:大多。会,聚集。于,在。此,这里。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饱览这里景色时的感想,恐怕会有所不同吧。览:观看,欣赏。物:景物。之情:情感。得无:恐怕/是不是。异:差别,不同。
【译文】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先说前人已写过的,自己不再重复,但仍留下六句,当作铺垫,再于共同见解之外提出独特见解。洞庭湖中有君山,湖好像把山衔在嘴里。有人说,“八百里洞庭”面积很大,湖岸远处有山,远远看全景,那山好像在湖中。洞庭湖为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岳阳又正当长江入水口,江水流入湖中,或者湖水流入江中,好像湖主动地吞吐。长江沿岸有很多湖泊调节水量,夏季长江水位上涨,冬季长江水位下落,这些湖泊使长江的水位稳定,免除下游多少旱灾水灾,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是著名的大湖,另外,还有一万多个小湖泊。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形容湖面积之大,特别标出巫峡、潇湘等地理名称,有文学修辞上的作用。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如郦道元在《三峡》中写“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猿声哀凄,代表那身不由己、艰难跋涉的人心情悲凉。潇湘,即潇水和湘江,湖南境内的两条大河,潇水流入湘水,湘水流入洞庭。我们都知道,屈原投汨罗江自杀,而汨罗江也是湘水的支流,所以贾谊在过湘水时吊屈原,所谓“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帝尧的女儿,帝舜的妻子,娥皇、女英也死在湘江边上,她们的眼泪滴在竹子上,留下永不消退的斑点,称为湘妃竹,洞庭湖中的君山上有娥皇、女英的坟墓。所以说,潇湘合为一词,既代表湖南,也代表“美丽与哀愁”。
这些典故使“北通巫峡,南极潇湘”俨然成为一个特区,“迁客骚人多会于此”,陷入某种复杂的情结,读者也入乎其中。这是典故的魅力。
“骚”,本意为忧。“骚人”,诗人。诗人多愁善感,甚少欢娱之词。不同的“迁客骚人”,面对同样的景物,可能有不一样的感受,这也是实情。杜甫登楼,写下“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李白登楼,写下“水天一色,风月无边”。黄庭坚则是“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接下来,文章以“代人设想”展开。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注释】
若夫淫(yín)雨霏霏(fēifēi):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以引起下文。下文的“至若”同此。“若夫”近似“像那”。“至若”近似“至于”。淫(yín)雨霏霏,连绵不断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开:解除,这里指天气放晴。
阴风怒号(háo),浊浪排空:阴,阴冷。号,呼啸;浊,浑浊。排空,冲向天空。
日星隐曜(yào):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曜(不为耀,古文中以此曜做日光)光辉;日光。
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岳,高大的山。潜,隐没。形,形迹。
商旅不行:行:走,此指前行。
樯(qiáng)倾楫(jí)摧:桅杆倒下,船桨折断。樯,桅杆。楫,船桨。倾,倒下。摧,折断
薄暮冥冥(míngmíng):傍晚天色昏暗。薄,迫近。冥冥:昏暗的样子。
斯:这,在这里指岳阳楼。
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则,就。有,产生……(的情感)。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去,离开。国,国都,指京城。去国,离开京都,也即离开朝廷。忧,担忧。谗,谗言。畏,害怕,惧怕。讥,批评指责。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萧然,萧条的样子。感极,感慨到了极点。而,表示顺接。者,代指悲伤感情,起强调作用。
【译文】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这段以四言诗的句法构成,我们会联想到东坡在《后赤壁赋》里也有这样的写法,但《岳阳楼记》大量使用,奔放恣肆,成为特色。
这一段写阴冷的气候制造悲愁,下一段写明媚的光景引发快乐。两段写景的文字非常精妙,大大增加了这篇记叙文的“艺术含金量”。他以描写风景支持论点,得到成功。
由上个月到这个月都在下雨,风浪很大,连日星山岳都不能露面,何况商旅。前景如此黯淡,心胸怎么能开朗?想来想去都是不如意的事。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樯倾楫摧”,“虎啸猿啼”,并非指真正发生的事,而是指可能发生的事。如用白话文,大概写成“这样的气候,足以造成船难;连老虎猿猴也要大声吼叫,表示恐惧不安。”兽犹如此,人何以堪!
“忧谗畏讥”,受贬谪的官员进退不安。失势离京,京都的同僚趁机会说你的坏话,墙倒众人推;以戴罪之身降级赴任,新环境里的官员百姓怎样衡量你?四个字说中了“迁客”的无限心事。作者这是先了解他们,体谅他们,说他们心里的话,然后才可以劝勉他们。
“去国”,离开京城,见不到皇上,脱离政治中心,没有了着力点。“怀乡”,想回家,有乡愁。人不能再像儿童时期处处受保护,有失落感。
心情受环境左右,外面的世界打造你内心的世界,这叫“感于物而动”。
昨天我们说过,范仲淹并未到过洞庭湖,可他见过太湖,他写洞庭风景,其实是太湖经验之借用。倘若这样,我们现在称为“拼贴法”。也有人说,范仲淹有位好朋友,家在洞庭湖畔,他们一同在京做官,范仲淹心中的洞庭是从这位朋友的谈话中得来,倘若这样,就是我们如今所说的“间接经验”。生活是直接经验,读书、看图、听人谈说是间接经验。还有的人说,范仲淹的确到过洞庭,曾经坐船横渡洞庭,倘若这样,范仲淹是用形之于外的文字恰当地表现了他藏之于内的意象,这是“修辞立其诚”。
(附原文)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