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大海》教学设计——和中国诗词的对比阅读
诗歌导入,激发兴趣
知人论世,创作背景
整体感知,梳理诗脉
品读诗歌,手法赏析:意象及内涵,英雄和诗人,直抒胸臆
中外诗歌对比阅读,《致大海》和《观沧海》《再别康桥》
一、诗歌导入,激发兴趣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普希金的诗歌。
各名家对普希金有着高度评价。
高尔基:普希金之于俄国文学,正如达·芬奇之于欧洲艺术。
屠格涅夫:他创立了俄国的诗的语言和俄国的文学语言。
果戈理:他像一部辞书一样,包含着我们语言的全部宝藏、力量和灵活性。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著名的政治抒情诗《致大海》。
二、知人论世,创作背景
1.作者:普希金(1799—1837),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俄国文学之父”。出生于莫斯科一个贵族地主家庭。普希金年轻时风流倜傥、才华横溢,与冈察洛娃相遇后一见钟情,坠入爱河,后两人结婚。但后来,沙皇禁卫军军官、法国籍纨绔子弟丹特斯对冈察洛娃展开猛烈的追求。普希金对此十分气愤,与丹特斯决斗,也因此负伤而死。
普希金的创作对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及世界文学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高尔基称之为“一切开端的开端”。
普希金的抒情诗有800余首,既有政治抒情诗《致恰达耶夫》《自由颂》《致西伯利亚的囚徒》等,也有大量的爱情诗和田园诗,如《致克恩》和《我曾经爱过你》等。他的作品是俄国民族意识高涨以及贵族革命运动在文学上的反映。
此外,他还创作了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散文体小说《别尔金小说集》及关于普加乔夫白山起义的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
2.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1824年,是在12月党人武装起义的前一年。此前,由于普希金的激进思想不容于沙皇专制政府,被流放南高加索。普希金性格刚正不阿,不愿迎合当地总督,又被革职遣送回乡(第二次流放)。临走前,普希金站在高加索海边登高望远,波涛汹涌的大海激荡起他的万端思绪,流放生活期间远离朋友、远离文学界,精神上非常孤独。就是在这种抗争无效、期望渺茫的心境中,孕育了这首诗篇。
三、整体感知,梳理诗脉
1-7海之恋,热爱大海,追求自由的心声和不得自由的痛苦。
8-13海之思,诗人面对大海深情缅怀英雄拿破仑和诗人拜伦,壮志未酬,前途渺茫的困惑。
14-15海之念,告别、怀念、铭记大海,宣誓为自由奋斗不息。
四、品读诗歌,手法赏析
1. 大海意象:
大海:如果你用修饰词添加,你会用什么?关注普希金笔下的大海,用了什么样的修饰词,都写了哪些方面?
“自由的元素”“蓝色的浪头翻滚起伏”“骄傲的美闪烁壮观”“沉郁的吐诉”“那喑哑的声音,那深渊之歌”“幽静”“任性的脾气的发作”“喜怒无常”“倔强”“壮观的美色”
我们通过这些词汇,可以看到一个大海是自由的、美丽的、痛苦的、任性的、喜怒无常的、倔强的、壮观的。
综合到一起:
大海的美丽:蓝色的浪头、骄傲的美、壮观的美色
大海的声音:喧声呼唤、沉郁的吐诉、喑哑的、幽静的
大海的人情味:任性的脾气的发作、喜怒无常、倔强
大海的象征意义:
诗人借助大海的这些特点:
象征诗人自己,普希金是美丽的,就是这样风流倜傥,帅气,才华横溢;普希金用作品表达着先进思想,但不容于沙皇专制政府,被流放,压抑中;普希金又和大海一样,进行着反抗,强烈倔强的反抗。
象征着诗人的向往:自由。
2. 石岸意象:
石岸:诗人如何修饰,象征什么?
“厌烦的凝固的石岸”,束缚诗人不能拥抱大海,不能真正获得自由,象征黑暗现实的,沙皇政府对诗人的拘禁。
3. 英雄和诗人:如何评价?
诗人追怀了拿破仑、拜伦,怎样评价他们?诗人的态度?
拿破仑:“峭壁”“光荣的坟墓”“伟大的回忆”“在寒冷的梦里沉没”“在苦恼里长眠”
诗人态度:礼赞、赞美、同情
拜伦:“天才”“我们心灵的另一个主宰”“使自由在悲泣中”“自己的桂冠留给世上”“他是由你的精气塑成的”“他是你的形象的反映”
诗人态度:礼赞(自由特质、大海的化身)
英雄和诗人:“光荣”“伟大”“天才”“心灵主宰”“自由的桂冠”,彰显诗人诗人对自由精神的不懈追求;“寒冷”“苦恼”“悲泣”等反映了诗人对前程渺茫、壮志难酬的悲哀。
4. 直抒胸臆:
全诗除去借意象和英雄诗人抒发情感之外,还有很多直抒胸臆的句子。
“我全心渴望的国度啊,大海!”“我多么爱听你的”“激动我的心灵”“热烈地拥抱你”“永远不会被我遗忘”“心里充满了你”。
这首诗歌全篇写景,并无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词。但借助描绘大海,赋予它性格。
五、中外对比阅读,区分异同
对比阅读,曹操《观沧海》,看中外诗歌不同?
观沧海 曹操〔两汉〕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相同:
1.两首诗歌都善于借助大海的形象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托物言志。
《观沧海》是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沧海景象,从整体勾勒到具体写竦峙的山岛和洪波的描写,有动有静。“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用作者的想象,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致大海》借助描绘大海形象,表达自己对自由的向往,和求而不得的苦闷。
不同:
1.《观沧海》是中国古诗,每句四言,格式上整齐和规整;《致大海》西方诗歌,表达自由奔放,只有小节上的区分,在句子表达上非常自由。
2.《观沧海》表达情思委婉含蓄,没有直抒胸臆;《致大海》有很多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词。
3.《观沧海》中没有写到英雄,曹操自己就是一个伟大的英雄。《致大海》借助那英雄和诗人,表达自己礼赞和苦闷。
对比阅读,徐志摩《再别康桥》,看中外诗歌不同?
《再别康桥》是一首新诗,和《致大海》比较古诗而言,更加接近。
《再别康桥》《致大海》有绘画美,借助意象,表达情感,同时都有直抒胸臆;二者兼具建筑美,都是四句为一小节(《致大海》个别小节五句)。《再别康桥》音乐美,偶数句注重的押韵,《致大海》则没有这样格律上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