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接到“散文教学“这一任务,压力是从未有之的大,说明文有章可循,议论文有法可依,散文呢?连个具体清晰的界定都没有,从何而谈,如何去讲,好长一段时间,毫无头绪,一团乱麻。那一刻,只觉自己能力有限,无法胜任。
先定思路吧!有了一个大概的思路,接下来就知道该往哪走了,最好的办法就是换位思考,若我是参加培训的老师,我最想学到什么,从这一角度出发,我定了“散文是什么—散文教什么—散文怎么教”的讲课思路。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学习,我只是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和参加培训的老师是一样的,唯有深入学习,再将自己的学习收获与老师们共同分享。上网查阅资料,《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与参考》《名家教学案例》等专业书籍的学习,以前参加统编教材培训的笔记、课程标准的再学习,“研读教材,对接课标,寻找鲜活生动的教学案例梳理统编教材的散文分布体系,心中慢慢才有了一定的底气。
一次学习,就是一次进步;一次历练,就是一次成长。教研无深浅,学习无止境。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备课的过程中,也曾数次遇到障碍。写人记事类散文与小说的根本区别在哪?散文究竟要教什么?散文的教学策略究竟该提炼出哪几点?
我深切的感受到,大量的学习之后,还需要自己的消化吸收,需要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归纳总结。我用“散文姓“散”,名“文”,字“自我””这样一句话总结出散文贵在“活”“真”“言”。我从“散文的精妙或体现在思想感情的含蓄深邃,或体现在谋篇布局的匠心独运,或体现在表现手法的多姿多彩,或体现在遣词造句的精炼生动”中提炼我们教散文要教的就是带领学生读出那个我,读懂那份情,读出那个味。散文难教,教师如何处理,学生学到什么程度,要教“清”,要学“懂”,扣住这两个字,我将阅读教学的策略归纳为(1)找准线索,理清结构(2)抓住文眼,顺藤摸瓜(3)揣摩语言,学习技巧(4)调动积累,形成共鸣(5)读写结合,学以致用。考虑到每篇散文又有自己的特质,设计教学要灵活把握,所以我在讲课中由补充了一些教学关注点:(1)关注标题(2)关注主问题设计(3)关注朗读的设计与处理(4)关注助学系统的有效使用(5)关注教学情境的设置,以求让散文教学更“巧妙”“有趣”“轻松”。品味散文语言是散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所以我将品味语言单独作为一个小版块,旨在提醒老师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找一些学生不会关注的语句,在学生忽略处停留,给学生以更开阔的品语言悟情感的天地。文中的重复句、矛盾句、别致句、点睛句等,细细品品,别有滋味。
这就是学习的好处,这就是思考的力量!在学习的基础上,有自己的思考和想法,将其归纳提炼出来,你会发现知识与智慧带给自己的巨大力量,它真的如同一束强光照进你的心房,让这片天地中再无阴暗的角落。思维的成长与进步会让一个人发生质的改变。哪怕自己的探索与发现只是一类珠子那么小,对自己也会是弥足珍贵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次培训分给散文研讨的时间是一天,先由各组根据讲师布置的课题进行研课磨课然后进行优课展示,最后进行专题交流。在第一阶段我跟着教研员黄敏老师对各组研课情况进行观摩和指导,给各组研课提一些可行性建议,最后选出八个人进行优课展示,通过展示,发现共性的问题是当前我市语文教学很多时候依然是穿新鞋走老路,没有认真领会统编教材的编写意图,没有关注每篇课文在教材单元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要训练的语文要素。其次是设计教学时都撇开了统编教材的助学系统,一些很好的预习提示及课后的思考探究都是我们设计教学极好的切入点及问题设计,我们都没有很好的利用。还有就是教学目标的制定很多流于形式,只是起到这是课堂展示的一个环节,没有很深入的思考本节课我们教师究竟要通过什么形式,要教给学生哪些知识,教学的针对性及目的性不强。
这也引发了我的深刻思考,我们语文教师究竟缺失了什么,我们希望自己的语文课是个什么样子,我们究竟要教给学生些什么?为什么我们现在教这套教材感到那么力不从心,我们提升的空间在哪里?
一个小时的专题交流,我跟老师们最想沟通的就是希望我和每位老师都能有一种语文情怀,让我们的语文课上出语文味来,上出文化味来。我们现在一直在提倡的用散文的方式教散文,用小说的方式教小说,用文言的方式教文言,究竟如何落到实处,或许需要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去深深的思考思考。
没有天生的好老师,更没有天生的名师,从平凡走向卓越,这中间的路程,只有两个字:钻研。认认真真的钻研每一篇课文,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思考,精心设计自己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导入语、过渡语、结束语、切入点、板书,如何引导学生突破重难点,如何训练提升学生的思维,只要我们愿意去这样想,愿意去这样一步步做,我们就会走向我们想要达到的终点。
感谢这次国培,给了我静心反思的机会,给了我历练自己的空间,让我更加坚信我一直以来坚持的做法的是对的。还是用我喜欢的这位特级教师的话来记叙鞭策自己吧,我真得想要这样教语文:把自己比做《红楼梦》中的妙玉,把上课比做请学生喝茶。妙玉从梅花的蕊上收集冰魄雪魂,让那些拥有梅雪精神的诗行,如花蕊雪露静静地溶在用这一方厚土煅烧的中华青花瓷瓮内,在华夏千年的文明之火上,煮一壶茶,请学生静静地品尝。我们若能这样去教语文,该是何等惬意之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