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小说故事情节。
2.品析文中群丑的形象,领会小说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
3.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把握作品的主题。
重点难点
1.结合文中具体内容分析文中群丑的形象;
2.学习夸张、对比手法,体会讽刺小说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走近《儒林外史》鲁迅先生评价《儒林外史》“戚而能谐,婉而多讽。”讽:嘲讽、讽刺。书中最著名的章节就是《范进中举》,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范进中举》,通过品析群丑的形象,去领会其中绝妙的讽刺艺术!
二、走进《范进中举》
(一)首先让我们走近范进,下面是一张范进的人物履历表,请根据预习,跳读课文,结合小说中的内容,完成履历表中的各信息。
在整理中,同学们对范进的外形诸多猜测,下面我们看《儒林外史》中范进首次出场的形象,请同学们齐读。
面黄肌瘦,花白胡须,头上戴一顶破毡帽;那童生(范进)还穿著麻布直裰,冻得乞乞缩缩……学道道:“你今年多少年纪了?”范进道:“童生册上写的是三十岁,童生实年五十四岁。”学道道:“你考过多少回了?”范进道:“童生二十岁应考,到今考过二十余次。
——《儒林外史》
(二) 出示整理的履历表,让同学们谈一谈:“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谈论,教师点拨。
范进从20岁考到54岁,屡考屡败。但其穷其一生,追求功名利禄的人生愿望从未改变!全然不顾家人死活,这根本不是励志故事,而是一种偏激的执念,是一种偏执之丑!
过渡语:范进之丑还丑在哪里?现在让我们聚焦范进。
三、聚焦《范进中举》
(一) 如果我们班准备为《范进中举》排演一个课本剧,你会推荐哪些场景?采用什么方法?表现出人物怎样的形象?(先自己思考,然后同桌讨论。)
(自己思考——同桌讨论——全班交流——教师总结)
1.场景:范进喜极发疯(让学生朗读,师重点分析、点拨、讲解)
动作描写:拍手、飞跑、踹在塘里,写足了范进的癫狂。
神态描写:笑、不省人事,写范进神志不清。
语言描写:有两处语言描写,虽只有一字之差,但感情却不同,第一句“噫!好了!我中了!”,终于中举啦,内心如释重负;第二句“噫!好!我中了!”,内心狂喜,喜极而疯!
外貌描写: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讽刺范进如同落汤鸡,丑态百出。
点拨、讲解:夸张的故事情节;高贵的身份与人物的种种丑态对比,极具讽刺效果。这是痴迷功名之丑!(让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文段。)
2.场景:范进借钱(出示原文,生读,师生抓住关键词简略分析)
“胡屠户一口啐在范进脸上,把范进骂了一个狗血喷头,范进唯唯连声。”语言、动作描写,写尽了范进逆来顺受之丑。
3.场景:范进卖鸡(出示原文,生读,师生抓住关键词简略分析)
“一步一踱的”,动作描写,讽刺了范进迂腐无能之丑。
4.场景:乡绅来访(出示原文,生读,师生抓住关键词稍略分析)
“晚生久仰老先生,范进再三推辞,方才把银子收下”,语言、动作描写,讽刺了范进圆滑世故、虚伪之丑。
出示《儒林外史》第四回的原文,让学生朗读并进一步感悟范进在守孝时的虚伪之丑。
(附原文)知县安了席坐下,用的都是银镶杯箸。范进退前缩后的不举杯箸,知县不解其故。静斋笑道:'世先生因遵制,想是不用这个杯箸。”知县忙叫换去,换了一个碗杯,一双象牙箸来。范进又不肯举动。静斋道:'这个箸也不用。"随即换了一双白颜色竹子的来,方才罢了。知县疑惑他居丧如此尽礼,倘或不用荤酒,却是不曾备办。落后看见他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元子送在嘴里,方才放心。"
——《儒林外史》第四回
(二)那么读书人范进为什么会变成令人厌恶的小丑呢?(小组讨论)
1.学生讨论、交流、师生共同明确:封建科举制
2.播放视频,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封建科举制的消极影响。
3.教师点拨、讲解:其实文中也有暗示:范进发疯疯得厉害,而治疯的良方竟然是胡屠户的一巴掌。打在范进脸上,却印在科举制度的心上。夸张的治疯方法,也是对科举制度的无情鞭挞!
四、聚集周围众人
《范进中举》中的丑又何止范进一个人呢?现在我们聚集周围众人,继续品析群丑的形象。
(一)班级剧组现在要为《范进中举》的课本剧设计一张宣传画,除了把迂腐的范进放到中间位置,还可以放哪些人物?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品析。(先自己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同学们思考、小组讨论、师生明确并展示。
1.可选胡屠户
2.可选张乡绅
3.可选众乡邻
(二) 教师点拨、讲解:
至此,群丑原形毕露!
胡屠户、张乡绅、众乡邻,一起构成了范进生活的社会环境。正是人们对功名富贵的态度,形成了一种污浊的社会风气和强大的社会势力,对当时的读书人来说是一种引诱,也是一种挤压。所以,几十年的愿望一旦实现,范进就喜极而疯,是他们共同造就了范进式人物的悲剧!
五、透视《范进中举》
(一)出示作者生平
吴敬梓出生于一个科甲鼎盛的缙绅世家,曾祖父、祖父两代人中,共出了六名进士,包括一名榜眼,一名探花。吴敬梓少年时热衷科举,23岁时考取秀才,屡次参加乡试,皆未中举。读书生活使他暴露出叛逆的性格,父母去世后,近房觊觎遗产,使他看透人性虚伪、卑劣,不到10年,家产挥霍一空,他经历了由富贵到贫贱的不寻常变化后,看穿了世态炎凉,写出《儒林外史》。
(二)感悟主旨
结合文章内容,联系作者生平,师生交流、明确:作者就是在不动声色的对比和夸张中,抨击科举制度的罪恶,揭露社会的世态炎凉。
六、续写《范进中举》
课本剧的演出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可就在胡屠户刚走出范进家门,没多久,来了四报说,前三报弄错了,中举的不是现在的范进,而是邻庄范进。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请你展开合理想象,续写故事,不少于200字。
(自己书写——组内交流——推荐作品——全班展示)
七、回望《范进中举》
师生共同总结归纳本节课内容。
八、研读《儒林外史》
茅盾先生曾说:“如果有什么准备写小说的年轻人要从我们旧小说堆里找点可以帮助他“艺术修养”的资料,我推荐《儒林外史》。”
同学们,让我们课下也捧起《儒林外史》细细研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