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内容,领悟黄河的伟大性格,激发热爱黄河、热爱中华民族的情感。
2.感受课文独特的写景角度,把握所写景物的特点。
3.品味语言特色,积累精妙语句,提升运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领悟黄河的伟大性格,激发热爱黄河、热爱中华民族的情感。
2.感受课文独特的写景角度,把握所写景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是世界最大的黄色瀑布。不观壶口大瀑布,难识黄河真面目。本节课我们就跟随著名散文家梁衡走进《壶口瀑布》,一起领略这“千里黄河一壶收”的壶口瀑布的风采。
(板书课题:壶口瀑布)
二、新课教学
1.出示学习目标(指定学生朗读学习目标)
师:跟随目标,开启我们今天的学习之旅吧!
2.作者简介
梁衡,著名学者,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其代表作品有《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等。
教师强调:注意红体字内容,请同学们做好批注。
3.知识回顾
师: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游记。结合以前学习游记的经验,我们一起回顾游记学习的方法。(出示课件)
(1)理清作者“所至”。
(2)感受作者“所见”。
(3)体会作者“所感”。
①“所至”是作者(到了那里)
②“所见”是作者(见到了什么)
③“所感”是作者(引发的感想)
4.整体感知
师:按照游记学习的方法我们先整体感知课文,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作者在什么季节?一共几次?到过什么地方?
作者分别在雨季和枯水季,两次到过壶口。
(2)作者见到了什么?
作者见到雨季和枯水季时的壶口瀑布。
师:雨季和枯水季壶口瀑布给作者呈现的景观一样吗?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不同季节的壶口瀑布。找出描写不同季节壶口瀑布特点的四字短语,并概括其特点。
雨季:涛声如雷、雾气弥漫、浪沫横溢、水浸沟岸、雾罩乱石、
震耳欲聋、扑面而来
特点:气势磅礴,涛声如雷,令人害怕
枯水季:排排黄浪、堆堆白雪、如丝如缕、深不可测、千军万马、
轰然而下、夺路而走、乘隙而进、钻石觅缝
特点:景观丰富多样,多姿多彩、刚柔相济。
(3)看到这样的景象引发作者怎样的感想?
作者感到了黄河的伟大。
(4)思考:文章中作者详细了那个季节的壶口瀑布?为什么?
作者详细了枯水季的壶口瀑布。因为枯水季作者有了很多人没有的立足点和观察角度,看到了很多人没见过的独特景象,详细枯水季文章才显得更有新意。
(5)引出作者名言:艺术美只存在于创造之中,重复旧套子,无论是重复自己的还是别人的,都绝对不会有美。——梁衡
5.理清“所至”。
师:按照游记学习的方法本节课我们重点来探究枯水季壶口瀑布的景象。请同学们再次朗读第3—5段,圈出表示观察顺序的词句,并把握作者的立足点和观察角度。
关键词:下到沟底——走到河心,倚着石头——向上游看去——河水跌下去,沟底——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细观脚下的石。
立足点:沟底河心的一块大石头上。
观察角度:仰观河面—视线随河水由上而下—平视龙槽两边—俯视脚下。
(1)教师小结:像作者这样立足点不变,而从不同角度描绘不同方位景物的写作方法,即定点换景法。(学生进行简单批注)
(2)请同学们再次思考:课文的标题是壶口瀑布,作者写了壶口瀑布的水之后,为什么又写“脚下的石”?
A.从观景角度来看,作者定点换景,游目四周,最后把视线收归脚下,转换非常自然。
B.壶口瀑布是水和石共同造就的,壶口瀑布水的各种形态正是由于石头对水的约束而产生,因而接下来描写“脚下的石”也是很自然的。
6.感受“所见”。
作者详写了枯水季的壶口瀑布,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写出了景物奇、雄、险、多姿多彩和力量之美的特点,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按照老师的提示进行展示。
提示:我从文中 感受到景物 的特点。
展示反馈:
(1)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
作者俯视龙槽“河中有河”,表现了景物之“奇”。
(2)我依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作者仰望水面河水奔涌而来,气势如虹,表现了景物之“雄”。
(3)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黄河由宽而窄,由高到低,河水冲跌而下,碎成水雾,表现了景物之“险”。
(4)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
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表现了景物之“多姿多彩”。
(5)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
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表现了景物“力量之美”。
7.体会“所感”。
(1)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这伟大”指什么?是哪些伟大的性格?
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小结:我们知道,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作者借对黄河伟大性格的赞美,其实志在表达对中华民族面对磨难时的坚强不屈、勇于抗争、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精神的歌颂。
三、课外拓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结合你对壶口瀑布的了解,请为壶口瀑布写一段解说词。
壶口瀑布,是由于黄河流至壶口一带,两岸苍山夹峙,把黄河水约束在狭窄的黄河峡谷中,河水聚拢,收束为一股,形成特大马蹄状瀑布群。瀑布涛声轰鸣,水雾升空,惊天动地,气吞山河,奔腾呼啸,跃入深潭,溅起浪涛翻滚,形似巨壶内黄水沸腾。巨大的浪涛,激起一团团水雾烟云,景色分外奇丽。真是“不观壶口大瀑布,难识黄河真面目”。
四、课后作业
1.搜集并积累有关描绘黄河的诗句。(必做)
2.根据自己平时出游情况,结合游记的三要素写一段游记与同学交流。(选做)
五、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