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学和线下教学还是有点不一样,同样是40分钟,感觉可以讲的内容要少很多。《三黑和土地》用一个课时讲完了,这倒让我有点意外。
其实,整节课我们只搞了三个教学活动。第一是听老师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标注问号。读完之后,留了两分钟讲解了一下作者创作的背景,顺便梳理了一下有特点的词语。
第二个学习活动就是分析诗歌的前三节。读一读这三节诗,好在哪里?为什么题目是《三黑和土地》,却不先写三黑,而写农民?
这部分的好不难发现,小朋友一下就感受到了农民对土地的喜爱。特别生动形象的是“旱天的鹅”,一下就把农民的本真和淳朴展现出来了。因为是网课,所以没有请小朋友互动问答,而是先总结了这三小节写法的妙处。一是,选择了合适的对象来比喻,二是迫切地讲出了自己想要干嘛,符合主人公的身份。给了4分钟时间仿写。课堂上抽了两位同学连线,都还不错。
小朋友也说出了自己的理由,之所以不先写三黑,是因为所有的人都欣喜,三黑是其中的一个代表。这样也跟点面结合一样,后面来举例子,喜爱会更清晰。
第三个学习活动是自由读诗歌的4-15节,用小标题归纳,三黑都做了哪些事儿?因为诗歌写得很清楚,这个部分也不难。通过分析发现,三黑翻地耙地、回忆过去、畅想未来,情绪也是跌宕起伏,梳理篇章解构主要是为了了解整首诗写作的妙处,体会怎么能借助事情更好地表达情感。
上完这节课后,小朋友们对于诗歌的写作有了一丢丢了解,但是因为“三黑”离他们的生活有点远,还是不能很好地体会文章的感情。因为小家伙们创作了一些有意思的作品,忍不住又加上了一节现代诗,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