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河南襄城教研订阅号
一、单元作业概况
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让生活多一些绿色》,包含《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变废为宝有妙招》、《低碳生活每一天》三课。《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侧重引导学生认识、体会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在日常生活中强化环保意识;《变废为宝有妙招》侧重引导学生认识垃圾分类回收、循环再利用的意义,学会节约资源;《低碳生活每一天》侧重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生活,减少碳排放,从我做起,推行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
因此,本单元的作业设计划分四项活动主题,活动一:“调查身边的环境污染”,通过亲身调查,使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的现状;活动二:探究“环境污染的危害”,由学生自己探究出污染的危害,从而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活动三:围绕垃圾与资源的关系开展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垃圾分类,变废为宝,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活动四:主动践行低碳生活,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生活中的哪些行为会制造温室气体,从而引导学生树立从我做起,推行低碳绿色的生活意识。
二、案例征文
(一)学科核心素养细化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让生活多一些绿色》的编写依据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中课程内容主题四“我们的社区生活”第11条“了解本地区生态环境,参与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对于小学生,甚至是普通人而言,环境保护问题不仅是一个科技上的问题,它更是一个生活方式的问题。环保教育的内容在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制》教材的各个年级都有体现,如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绿色小卫士”、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爱护地球共同责任”等。通过小学阶段三个年级共三个单元的环保教育内容的学习,力求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以下三个方面的课程目标:
1.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要求具有关爱自然的情感,逐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在能力与方法层面要求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力所能及地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3.从知识层面要求初步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了解人类共同面临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学生对环境污染的了解只是在感知层面,大概知道我们的环境遭受了污染,如大气污染、江河污染等,但对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白色污染和垃圾暴增的现状以及它们给环境带来的严重危害却没有具体的认识,对垃圾与资源的关系也不了解;他们对气候发生变化有点感受,也知道全球变暖会对环境有影响,但具体有哪些影响不是很清楚;对环境污气候变暖与我们的哪些生活方式有关也不了解。本单元承接低年级“认识并懂得节约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资源,有保护环境意识,学习有创意生活”教学目标,进一步培养儿童绿色生活的意识和绿色的生活方式。本单元从“白色污染”问题引入,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对周围环境污染问题的关注和探究,了解周围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增强环保意识;通过探究垃圾暴增的现状及危害,认识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在生活中践行变废为宝;在不断反思中学会过低碳生活、绿色生活。因此可以确定本单元大概念为“保护环境,绿色生活”。
基于上述学生的认知水平情况以及本单元在小学阶段“生态环境保护”主题中所处的承上启下的地位,设置本单元学习目标如下:
(二)单元大概念架构
基于本单元“保护环境,绿色生活”的主题,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环境污染问题入手,关注垃圾的再利用,倡导学生过低碳、绿色的生活,体现了从知到行的递进过程。现将单元大概念统领下的单元整体架构设计如下:
(三)整体教学流程透视
为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我们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从学情基础上综合各项因素对整个单元的教学从整体的角度进行有机重组,整合所有教学资源,突出教学目标、教学流程和教学活动的整体性、联系性和发展性。(参照图1)
我们认为教材从内容设计上来说很有递进性,形成了良性的教学效果循环,所以我们没有调整教材的课题安排,仍然将本单元的教学安排为三个课题,教学的课时安排为三周4-6课时。
第一课题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侧重于引导学生认识了解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在日常生活中强化环保意识。
第二个课题变废为宝有妙招侧重引导学生认识垃圾分类、回收、循环再利用的意义,学会节约资源。
第三个课题低碳生活每一天,侧重于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生活,减少碳排放,从我做起,推行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下大单元(重组单元)学习,要以增强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我们在大单元的概念下设计整个单元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学习,所以我们将本单元的教学活动设计为:
活动1:分组搜集周围的环境污染问题,如白色污染,水污染,农药污染,每天生活垃圾问题等,为整个单元课堂交流做准备,既减轻了学生的每课时的学习任务负担,又使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初步树立环保的意识。
活动2:小小辩论会,基于环境问题单元大概念下设计多个辩论主题,让学生自由辩论主题与观点立场,小学生思维具有看问题视角单一,扁平化的特点通过讨论辨析,倾听他人发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完善自己的观点,通过这些活动逐步提高孩子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客观地、全面地、多角度思考问题,锻炼孩子们辩证思维。
活动3:践行低碳生活。德育即生活,学习的目的最终还是为了回归应用生活。通过家庭减塑行动,变废为宝创意小制作、低碳生活我最棒等活动,引领孩子们从“学教材”到“去生活”,使我们的课堂落实到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提升健康生活素养。
每个课题都采用活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整个教学过程分为课前激趣引疑(准备),课中导学探究(建构)和课后拓展实践(应用)。
整个教学流程注意引导学生在问题求解中丰富思维体验,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和思维的实战性,以利于实现理解、应用、迁移、创新等素养境界,培养学生的思维进阶。以第一个课题《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为例。我们认真制作了整个教学流程透视图及相对应的学生思维同步进阶过程。(详见图2)
(四)作业具体内容设计
活动一:“调查身边的环境污染”活动计划。
设计意图:
作为四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感知理解能力,但生活中的环保意识淡薄,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调查,了解与认识身边的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让学生打破保护环境,仅仅是停留在口头上,让他们意识到,暴增的垃圾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我们每个人都是垃圾的制造者,从而培养学生的环保观念,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作业主题:“调查身边的环境污染”活动计划。
作业内容:活动包含1、观察地点2、污染状况3、产生原因4、调查后的感受5、我的建议。
活动注意事项:1、需要在父母的陪伴下进行活动。2、检查自己的行装,穿衣要以宽松为主。3、调查时要专心,注意周围情况,保护好自身安全。
活动二:探究“环境污染的危害”。
设计意图:
通过调查亲历活动之后,学生从感性直观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此项分层性作业设定展示,能够充分让每个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生活的家园中,我们要正视环境污染问题。污染是种不好的现象,这种不好现象必然带来一定的危害。通过探究污染带来的危害性,激发学生对身边环境污染的责任意识,从小树立主人公的责任感。
A类作业:
说一说
作业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的观察思考,和同学们交流:你知道暴增垃圾污染带来的危害有哪些吗?
B类作业:
实践操作:
活动注意事项:1、需要小组成员相互陪伴下进行活动。2、小组成员外出时,要有组织、有秩序,不要相互追逐、打闹。3、调查时要专心,不得从事危及自身或者他人安全的活动。
C类作业:
辩论赛活动
小组合作派出代表,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金山银山买不来绿水青山”话题,开展一次辩论赛。
注意事项:.1.在辩论时不要随意打断别人的话;2.不可进行人身攻击;3.尊重主席及评委裁判。
活动三:围绕垃圾与资源的关系开展探究性学习。
作业一设计意图:
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明白垃圾其实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垃圾分类、回收、循环再利用有重要意义,从而树立新的资源观,辩证看待垃圾与资源问题。
作业主题:开展网络查找“废物再利用案例搜集活动”。
作业内容:A:废物名称 B:再利用案例 比如:废旧汽车打造大型变形金刚。
搜集注意事项:1.不要浏览少儿不宜的网站或信息,即使无意中不小心进去了,也应该立即离开;2.不要轻易添加陌生人并聊天;3.不要转发、散布不真实的言论,不要攻击他人。
作业二设计意图:
变废为宝是垃圾变资源的重要途径。除了让学生了解最基本的垃圾分类问题,更重要的是给学生创造动手实践的空间,引导他们主动积极地利用身边的垃圾去探索、创新,并逐步培养学生节约和合理使用垃圾的良好习惯。
A类作业:
活动主题:深化垃圾分类,让家庭生活更美好。
活动内容:和自己的父母一起合作,对于家庭垃圾进行分类。
活动要求:1.记录每位家庭成员的垃圾分类执行情况,相互监督。2.对于垃圾分类后的情况进行总结,树立生活中养成垃圾分类习惯。
B类作业:
实践操作
活动要求:1.学生根据活动内容进行实践调查,做好记录,并撰写科学小论文;2.在活动时,学生要注意自身安全。
C类作业:
小组合作或在父母的协助下开展变废为宝小制作,然后在年级段内举办“变废为宝小制作展览”。
作品要求:
1.原料:生活中的各种废旧物品;
2.作品:具有一定艺术价值或学习用途的较为精美的小工艺品。
课外综合实践性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走进社区,向广大群众宣传减少垃圾好办法。
活动注意事项:1.注意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物;2.注意学生形象,佩戴好红领巾;3.一切行动听指挥,不得私自随意活动,到社区要做到文明有序。
活动四:主动践行低碳生活。
设计意图:
关于变废为宝,我们重点要结合生活实际,不建议把“变废为宝”变成一种刻意行为,重要的还是让学生向可乐、饮料等说不,从源头上减少垃圾。同时,让他们认识到地球变暖与自己的日常生活方式息息相关,要自觉减少碳排放,过低碳生活,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增强社会意识。
A类作业:
情景话题
小明委屈说:我一个小学生,既不进工厂做工,也不手握机器的方向盘,更没有力气砍伐树木,因此我怎么会制造过量温室气体?
请思考小明的委屈,找找生活中有没有哪些行为会制造温室气体?
B类作业:
分享会:为了减少碳排放,我们已经在行动。请学生小组合作结合自己生活,选派代表分享你的“低碳生活小妙招”。
(五)作业质量效果评估
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和研究,了解身边的污染,并通过实际行动,改善我们的生活,共同保护绿色家园。四年级的学生处于从中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他们经过前三年课程的学习,对环境污染感受较少、对其危害性认识不够,没有环保意识。所以我们研究小组在设计本单元作业案例时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动手能力,结合每个课时具体教学目标,设计了如下四个课后作业案例,现就其在实施过程中的实际情况,逐一分析:
活动一:“调查身边的环境污染”活动计划
该活动是结合第一课时《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教学内容而设计,意在帮助学生认知身边存在的对环境有害的现象、物体,尝试分析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通过学生的感同身受,激发其环保意识,同时培养孩子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该活动通过设计表格,让学生以填空的方式完成作业,降低了学生的表达难度,符合小学生认知水平,督促学生走出家门,感受身边所存在的环境污染现状,激发了学生对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视。
但是,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个别学生没有实际走出家门,其表格的填写也是在家长的帮助下填写完成的。
活动二:探究“环境污染的危害”
该活动是结合第二课时《变废为宝有妙招》——“暴增的垃圾”教学内容而设计:意在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中的4类垃圾,知道垃圾的危害,感受有效处理垃圾的紧迫性。同时持续培养孩子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这次作业设计为差异化作业形式,分为A、B、C三类作业,既面向全体,也兼顾到部分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实现了“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垃圾暴增的现状和垃圾带来的污染问题对环境的严重影响,让学生感受到垃圾必须有效处理的紧迫性”的预期目标。但C类作业超出部分学生认知水平,出现所写作文有词不达意、甚至跑题等现象。
活动三:围绕垃圾与资源的的关系开展探究性学习
该活动是结合第二课时《变废为宝有妙招》——“减少垃圾变废为宝”教学内容而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懂得垃圾的分类及其意义,学会垃圾分类,发挥自己的创意使垃圾变废为宝。本次作业设计继续采用可供选择的差异化作业方式,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同时还培养的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在完成网络查找活动后,大部分学生选择了“将家中垃圾进行分类”的家庭作业,从而帮助学生初步养成了垃圾分类处理的行为习惯,同时也有个别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制作成了一些手工品,实现了我们培养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的意图。但本次活动之网络查找“废物再利用案例”这一作业,偏离了“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这一目标,占用了学生过多的课外时间,应该删去。
活动四:主动践行低碳生活
该活动是结合第三课时《低碳生活每一天》教学内容而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生活,尝试去改变日常生活中不恰当的生活方式,过绿色低碳的生活。本次作业设计除了继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外,重点放在了升华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方面: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引导学生践行绿色低碳生活,培养学生保护地球,爱护家园的行为品质。这次作业设计以阐述和填写表格两种方式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生活中不环保的行为,学会给同学们分享“低碳生活小妙招”,为讲好下一节课奠定了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形成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初步养成了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圆满完成了本单元核心教学目标,提升了学生的学科素养。
本单元所设计的四个课后作业案例,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一定的成效:
1.作业设计紧扣教学目标,提升了学生的学科素养
每个作业设计我们都依据本课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而设计,从学生完成作业情况来看,每次活动都能达到预期效果,四个活动即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圆满完成了本单元核心教学目标,提升了学生的学科素养。
2.作业设计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分层设计
本单元作业设计基本上以A、B、C三类作业形式呈现,无论学生通过完成哪类作业,都能帮助不同程度的学生实现教学目标。
三、作业设计结合小学生认知水平,设计形式便于操作
本单元四个作业设计我们尽量采用表格,让学生以填空的方式完成作业,降低了学生的表达难度;同时设计问题尽量以“是什么”、“怎样做”的表达方式提出,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
当然,学生在完成这四个作业任务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如:不能促使所有学生按要求完成作业;个别作业要求超越了部分学生的认知水平,导致作业完成情况参差不齐;个别作业设计目标偏离了本单元教学目标,过多占用了学生的课外时间等。今后我们会持续做好优化作业的设计和评价这一工作,有效落实国家“双减”政策,抓好我校道德与法治课素质教育工作。
三、作业案例特色说明
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让生活多一些绿色》主要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环境问题,如环境污染、垃圾、气候变暖等,让环保意识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因此本单元的作业设计首先从环境污染问题入手,其次是关注垃圾的再利用,最后倡导学生过低碳、绿色的生活,体现了从知到行的递进过程。
作业设计考虑不同类型的形式,有分层作业、个性化作业、探究性作业、实践性作业、综合作业等多种形式。
因此,整个作业设计以活动型开展,考虑不同能力学生的需求,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将作业进行分层布置,由浅入深、由易入难、螺旋上升。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孩子们能够科学分类垃圾,树立环保意识,增强环保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