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7.1级地震后,一位记者在文成公主庙采访时看见,紧贴岩壁而建的寺院,外观没有明显损坏的痕迹,只有佛堂大门上的一幅壁画有一条裂痕。
文成公主庙已有1300年的历史!汶川8级地震后,报恩寺广场成了平武县城居民的临时避难所。
这座古寺,只是部分墙体开裂。
在这次地震前,在550年历史中已然经历过四次大的地震考验而岿然屹立。
中国建筑多么神奇,建造者多么智慧!正是它的神奇和独特,吸引无数文人,深情地为之描摹,讴歌,传诵,为这石刻的史书,凝固的音乐,注入更多的文化精魂。
下面让我们一起研读不同文体的文章如何呈现中国建筑。
比较阅读中,体会本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
01比较阅读中,体会本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
1、《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总结:运用拟人、夸张修辞,语言生动形象。
2、《道士塔》余秋雨莫高窟大门外,有一条河,过河有一溜空地,高高低低建着几座僧人圆寂塔。
塔呈圆形,状近葫芦,外敷白色。
从几座坍弛的来看,塔心竖一木桩,四周以黄泥塑成,基座垒以青砖。
历来住持莫高窟的僧侣都不富裕,从这里也可找见证明。
夕阳西下,朔风凛冽,这个破落的塔群更显得悲凉。
散文:散落在描写的文字中间,零星介绍建筑,更多笔墨在景物描写上。
3、《红楼梦》第十七回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众人都道:好个所在!于是大家进入,只见入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
上面小小两三间房舍,一明二暗,里面都是合着地步打就的床几椅案。
从里间房内又得一小门,出去则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
又有两间小小的退步。
后院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
小说:建筑描写通过人物行踪的转换,逐渐勾勒出来,更多为刻画烘托人物服务,竹的清高孤傲不就是才女林黛玉最大的性格特征。
曹雪芹对人物林黛玉的居室描写,一洗铅华,清淡简约,正符合林黛玉的性格。
4、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科普文:条理层次清晰严密,语言简洁,抓住事物特征,浅显易懂。
02运用本文学习的中国建筑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特征,按照一定顺序结合提示,写一段文字介绍“中国馆”。
说明性的文字描摹图片,实现图文的转换,要强调条理,特征、颜色,同时更需要解读它的内涵。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和一般的中国建筑一样,由下部的台基、中间的房屋本身和上部。
伸展的屋顶三个部分构成(1)。
国家馆主体造型雄浑有力,居中升起、层叠出挑,采用极富中国建筑文化元素的红色(7)“斗冠”造型,它有四根粗大的方柱,托起斗状的主体建筑(3),用中国建筑最明显的特征构件斗拱(4)层层叠加的,且所有构件交接部分外露参差错落中也起到装饰作用(8),6层斗拱秩序井然,越抱越紧,看似零碎的部件,却有难以估量的承载力,可以托起千钧重量,宛如华冠高耸,天下粮仓,赋予鼎盛中华,富庶百姓的美好愿望。
下部台基的外墙表面镂空雕刻“叠篆文字”,既具高度装饰作用,又有中国古文字气息。
(9)屋顶建筑设计成酷似九宫格的平台,既有美感,又象征我华夏九州,注重屋顶的装饰作用凸现我中国建筑最主要特征(6)。
充分运用中国建筑构件和创造性搭配方法,体现中国建筑的词汇和文法。
中国建筑的文化博大精深,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要深味建筑文化的精髓,恰当的运用好说明性文字,对我们的建筑做出精妙的解读,以便传承好我们的文化。
04作业请将我们平时拍到的有关中国传统建筑的照片集结成册,并配上相应的文字说明。
上一篇:《让生活多一些绿色》单元作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