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2.品读分析,领悟诗歌的内在情韵。
3.比较辨微,探究《诗经》的艺术特色。
导入新课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每当读起这些唯美的诗句总会让人觉得心旷神怡,唇齿生香。今天让我们一起追溯诗歌的源头,品味《诗经》的魅力。
●教学过程●一、朗读 感受音韵美
1.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关雎》和《蒹葭》,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
活动形式:(1)学生自由朗读--学生齐读
(2)教师指导韵脚的朗读要拖长读,读得饱满一点,读出诗的音乐美感来。
(3)学生再读,读出韵脚的音乐美感。
2.了解双声叠韵词和重章叠句,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预设1:参差、辗转、寤寐、蒹葭等是双声词,窈窕是叠韵词。双声叠韵词的效果:朗朗上口,音调和谐。
预设2:句式基本相同,只是有几个字不一样。(参照课本64页思考探究一,了解重章叠句的概念。)
预设3: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反复咏叹,强化感情。
小结:双声叠韵 和谐优美 重章叠句 回环往复
二、品读 体会情感美
1. 请同学们借助注释,读懂诗意,并试着改写成白话诗。
示例:
《关雎》
雎鸠鸟关关合唱,在那河中小洲上。姑娘文静又美好,哥儿想和她成双。
《蒹葭》
芦花密密又苍苍,晶莹露水结成霜。心上人儿她在哪,伫立在那河水旁。
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流而下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央。
活动形式:学生改写--学生展示--教师点评
2. 理解内容,比较两首诗歌的情感和表现形式的异同。(小组合作)
活动形式:教师追问--师生互动--学生合作完成表格--教师小结
追问1:原诗和白话诗你更喜欢哪一种呢?
预设:原诗,读起来更有韵味。白话诗,觉得浅显易懂。
追问2:这两首诗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预设:《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意中人一见钟情、思念、追求的过程;《蒹葭》写了男子执着寻找、追求意中人的情景。
追问3:都是对意中人的执着追求,两位意中人的形象一样吗?
预设:《关雎》中的意中人是文静美好勤劳的,具体清晰;《蒹葭》中的伊人没有具体的形象,飘忽不定,若即若离的很模糊。
追问4:追求的过程和结果一样吗?
预设:不一样,《关雎》的主人公日思夜想,辗转难眠,最后幻想终成眷属了;《蒹葭》反复的逆流而上,顺流而下的艰难寻找,却一直可望而不可即。
追问5:除此之外还有不同吗?
预设1:场景不一样,《关雎》中雎鸠鸣唱、水清草盛,很明朗清晰;《蒹葭》就是一片白茫茫的芦苇,很朦胧。
预设2:情感表达不一样。关雎的感情表达是大胆热烈的,追求的目的就是结为伴侣,而蒹葭则比较委婉含蓄,只是说在不断地寻找。
3. 请再次揣摩朗读这两首诗,注意读出层次和变化。
活动形式:教师范读--学生展示--教师点评、小结
小结:情感真挚 同中有异
三、比读探究艺术美
1.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这几首诗的开头,比较它们有何不同?
预设:《木兰诗》和《观沧海》都是直接点明写作对象木兰、沧海;《关雎》先写雎鸠和鸣再写君子对淑女的追求;《蒹葭》先写蒹葭、白露、霜等景物再写伊人。
知识卡片
起兴又叫“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朱熹《诗集传》)。就是说,先说其他事物,再说要说的事物。它一般用在诗章或各节的开头,是一种利用语言因素建立在语句基础上的“借物言情,以此引彼”的艺术表现手法。
作用:它有起情,营造作品气氛,协调韵律,确定韵脚和音步,拈连上下文关系等的作用。
2.再读《关雎》和《蒹葭》,从“兴”手法的运用与作用方面比较辨微。(同桌交流)
预设1:《关雎》是以物起兴,而《蒹葭》是以景起兴。
预设2:氛围不同,《关雎》中鸟鸣、水清、荇菜旺盛,色彩明丽,而《蒹葭》中白苍苍的芦苇、深秋成霜的露水,萧索凄迷。
预设3:人物心情不同,《关雎》的主人公是幻想终成眷属的喜悦,而《蒹葭》的主人公是爱而不得的怅惘。
预设4:《关雎》里还有比喻,用水鸟和鸣比喻男女间的和谐恩爱,《蒹葭》没有。
小结:巧用比兴 特色鲜明
总结:双声叠韵 和谐优美 重章叠句 回环往复 情感真挚 同中有异 巧用比兴 特色鲜明
四、课堂检测
活动形式:自由背诵--减字背诵--展示背诵
五、作业推荐
A层:阅读下面这首诗,探究其艺术特色。(60字左右)
提示:《诗经》的艺术特色--双声叠韵、重章叠句、赋比兴等。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B层:为了推广《诗经》,弘扬传统文化,请你为这两首诗录制一段MV或抖音小视频提交到钉钉家校本。(要有画面、音乐和自己的朗诵)
结束语
《诗经》是一首深情的歌,唱醉古今多少人;《诗经》是一幅绝美的画,绘尽世间几许情。同学们,让我们读一首《诗经》里最美的诗,过一生最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