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亮诗句,激趣导入
二、吟诵诗歌,纠正字音
三、 诵读诗歌,梳理层次
四、 美读诗歌,析月之美
五、理读诗歌,赏月之理
六、情读诗歌,品月之情
一、月亮诗句,激趣导入
同学们,月亮是中国古典诗词中最典型的意象。请大家一起回忆学过、听过的关于月亮的诗句。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2、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
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
4、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李白
5、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王维
6、广泽生明月, 苍山夹乱流。 马戴
7、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8、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
9、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
10、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
11、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
12、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
1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
这些月亮,有初升之月,有高悬之月,有如弓之月,有满月,有清冷的月光,有知心之月……
让我们一起吟诵诗歌,寻找本首诗歌中的“月亮”诗句
二、吟诵诗歌,纠正字音
1.滟(yàn)滟 芳甸(diàn)霰(xiàn) 汀(tīng)
纤尘 青枫浦 扁(piān)舟子 捣衣砧(zhēn )
2.36个句子中,11个句子直接出现“月”的意象。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三、 诵读诗歌,梳理层次
“月”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请将上面找出的带月亮的11个句子分类,看看以什么标准分类?
我们会发现以月亮的位置变化为区分,可以梳理诗歌层次。
明月初升: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春江……看不见”)美
月上中天: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江天……明月楼”)理
月移影动: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可怜……水成文”)情
月渐西落: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昨夜……复西斜”)
月沉江海: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 (“斜月……满江树”)情
本诗以“月”为中心、以月升月落的时间顺序为线索展开。 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徘徊——西斜——落下的过程
四、 美读诗歌,析月之美
开头八句选取了哪些意象?构成了一幅什么图?
“意”属于人的主观意识, “象”则指客观事物(景象)。
“意象”就是渗透着诗人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意”和“象”的统一 。它们可以是自然景象,也可以是人文景象。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意象:江潮、明月、芳甸、花林、流霜、沙汀,构成一幅澄澈明净的春江月夜风景图,渲染幽美宁静的氛围,春、江、花、月、夜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之中最为动人的良辰美景。一个“生”字,写出了明月随着奔腾的潮水喷薄而出的宏大气势,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众多意象构图,月亮为核心,月光之下,一切美丽徐徐拉开大幕,尽显美丽姿容。
渲染:“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渲染幽美生动的氛围。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
比喻:“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像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运用比喻,突出月光之亮白,和无处不在。
五、理读诗歌,赏月之理
品读“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明确:月亮和人的故事发生几千年,触动作者产生了深层思考,第一个见到月亮的人在哪里,第一次月亮最初照人是在什么时候?一个空间,一个时间的无限延伸,一下子,我们好像看到无数的时空中,月亮和人发生的故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挟飞仙以遨游, 抱明月而长终……就像我们在开篇,读到了很多诗人望月写下的诗句。月亮依旧,人事在不断更迭。我们应该悲伤消极吗?人其渺小,人生何其短暂。但是“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
年望相似。”人类的整体代代相传,无穷无尽,与明月共存于天地之间,彰显了诗人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拓展】下面写月亮的诗句,表达哲理。
(1)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想到“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的人生短暂时,发出的感慨是——“生死亦大亦”“岂不痛哉”的无可解脱的悲哀。
(2)苏轼《赤壁赋》中,面对“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哀叹,发出“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旷达之语。
(3)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4)曹植: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露。
(5)阮籍:人生若晨露,天道邈悠悠。
(6)刘希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共同点:哀而不伤的生命哲思。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和热爱。其基调是“哀而不伤”的。
设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在此处却别开生面,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望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六、情读诗歌,品月之情
请品读诗歌的“白云……满江树”,请找找看,哪些人?哪些情思?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用“白云” “扁舟子”象征行踪不定的游子,用“青枫浦”泛指送别之地,类似“长亭”;“ 明月楼”,泛指相思之所,“相思”“愁”直接写出春江花月夜中游子与思妇两地相思之愁绪。
思妇怀远:
“徘徊”一词的效果?
拟人:“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这里“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愁怅和迷惘。
“鱼龙”、“鸿雁”是月光下的景物,此处写出了月光的清澈。使用用典——“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鱼龙、鸿雁是古代用于互传音讯的载体,此处暗含有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可见二人音讯断绝,相思无着落。
游子思归:
选取了哪些意象表达游子思归的感情?
落花、残春、流水、落月。
落花、残春,表伤春惜春,含思归之切。
“竭石潇湘无限路”, 一北一南,天各一方,千里迢迢,表有家难归之无奈。
以景作结:“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他那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在江边的树林之上。“落月摇情满江树”,这结句的“摇情”──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情韵袅袅,摇曳生姿,有一种令人回味不尽的绵邈韵味。
七、拓展阅读,寄月情思
“月”的意象,请阅读下面诗歌,体味借助月亮意象,诗人表达的不同情感?
(1)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3)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明确:
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
以月渲染清幽的气氛,烘托旷达的情怀。
以月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孤苦的情怀。表面上看是写诗人在花下与月、影相伴相舞美好情景,实际上诗人是用美好的情景来反衬自己内心的孤寂与悲苦
小结:《春江花月夜》被闻一多称之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同时,它被学界称之为“孤篇盖全唐”、“春风第一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一起总结一下。
诗歌的对象有真实世界、真情实感和哲思,《春江花月夜》写出五个意象,以月亮为核心意象,写出不同情况的月亮下的图画,不仅超越了时代,写出对哲理的思考,又超出了小我,抒发天下游子思妇的情感,将诗情、画意、哲理三者完美融合!
八、作业升华
1.翻译诗歌,背诵诗歌
2.写出一篇望月怀远的感想文字在(4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