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三国,是一个群雄逐鹿、刀光剑影的时代。在这样一个金戈铁马的乱世里,既成就了曹操、刘备、孙权这样的雄主,又涌现了关羽、张飞、赵云等一批批良将,更不乏诸葛亮、司马懿这样的智士,可谓是群星璀璨。对于这段岁月的认识,大多数朋友是通过《三国演义》及影视作品或游戏作品所了解,这就难免造成对某些历史人物产生误解,其中就包括我们今天要讲的朱然。
一、功臣世家,实力过硬
朱然,字义封,原姓施,是东吴名将朱治的外甥,后来被朱治收为义子。而朱治,历经孙坚、孙策、孙权三朝,是东吴集团的元老级人物,因而备受孙氏家族的信任,这就为朱然日后的仕途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除此之外,朱治也身经数职,拥有丰富的政治经验,一定程度上也培养朱然的能力。
除了有家世的条件,朱然本身,也确实具有过硬的素质和才能,特别是在军事上,更是具备了将领应该有的品质。据记载,朱然“内行修絜,其所文采,惟施军器,馀皆质素。终日钦钦,常存战场,临急胆定,尤过绝人,虽世无事,每朝夕严鼓,兵在营者,咸行装就队,以此玩敌,使不知所备,故出辄有功”。治军严谨,临危不乱,布阵有方,这些将领必备的条件,成为朱然日后建功立业的资本。
朱然雕像
一位出色的弓箭手凭借满载而归的猎物来证明自己的百步穿杨,一名优秀的将领依靠殊勋茂绩来彰显自己的骁勇善战,而朱然在诸侯争霸的汉末三国,以其勇猛和才干,建立属于自己的丰功伟绩。
朱然一生历经大小战事无数,久经沙场,为江东集团立下汗马功劳。事实上,朱然和陆逊一样,属于大器晚成的将领,其中使他开始被人熟知的一次事件便是生擒关羽。
二、生擒关羽,崭露头角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集团镇守荆州的大将关羽调荆州之兵北上,进攻曹操所控制的樊城和襄阳,是为“襄樊之战”。在此战役中,关羽用计水淹曹军将领于禁所率的七军,生擒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直逼身在许昌的曹操。可是关羽没有想到,由于调军北上使荆州防务空虚,早已对荆州虎视眈眈的东吴都督吕蒙依“白衣渡江”之计,偷袭荆州。荆州的丢失,加上北部曹仁和徐晃的增援,以及孙吴和曹魏的联合,使关羽腹背受敌,败至麦城。在突围麦城逃往西川的路上,关羽被早已埋伏在临沮的潘璋与朱然所擒,命丧于此,而朱然因此战生擒关羽之功被孙权升为昭武将军,被封为西安乡侯。
关羽走麦城剧照
如果说生擒关羽并不能突显朱然的实力,那么江陵之战则可以证明朱然的独当一面的才能。黄武二年(公元223年),魏主曹丕南下亲率大军征讨东吴,为报此前败于东吴将领徐盛之仇,曹丕亲自坐镇宛城指挥战事,并派遣曹真、张郃、夏侯尚等魏国名将猛攻江陵。江陵作为东吴重镇,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一旦江陵有失,荆州便岌岌可危,一旦荆州为曹魏所占,东吴则危。
曹丕(新三国)
三、四面楚歌,捍守江陵
我们看看当时东吴对于江陵防务的安排。当时的东吴大都督陆逊因要防备刚刚在夷陵之战中战败的蜀汉集团反击而难以离身,因此,镇守江陵这样的战略要地,非能力出众者不可,而当时镇守江陵的吴将便是朱然。朱然能够镇守江陵,很大程度上受吕蒙的举荐。孙权曾问吕蒙病逝后谁能接替他,吕蒙便以“朱然胆守有余”为由,向孙权推荐朱然。果然,朱然在吕蒙逝世后被孙权赋予镇守江陵的重任。其间朱然也跟随陆逊参加阻击刘备的“夷陵之战”,江陵没有受敌军重创,可见吕蒙的举荐、孙权的安排,使朱然开始在江陵这个地方创造自己人生的辉煌。
夷陵之战示意图
当时江陵城的形势,可以用四面楚歌来形容。城外,有魏将曹真驻扎,建筑土山等一系列工事,向城内射箭,以此动摇朱然守军的意志。而孙权为解江陵之围,派遣孙盛率领一万人作为援军去支援朱然,却被魏国猛将率军张郃给击退。之后孙权又让潘璋领一路人马去解围,也没有成功。城内的情况也不乐观,朱然手下的许多士兵都患了浮肿病,部分士兵失去了斗志,士气低落,能够作战的士兵只有五千人左右。外有大军围困,内无粮草补给,江陵城如同雨打浮萍一般,随时有可能沦陷。
四、江陵之役,一战成名
我们都知道,在战争中,士兵是军队的基础,将领是军队的核心,当时的江陵守军朱然也清楚地认识到,身为统帅,无论发生什么,为将者都应该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冷静,与士兵同甘共苦。为此,朱然首先整顿士兵的士气,鼓舞军心,将五千守军凝成一股麻绳。之后一直坚守不出,分析形势,等待战机,有时派出一小撮士兵去袭击魏军大营。除此之外,朱然亲自处置了打算投降魏军的姚泰,以此表示自己誓死坚守、与城共存亡的决心。果然,朱然这样坚守了江陵竟长达半年,使得张郃、曹真无计可施,最后不得不撤兵,江陵之危就此解除。
游戏里的朱然形象
可以说,江陵之战是朱然的成名战,在此战中经得起了战争的考验,而朱然凭借此战名震敌国,被孙权封为当阳侯。而这年的朱然四十一岁,在东吴算是后来居上的将领。
朱然名刺
此后,朱然作为吴国的一颗新星将领,在与魏国作战中多次击退敌军,先后阻挡曹休、胡质等魏国名将的进攻,颇受孙权信任,最后官拜左大司马,右军师,而当时的大司马、左大司马、右大司马位于大将军之上,这其中不仅仅有朱然曾在少年时与孙权同窗的原因,更多的是孙权对朱然能力的重视与肯定。
孙权照(老版三国演义)
五、艺术形象,沦为龙套
众所周知,大众对于三国历史的认识大多来源于《三国演义》,而《三国演义》作为《三国志》改编而来的小说,七分实三分虚,免不了作者的艺术加工,尤其是对人物描写,过于加工,因此鲁迅先生才这样评价《三国演义》:“至于写人,亦颇有失”。而朱然在《三国演义》中仅出场两回,第一次是在第七十七回《玉泉山关公显圣洛阳城曹操感神》中擒住关羽,第二次是第八十四回《陆逊营烧七百里孔明巧布布阵图》中,在夷陵之战被前来救援刘备的赵云一枪刺死,这样的死法十分窝囊。而正史中朱然寿终正寝,“年六十八,赤乌十二年卒,权素服举哀,为之感恸”,且“自创业功臣疾病,权意之所钟者,吕蒙、凌统最重,然其次矣”。可见,作为东吴良将,朱然在《三国演义》中的艺术形象是多么地窝囊。
文史君说: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这是身为将领必备的素质,而朱然毫无疑问是位一位合格的将领,遇事临危不乱,作战坚决勇毅,虽属大器晚成,其名声也不如吴国同时期的陆逊、徐盛响亮,却仍无法否定其卓越的功勋。因此我们对他的评价不能被艺术作品所左右,而是在史料中发现他在历史的长空中所散发出的独特的光辉。
参考文献:
1.陈寿:《三国志•卷五十六》,中华书局2011年版
2.孙武:《孙子兵法》,中华书局201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