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保尔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小说里穿插日记对表现保尔形象的作用
2、尝试以达雅视角写日记表达对保尔形象的理解
教学重点:
理解小说里穿插日记对表现保尔形象的作用
教学难点:
以达雅视角写日记表达对保尔形象的理解
课时:一课时
一、作者与保尔
屏显:猜猜这个人是谁?
预设:作者奥斯托洛夫斯基。
屏显:介绍作者
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年出生在乌克兰维利亚村的一个工人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脾气粗暴的酒厂工人,母亲在有钱人家当厨娘和帮佣。由于家境贫困,他在乡村教会小学念了三年书就被迫辍学了。之后,他寄居在当森林看守人的外公家里,替人放马。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奥斯特洛夫斯基一家逃难到边境小城镇谢佩托夫卡,父亲在车站找到一份工作,母亲在一个税务官家里做厨娘。生活稍微稳定后,母亲便把十岁的奥斯特洛夫斯基送进镇上的一所小学。就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所写的那样,奥斯特洛夫斯基因为招惹了神父被学校开除,只好到车站食堂当烧水工。
14岁后,奥斯特洛夫斯基进了发电厂,给司炉工、电工打下手,也干过锯木柴、卸煤等杂活。奥斯特洛夫斯基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在艰苦的生活中,他想尽办法借书来读,甚至把午饭让给报贩吃,以换取报刊来看。12岁时,他读到了爱尔兰女作家伏尼契的代表作《牛虻》。书中牛虻的精神使他受到启发,也对他的成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当十月革命的烽火在俄罗斯大地燃起。在费多尔和林尼克这两位布尔什维克的教育和引导下,奥斯特洛夫斯基走上了革命道路。1919年春,15岁的奥斯特洛夫斯基赤手空拳救出了被匪军抓捕的费多尔。并因此被捕入狱。侥幸获释后,奥斯特洛夫斯基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之后又投身红军队伍,开赴前线。在战场上他亲历烽火,直面硝烟,多次负伤,最终不得不因伤离开战场,转向后方。
1921年,17岁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因抢修铁路染上重病后,又因抢救木材再次病倒。18岁时,医疗鉴定委员会认定他已经残疾,党决定发给他残疾证和国家津贴,但他藏起证明,继续要求参加工作。1924年8月3日,奥斯特洛夫斯基加入共产党,经常不分昼夜地工作,身体最终完全垮了下来,才20几岁就全身瘫痪了。后来,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全身瘫痪、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开始探索文学创作这一革命新路。1930年,奥斯特洛夫斯基和妻子搬到莫斯科,住在一条僻静的胡同里。他回顾自己的生命历程,在自己短暂却辉煌的人生旅途中,攫取闪耀的片段,将他们细心编织,汇成一本精神的教科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他仅用一年时间便完成了这本书的上卷。
1936年,奥斯特洛夫斯基于莫斯科逝世,年仅32岁。
作者的人生经历与小说主人公保尔有哪些相似之处?
预设:作者的经历与小说主人公的人生经历类似。比如母亲给有钱人当厨娘,自己招惹神父被学校开除,在车站食堂当勤杂工,在电厂当小工,救革命导师费多尔后被捕,投身战场,多次负伤转入后方,抢修铁路身染重病,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创作小说。本书是一本自传性质的小说。
本书的自传性不仅体现在主人公的经历与作者本人的经历相似,还体现在以日记的形式从旁人的眼光来观照主人公,以丰富人物形象。
二、“我”与保尔
屏显一:
8月27日
昨天换班之后我又在病室里待了几小时,他的伤是最重的。我仔细听着他说梦话。有时候他说梦话就像讲故事一样。我从他的梦话里知道了他生活里的许多事情,可是他时常说出不堪入耳的骂人的话。
A( )阿纳托利·斯捷潘诺维奇说他一定不会活的。老头子生气地嘟哝着说:“我真不懂,几乎还是一个娃娃呢,怎么部队就会把他收下?这真叫人愤慨。”
9月17日
柯察金额上的伤口已经长得很好了。换药的时候,他那惊人的忍耐力使我们所有的医生都吃惊。
一般人在这时候常常不断地呻吟或是发脾气。可是他却不做声,并且每次给他的伤口上碘酒的时候,他都不畏缩,只是把身体挺得像绷紧了的弦。他时常疼得几乎失去了知觉,但是从来也不叫唤一声。
我们已经全都知道:要是他呻吟了,那准是他昏迷了。B( )
9月21日
今天柯察金第一次坐着轮椅,被推到医院的阳台上。他看见了花园和呼吸着户外清新空气的时候,现出了什么样的表情呵!从他那缠着纱布的脸上只露出一只眼睛。这只眼睛是活泼的、明亮的,它眺望着周围的景致,好像他是初次看到那些东西似的。
10月8日
今天柯察金第一次独自到花园里去散步。他屡次问我,他什么时候可以出院。我告诉他说快了。那两个姑娘一到接见的日子就来看他。C( )我问他为什么不呻吟时,他回答说:
“您读读《牛虻》,就明白了。”
10月14日
柯察金今天出院了。我们亲切地握手道别。他那只眼睛上的绷带已经解掉了,只有前额还包扎着。那只眼睛是瞎了,但是表面上看来还是正常的。D( )
1、日记中的“我”是谁?“我”与保尔是什么关系?
预设:“我”是青年医生妮娜·弗拉基米罗夫娜,是保尔的主治医生。
2、保尔因为什么受伤?
预设:保尔在骑兵连与波兰白军作战被炮弹弹片击中脑袋,昏迷不醒,差点死去。
3、这段日记展示了保尔死里逃生的经历,你读到什么样的保尔?用“我从——中读到——保尔”句式说话。
预设:我从一开始医生断言他不会活到最后出院读出求生意志顽强的保尔。
我从“他时常疼得几乎失去了知觉,但是从来也不叫唤一声”读出富有顽强精神的保尔;
我从“他屡次问我,他什么时候可以出院”读出渴望参加战斗充满革命热情的保尔。
我从“这只眼睛是活泼的、明亮的,它眺望着周围的景致,好像他是初次看到那些东西似的”中读到乐观的保尔。
4、(1)请把这些句子还原到相关的位置。
甲我不晓得为什么听了他那些可怕的咒骂心里很难过。
乙现在我明白他疼痛的时候为什么不呻吟的道理了。
丙跟这样一个好同志分手,我感到十分难过。
丁他怎么会有这样的顽强精神呢?我真不明白。
预设:A甲B丁C乙D丙
(2)甲和丙句里的“难过”一样吗?删掉这四句可以吗?说说理由
预设:不一样。甲句指我一方面从保尔昏迷中说的胡话中知道他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同情他遭受的磨难,另一方面从他骂出的不堪入耳的话感受到他的粗鲁,替他难为情。丁句指我被保尔在治疗期间表现出的坚强、乐观精神所感动,不舍他的离开。不能删,这四句话是从医生的视角对受伤的保尔不断深入的了解而产生的感受,增强代入感,显得真实,丰富保尔形象。
(3)小结:
医生眼里的保尔
坚强乐观有点粗
敬佩疑惑到不舍
客观真实多角度
屏显二:
12月2日
早晨下了第一场雪。严寒。在楼梯上遇见维亚切斯拉夫·奥利申斯基。我们一块儿走。“我就喜欢初雪。多么冷啊!雪景真是迷人呵,是不是?”奥利申斯基说。我想到了在博雅尔卡的人们,就回答他说,像这样的严寒和大雪一点也不能使我高兴,相反地,只有使我难过。我把原因告诉了他。
“这完全是您的主观想法。要是把您的思想推演下去,那么,您就却不是这样。什么地方是前线—那里就不免有悲剧。那里的生命,时时有死神威胁着。然而,就是在那里也有笑声。至于在远离前线的
后方,一切生活当然还是照旧:笑声、眼泪、悲哀、快乐、贪图口福和享乐、心灵的激动、爱情……”
12月3日
奥利申斯基给我弄来了一个小电炉。我和奥莉嘉·尤列涅娃一块儿用它暖手。但是屋子并不因为有了它而暖和一点。可是,那些在森林里的人是怎样过夜的呢?奥莉嘉告诉我说,医院里非常冷,病人都不敢爬出被窝。他们隔两天才生一次火。
12月4日
大雪整整下了一夜。据说,博雅尔卡整个被雪封住了。筑路工作停顿了。大伙正在清除铁路上的积雪。今天省委已经决定:第一期筑路工程在一九二二年一月一日之前一定要完成,把路筑到伐木场。当这个决定传到博雅尔卡的时候,据说,托卡列夫的答复是:“只要我们这口气不断,一定完成这个任务。”
关于保尔一点消息也没有。我很奇怪,他倒没有像潘克拉托夫那样受到“控告”。直到现在我还不知道,他究竟为什么不愿意和我见面。
12月20日
连日大风雪。又刮风,又下雪。博雅尔卡的人们眼看就要到达目的地了,但是寒冷与大风雪拦住了他们。他们陷在深到脖子的雪里了。
要挖开冻硬的土地是非常困难的,只剩下了四分之三公里,但这是最困难的一段。
托卡列夫报告说:筑路队里发现了伤寒病,已经有三个人病倒了。
12月24日
刚从朱赫来那里回来。消息证实了:奥尔利克昨夜曾率领他全部日匪帮袭击了博雅尔卡。匪帮和我们战斗了两小时。他们切断了电话线,今天早晨朱赫来才得到确实的消息。匪帮被击退了。托卡列夫受了伤,枪弹打穿了他的胸膛。今天就要把他运回来。昨夜担任警卫队长的克拉维切克给刀砍死了。他一看见匪帮,便发出警报,同时射击进攻的敌人。他还没有跑到学校,就被砍倒了。筑路队里有十一个人受伤,现在有一列装甲车和两中队骑兵在那里守卫。
潘克拉托夫升任筑路队的主任。白天普兹列夫斯基团在格卢鲍基寸包围了一部分匪徒,把他们都砍死了。筑路工地有一些非党的人员,不及等火车,就沿着铁路徒步走回城里来。
1月9日
为什么我会这样难过呢?在我坐下动笔之前,我就大哭了一场。
谁会想到丽达竟会哭,而且还哭得这么伤心!难道眼泪永远是意志薄弱的象征?今天流泪是因为有一种难以忍受的悲痛。为什么我会感到悲痛呢?今天是胜利的日子,寒冷的恐怖已经被克服,铁路的各个车站已堆满了宝贵的木材,我也刚从那个庆祝胜利的大会——市苏维埃为庆贺建筑铁路的全体英雄们而举行的扩大会议回来,为什么正在这时候我会感到悲痛呢?我们胜利了,但是已经有两个人为它献出了生命:克拉维切克和保尔·柯察金。
保尔的死使我发现了真情:对于我,他比我原先所想的更加亲爱和宝贵。
(1)日记里的“我”是谁?她和保尔是什么关系?
预设:“我”指丽达,她是保尔的同志和朋友,政治指导员,也是保尔喜欢却不敢表达的暗恋对象。
(2)所选日记中直接写到保尔的只有两处,你能从这两处看出丽达对保尔的感情吗?这两处对他们关系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预设:12月4日的日记写她一点也没有保尔的消息,说明丽达一直关注着保尔,不只是同事,不明白保尔为什么不愿和她见面,与前文保尔误会她的兄弟是她的爱人相照应;1月9日写她误以为保尔已死而万分悲痛,一方面写出她对保尔的深情,另一方面为她接受奥利申斯基的追求埋下伏笔。
(3)有的日记里并没有写到保尔,是不是多余?
预设:不多余,第一则日记写丽达与奥利申斯基关于下雪的对话,表现丽达对在前线修路的保尔及同志们的担忧,奥利申斯基对后方生活的理解,觉得人应该正常生活不可压抑自己的七情六欲,这与保尔受牛虻影响认为革命应该摒除一切欲望形成对比,为丽达最终与保尔错过与奥利申斯基结合埋下伏笔。第二则日记写丽达在后方用上小电炉都不感到暖和,衬托前方保尔们的酷寒无比,侧面表现保尔们的坚韧顽强。第四则日记写前方大雪使修路更加困难,出现伤寒,为后文保尔感染伤寒埋下伏笔。第五则日记一方面写一部分筑路工人与匪帮的搏斗,表现匪帮的凶悍残忍反衬英雄的勇敢无畏,另一部分非党工人离开对比党员的坚定顽强。
(3)请根据以上回答总结丽达日记的作用。
预设:
呼应前方筑路难
凸现保尔意志坚
对比暗示结局憾
推动情节巧勾连
三、达雅与保尔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替达雅写日记,小组合作,每组写一篇。
(一)生活还是照旧。达雅做她的工。保尔读他的书。但是他刚刚要开始小组的工作,一个新的不幸又悄悄地向他袭来——他的两条腿完全瘫痪了。现在能听他使唤的只有右手了。经过长期的和完全无效的努力之后,他知道他实在是再也不能走动了,这时候他把嘴唇都咬出了血。达雅勇敢地掩盖着她的失望和由于无力帮助他而引起的苦痛。可是保尔却像抱歉似的微笑着说:“达雅,亲爱的,咱们俩只得离婚了。咱们在约定的时候并没有说可以这样过下去呀。亲爱的,今天我要好好考虑这个问题。”她不让他再说下去。她难以抑制地痛哭起来。她的头紧贴着他的胸脯,抽抽搭搭地哭起来。
(二)当他睡在手术台上,他的颈部被割开,一侧甲状腺被割去的时候,死神的黑翅膀曾前后三次碰过他。但是,保尔的生命是顽强的。每次,经过几个可怕的令人焦虑的钟点之后,达雅总是发现自己的丈夫面色像死人一样白,可是仍然活着,而且跟往常一样地镇定和和蔼。他对“亲爱的,你别担心,我不会这么容易就死的。我还要再活下去,故意和那些有学问的医生们的预测开开玩笑。关于我的健康状况,他们的意见都是对的,但他们要写个证明文件,说我百分之百丧失了劳动能力,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往后再瞧一瞧。”
保尔坚定地选择好了一条道路,他决心从这条道路回到新生活建设者的队伍中去。
(三)达雅现在已经是正式党员了。她工作很努力,不管她个人的生活中有什么悲剧,她并没有落在其他女突击手的后头,工人们对这个沉默寡言的女工表示了信任:推选她当工厂委员会的委员。保尔现在因为他的妻子变成了布尔什维克而感到自豪,这大大减轻了他的苦痛。
(四)工作越接近尾声,他那被抑制的感情也就越发经常地冲击他一向毫不松懈的意志。那些被抑制的感情就是忧伤,以及除他之外别的任何男女都有权抒发的那种人类通常的热烈或温柔的感情。要是他屈服于那些感情中的任何一种,事情就会得到悲惨的结果。
达雅每天很晚很晚才从工厂里回家来,她跟保尔的母亲小声交换了几句话,就上床去睡了。
预设:
3月2日
今天,保夫鲁沙说要和我离婚,因为他不愿拖累我。我难过地哭了。我怎么可能离开他呢。我难过地是看着他饱受煎熬,却无能为力。他的身体越来越差,两条腿完全瘫痪了,只能坐在轮椅上。左手失去了知觉,一动也不能动,只有右手能使唤。我宁愿用自己的双腿换他的双腿。我知道他内心的痛苦,对于一个时刻渴望着战斗的人,不能动弹是多么难以忍受啊。
2月5日
保夫鲁沙又做了手术,在手术台上躺了6个小时,这6个小时对我来说真是煎熬啊。这已是他第三次上手术台了。每一次都是死里逃生。当他从手术室出来时,脸色苍白,却微笑着告诉我他不容易死,要和医生的判定开个玩笑。这给我很大的信心,疾病不会从我手里夺走他。我知道他要选择一条更艰难更有意义的路走下去,我要陪着他。也要走好我自己的路,不能落后。
7月6日
今天,真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我也成为布尔什维克了。这在以前是从没想过的啊。当我第一次知道保夫鲁沙是党员的时候,觉得多么神圣啊。这些年,保夫鲁沙让我看到了没有什么不可能,只要愿意努力。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他时,他也为我自豪,我们是同志啦。
11月3日
工厂里每天都很忙,我每天都要忙到很晚才回家,保夫鲁沙都已经睡了,我只能从母亲那儿知道他的进展。最近他的写作很顺利,说快要完成了。真为他高兴,这个钢铁般的人。
后记:
1、感谢。设计中用了吴凤云老师关于作者生平的资料,在此万分感谢。
2、困惑。自传性小说除了作者经历与主人公经历相似外,还有哪些特征。本书的视角变换较多,既有第三人称全视角,如开篇保尔被开除的情节,谢廖沙和保尔分别后的生活,也有第三人称外视角,即保尔的所见所闻,如保尔第二次受伤昏迷在医院接受治疗以医生的视角填补保尔的空白,保尔在前方修路以丽达的视角呼应前方生活,这算不算自传性小说的特点。本设计的内容略显单薄,如何丰富。恳请方家指点,不胜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