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创意设计
一、激趣导入
在余秋雨的《三峡》中写道“在国外,曾有一个外国朋友问我:‘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一个,请只说一个。
’这样的提问我遇到过很多次了,常常随口吐出的回答是:‘三峡!’这篇文章有很多写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句子,请你这个小导游领着父母、好友实地游览《三峡 》这一闻名遐迩的景点吧。
二、品析妙处
(一)写导游词
请同学们先用简洁生动的语言说一段导游词,向即将观光“三峡”的亲朋好友总体介绍一下三峡的风景,让他们对“三峡”神往。
(20--50字)
学生交流导游词----全班交流
预设:
师:看老师的“导游词”:各位亲朋好友欢迎大家来三峡观光。
七百里的三峡雄奇挺拔,清幽秀丽,四季风景风格各异。
夏水水涨,水流湍急,水势凶猛,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多生绝巘,瀑布飞旋,秋季冷清寂静,猿鸣哀转。
长江三峡是中国10大风景名胜之一,是中国40佳旅游景观之首。
(二)品析美点
活动一:“游”“三峡”,品三峡之美 ------初级挑战
格式:“我先给 拍照,你看那 (远景)”
示例:我先给三峡的山拍照,你看那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远景)
预设:
师:这个环节,各个小导游先领着父母、好友初步体验三峡的美。
按照老师的格式作为“导游”的“介绍词”。
活动二:“游”“三峡”,品三峡之美 -----中级挑战
格式:“我会给 连拍,因为从 ,读出三峡 太美了,美在 ”
示例:我会给山连拍,因为从“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读出三峡山太美了,美在山的连绵、高峻、挺拔,群峰对峙的雄姿(中观)。
预设:
师:这个环节,各个小导游先领着父母、深入体验三峡的美。
按照老师的格式作为“导游”的“介绍词”。
活动三:“游”“三峡”,品三峡之美-----高极挑战
格式:“我会给 拍抖音短视频,你看 ,太 , ”(近观)
示例:我会给 水 拍抖音短视频,你看“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太有趣了,那些挂在山崖上的大大小小的瀑布,正带着欢畅的笑声,从高处飞冲而下。
(近观)
预设:
师:同学们,这个环节,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我们要进行创意解读,创意朗读。
附:朗读指导:读出感情,我能行!
(1) 第一节稍慢,读出雄伟气势。
(2)第二节略快,读出奔放气势。
(3) 第三节读慢,读出清幽之气。
(4) 第四节略慢,读出凄美之气。
师:同学们,我们不能不说,《三峡》一文150余字,其语言之美,其笔法之妙,实在令人称奇。
老师更加佩服郦道元了,我不由得要发自内心地赞一声:郦道元,你真了不起!这篇散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绘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打通古今
【屏显】《水经注》是我国六世纪的一部地理百科全书。
《水经注》在古地理学史上意义巨大。
因为对于水文水利的详细记载侯仁之教授曾利用它复原了北京周围古代水利工程,研究了毛乌素沙漠的历史变迁。
我们现在还可以运用它来研究古代水道变迁,湖泊湮废、地下水开发、海岸变迁、城市规划、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等等诸多课题。
师:同学们,如果郦道元先生还健在的话,肯定会为自己不遗余力为《三峡》作注而感到欣慰自豪!师:下面,我们再来看一段内容,你又能体会到什么?【屏显】郦道元为什么要为《水经》作注呢?在他自己序文中就写道。
首先,古代的地理书籍,如《山海经》过于杂乱,《禹贡》、《周礼·职方》只有记载了地理情况的一些表象而并没有深入系统地描述,《汉书·地理志》记述又不详细,《水经》一书虽然系统地记述河流,但是除了水道以外地理情况都很少提到。
郦道元注释《水经》的目的在于“因水以证地,即地以存右”(《王先谦合校本序》),把这些丰富的地理知识传给后人。
其次,地理现象经常变化的,如部族迁徙、城市兴衰、河道变迁、名称交互更替等等,利用全国的自然因素河流水系作纲,可以把当时人为的政治疆界的限制打破,从而实现祖国统一。
生:学习古典可以启迪今天,昭示明天。
作者的宏愿,也成为当今国人共同的愿景。
生:一水之隔、咫尺天涯,两岸完全统一,成为我们的中国梦。
师:好一个“中国梦”。
师:尽管海峡两岸尚未完全统一,但中国主权和领土从未分割,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
只要我们共同奋斗、努力学习,就一定能够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让我们的子孙后代在祥和、安宁、繁荣、尊严的共同家园中生活学习成长。
师:三峡风光,美不胜收。
如今三峡,有气势磅礴的三峡大坝,似巨龙横卧江中。
高峡平湖,神女无恙。
如今,不闻“高猿长啸”,但听汽笛长鸣;不见一叶扁舟,但见豪华游轮;不见“沿溯阻绝”,但见百舸争流。
四、结束语
北魏郦道元,仅用一百五十余字,向我们展示了七百里三峡的万千气象。
美丽的三峡,犹如一幅优美的山水画,一首流动的山水诗。
今天,我们有了一次美好的三峡之旅。
最后,让我们在有感情地诵读声中结束这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