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梳理文章思路,理解文意
2.对比分析法,概括木的艺术特征,体会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3.了解诗歌意象稳定性特点,提高诗歌理解力、领悟力
4.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01预习检测,作业展示
林庚(gēng) 袅袅(niǎo) 传诵 钟爱 橘颂 (jú)徕服)(lái )(生来适应本地水土气候) 皎皎 ( jiǎo) 洗练 缘故 亭皋(gāo) 柳恽 (yùn)寒砧 (zhēn)(寒秋的捣衣声) 征戍 涔阳(cén )脉络 万应锭 (dìng)言筌(quán)(言词上留下的迹象) 得鱼忘筌(捕鱼的竹器,喻功成而忘其凭借)疏朗 干燥 门闩 桅杆 窸窣(xī sū)歧路
林庚(1910-2006),字静希。诗人,现代诗人、古代文学学者、文学史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1928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30年转入清华大学中文系,曾参与创办《文学月刊》。
著有《春野与窗》《问路集》《空间的驰想》等六部诗集
《中国文学史》《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天问论笺》《诗人李白》《唐诗综论》《新诗格律与语言的诗化》等十一部文集
林庚父亲为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林宰平,沈从文称其在文学、法政、哲学、佛学、诗文、书画诸方面都极具造诣。金岳霖、张中行、吴小如均为其弟子。
02词汇找茬、对比概念
木叶和树叶一样吗?请你找出文章的句子,说明他们的异同点?
相同:“木叶”也就是“树叶”(词义)
不同:“木叶”之与“树叶”,不过是一字之差,“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里。(美学意义,词的联想性、情感性)
03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1. 四人合作,完成表格
时间 |
外形 |
颜色 |
质感 |
意味 |
联想 |
|
木叶 |
秋风叶落 |
落叶 |
微黄 |
干燥 |
空阔疏朗 |
疏朗清秋 离人的叹息 游子的漂泊 |
树叶 |
春夏之交 |
繁茂枝叶 |
碧绿褐绿 |
柔软湿润 |
繁茂绵密 |
密密层层的浓阴 |
2. 梳理文脉,理解文意
“木”两个特征,体现诗歌语言暗示性,艺术特征分别是什么?
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正是“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
“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而且还会带来了“木”所暗示的颜色性。
第4段说明艺术特征,那么前三段什么作用?理清梳理文章的思路
1-3,发现问题,木叶是古代诗人所钟爱的形象。
4-6,分析问题,分析木的两个艺术特征
7,总结全文,艺术形象领域,一字之差相隔千里。
3.文中引用了大量的诗句,请找出你最喜欢的,说明理由
屈原的《九歌》“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谢庄《月赋》说:“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陆厥的《临江王节士歌》又说:“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
王褒《渡河北》的名句:“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橘颂》里就说:“后皇嘉树,橘徕服兮。(橘啊,你这天地间的佳树,生下来就适应当地的水土。)”
淮南小山的《招隐士》里又说:“桂树丛生兮山之幽。”
无名氏古诗里也说:“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例如说:“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萧纲《折杨柳》)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陶渊明《拟古》)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柳恽《捣衣诗》)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沈佺期《古意》)
杜甫有名的《登高》诗中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庾信在《哀江南赋》里已经说过:“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
吴均的《答柳恽》说:“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曹植的《野田黄雀行》就说:“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所谓:“午阴嘉树清圆。”(周邦彦《满庭芳》)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曹植《美女篇》)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日暮风吹,叶落依枝。”(吴均《青溪小姑歌》)
屈原的《九歌》“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凉爽的秋风不断吹来,洞庭湖中水波泛起,岸上树叶飘落。)写景的名句,对渲染气氛和心境都极有效果,充溢于人物内心的失望和困惑,大有所求不得、徒劳无益的意味,因而深得后代诗人的赏识。
陆厥的《临江王节士歌》又说:“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拟人,云在山顶一动不动)”诗的开端即以“木叶”、“江波”、“月浦”、“云山”等景物组成一幅气象开阔、气韵凄清的秋景图。诗歌由秋天的肃杀之景引发出内心的慷慨之情,秋思与壮心相互生发,唱出了一曲悲壮的节士之歌。
王褒《渡河北》的名句:“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比喻,像洞庭的波浪一样)。”
诗歌开头两句用“因物兴感”的手法来引出对江南故国的悠远思念。黄河边上的“木叶”在秋风中纷纷飘落,想来此时此刻,那浩荡的秋风也同样吹拂着江南的洞庭湖水„„“还似”二字把诗人的怀念之情极其委婉地表达出来了。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怀念和羁旅他乡的感慨。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沈佺期《古意》)
九月,秋凉,窗外频频传来撩人心绪的捣衣声和秋风催落叶的声音。女主人公不由得想起了自己苦苦思念的夫婿,远戍辽阳一去就是十年!
杜甫有名的《登高》诗中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索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04拓展延伸,触类旁通
1. 中国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特点,意象内涵相对稳定,请同学回忆学过诗歌中的“梅”“月”等意象及内涵
梅花
作者:王安石 (宋)
白玉堂前一树梅,为谁零落为谁开。
唯有春风最相惜,一年一度一归来。
卜算子
作者:陆游 (宋)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讨论总结:梅花意象内涵为孤傲、清高、圣洁、坚贞。
2. 就像“木”一样,在长期文化进程中,诗歌中很多意象形成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成为难以言传的精妙语言元素。
梧桐更兼细雨 (忧愁)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离别之情)
期间旦暮为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怨恨之情)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脱俗之美)
3.体味作者的语言深入浅出:
作者有科学严谨的学术态度,却考虑读者阅读者心理,化深奥为简单,化抽象为具象,请举出这样的表达语句。
比如:题目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说“木叶
05布置作业,学以致用
概括暗示性理论,体味月亮的意象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