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写作型+主题型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学习本文留白的写作手法。
2.运用诵读,读出本文主旨,学习的重要性。
3.增强文化自信,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灿烂、伟大。
教学课时:一课时。
二、整体感知1.你会读课文吗?(1)注意读准易读错的字。
卿(qīng ) 邪( yé ) 孰( shú ) 遂( suì )(2)注意断句。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明确:顺便讲解课文里的重读,重点字词,断句等)2.你会讲故事吗?(明确:让学生以孙权、吕蒙或者鲁肃的语气来讲故事。
让学生在讲故事的过程中熟练运用第三人称,其实也是锻炼学生熟悉课文,流畅翻译文章的应用。
)初,权/谓吕蒙(méng)曰:“卿/(qīng)今/当(dāng)涂(tú)/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shè)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jí)更/(gēng)/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拜蒙母,结友/而别。
三、品读语言
(1)人的动作表情都是在传情达意,但最能表达形式的还是人物语言,我们来品读语言,体会人物心理。场景一A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B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shè)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场景二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无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要求:自由选择场景进行人物对话,要求读出感情。
(明确:让学生在对话的过程中,体会语言的妙处、详略、得体等。
并分析文中的人物。
如可以看出孙权爱惜人才,勤奋好学,关爱部下,善于劝说的特点,也可以看出吕蒙的勤奋好学,为国着想,聪慧机智的性格特点。
)(2)比较两个场景,说说你发现的异同。
(明确:场景一多采用人物的语言描写,场景二不仅有语言描写,有动作描写、神态,还有背景的交代,更加详尽。
场景一中只有孙权的语言,而没有吕蒙的语言,而场景二中虽有吕蒙语言但都较为简略。
鼓励学生多说多讲,言之有理即可。
)(3)试着补充人物语言、动作、神态。
金碧辉煌的大殿里。
孙权坐在龙椅上,示例:微皱眉头。
(填写人物神态)孙权:(自言自语)示例:这个吕蒙啊,行伍出身,打仗还行,就是感觉有点粗鲁,得让他读书。
(设计独白)吕蒙:(从门外大步进入大殿,跪下)大王,不知您找微臣有何事?孙权:爱卿,今天孤找你是想劝你读书!吕蒙:主公您有所不知,我哪有空啊?孙权:你事务有我多吗?我常常看书,觉得挺有收获。
吕蒙:(不住地点头)示例:听您这么一说,我应该抽出时间读书啊,不辜负您对我的期望和关怀。
(设计人物语言)师:大家看看这个场景和人物对话补充的怎么样?(明确:让大家在补充中感受丰富的人物描写带来的魅力,在和课文的比较中感受情景以及情景化带给人的想象力。
)师:大家读的透彻,深入文本,所以才有了这么多具体的感受,看来场景、语言、动作神态对于表现人物情感的作用不可小视,可是我们的作者为什么全部都省略了呢?(思考、讨论、作答)(明确:让学生在朗读比较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在碰撞中得以思考。
但这个环节,学生有些沉默,所以我又设计了下面读原文和改文,通过比较有所发现有所感悟。
)师:大家再仔细读读原文和改文,然后比较一下再来交流,会有更多收获呦。
明确:(本文对于孙权的劝说有长长的两句,而对于吕蒙的回答除了“军中多务”外就是“蒙乃始就学”而更没有对吕蒙神态、动作的具体描写。
但第二个场景,作者对于鲁肃的神态语言动作都有描述,但对于吕蒙的描写只有一句话。
这样的安排,其实是紧扣一个“劝”字,构思、选材,对规劝的内容特别详细,对规劝的成效显然也是浓墨重彩。
但对于规劝的对象则是寥寥数笔,这样真正体现了作者的匠心独运,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师:对呀,古人写文章特别注重语言章法,读者能读出的坚决不写。
尤其是吕蒙学习的过程仅仅用了五个字“蒙乃始就学”一笔带过,这样就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这种写作手法叫做留白。
留白,顾名思义就是在作品中留下相应的空白,它是中国画的一种布局与智慧,画如果过满过实,在构图上就失去了灵动与飘逸,显得死气沉沉;而有了留白,便给予观赏者以遐想和发挥的空间,正所谓“此处无物胜有物”。
在文学里讲究功夫在诗外,意境也在诗外。
如司图空《诗品》中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李成鱼《中国画论神韵说》中的“诗在有字句处,诗之妙在无字句处”,强调的是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无言之美”。
师:大家寻找一下,课文中还有没有留白的地方,找出一处来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明确:展示留白的含义,让学生在课文中寻找留白的内容。
①如生:“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文中省略了论议的内容,这样显得重点突出。
②“肃遂拜蒙母”和“结友而别”两个场景都省略了具体内容。
③“蒙辞以军中多务”此处省略了吕蒙的语言动作,以及如何推辞的神态。
④文中“蒙乃始就学”省略了学习的内容和如何刻苦学习的过程。
这样的省略显得简洁凝练。
)师:是的,这些场景除了省略了内容,显得简洁外,还有什么奥秘呢?明确:①这样的安排实在高明,因为这样显得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如第一个劝学的场景,当然要突出的是“劝”字,所以重点在“劝”字上下功夫,自然就把孙权的苦口婆心相劝的样子刻画出来。
②感觉第二个场景,应该是“劝”的结果,或者是“劝学”的效果明显,至于谈论的什么内容,确实不重要了。
③用鲁肃的语言、动作、神态淋漓尽致表现孙权的学有所成,也体现了孙权劝学的效果显著。
其实这也是作者的高明之处,这种写法叫做侧面烘托。
)④内容详略,更可证明吕蒙让人刮目相待,但议论的内容和鲁肃的表现比起来,我觉得后者更让人信服,也更吸引读者。
师:用鲁肃的语言、动作、神态淋漓尽致表现孙权的学有所成,也体现了孙权劝学的效果显著。
最后总结一下全文,这篇课文给我们的写作启发是——明确:①写作要围绕中心来写,本文《孙权劝学》始终围绕“劝”字,刻画人物。
②写作还要适当留白,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③写作还要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④写作要证明描写和侧面烘托结合起来才更动人。
师:是的,一篇小文章却蕴含着丰富的写作资源,我们把这些知识努力在作文中展示吧。
上一篇:壶口瀑布教学设计
下一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