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 教学设计
课文题目 |
阿房宫赋 |
授课教材 |
授课年级 |
||
课时安排 |
二课时 |
课型 |
新授课 |
教学方法 |
朗读法、讨论法、点评法 |
教学手段 |
希沃 |
授课教师 |
教龄 |
||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培养朗读、背诵的能力。 2、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今的目的,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必然会导致覆亡的道理; 3、感受并理解本文丰富瑰丽的想象、形象生动的比喻、大胆奇特的夸张艺术特点,明确它们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4、学习本文善于从多种角度,具体、生动、细致地描写艺术形象,并在此基础上议论的写作特色。 |
||||
过程与方法: 1.以诵读为切入点,体会文章的节奏、情致,整体把握经典文言文。 2.以识别文言现象、落实词句翻译为途径,读懂经典文言文。 3.以梳理文章论证层次为过程,感受史论文章的行文特点。 4.以分析、讨论、点评杜牧“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的中心观点体会认识封建统治者荒淫奢侈、鱼肉百姓的罪恶,理解秦王朝自取灭亡的道理。 |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史论借古讽今的写法,培养学生“以史为鉴”的情操,厚植爱国情怀。 2.正确对待人生中的成功与进步,绝不骄傲自满,而应始终保持谦虚的态度和具有一定的忧患意识 |
|||||
教学重点 |
明确本文运用想象、夸张等多种方法具体描写阿房宫这一艺术形象,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加强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
||||
教学难点 |
认识封建统治者荒淫奢侈、鱼肉百姓的罪恶,理解秦王朝自取灭亡的道理。 |
||||
板 书 设 计 |
阿房宫赋
阿房宫 秦皇骄奢的见证 封建独裁的象征 秦朝灭亡的标志
|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导入
启发思考
|
展示多媒体:请同学们看银幕:大家读过这首诗吗?——读过(众)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诗的题目?——《江南春绝句》(众)作者?——杜牧(众) 明媚绚丽的江南春景,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其意境更加深远幽美。诗人还写过一篇赋,同样脍炙人口,千古传诵,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被人们称为“诗人之赋”的《阿房宫赋》(板书课题)
启发思考:作者为什么写这篇赋?(课文下注释1中有:“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这是什么手法?——借古讽今。高中阶段我们学过哪些运用这种写法的课文?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投影:
借古讽今 《伶官传序》后唐 宋 《过秦论》 秦 汉 《房宫赋》 秦 唐 |
联想类比,进入课堂
类比联想
|
联系旧知导入,帮助学生接通旧知与新知之间的信息通道,形成正向迁移。同时,利用学生对旧知的兴趣来形成学习新知的动机,使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成为学习活动的牵引。
启发思考,强化借古讽今特点 |
整体感知
|
a) 学生听课文录音,边听,边理解。 b) 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投影学生在预习课文时遇到的字词句理解方面的问题,(如特殊句式,通假字,重点字词)同学讨论,教师强调重点,师生合作共同解决。比如,请看投影: 如:绿云--形容女子的头发黑润而稠密。 不得见者三十六年--“三十六年不得见之者”的省略和倒装。 “三十六年”是时间状语后置,省略的“之”指代秦始皇。 燕赵之收藏--动词用作名词,收藏的金玉珠宝。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鼎”、“玉”、“金”、“珠”为名词作状语,“铛”、“石”、“块”、“砾”是名词用作动词。
|
学生思考并讨论解决问题 |
文字虽艰涩,但文下皆有注解,学生有能力借助这些注解阅读理解,使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潜能都能达到充分的挖掘,使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取得满意的学习效果,体验成功的欢乐。 |
研读课文
作业 |
1、课文内容填充: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老师课前把文章读了一遍又一遍,越读文章越短,最后只读成一段文字,我想同学和老师的感受是一样的,请看投影: 阿房之宫,其势可谓( )矣,其制可谓( )矣,宫中之女可谓( )矣,宫中之宝可谓( )矣,其费可谓( )矣,其奢可谓( )矣。其亡可谓( )矣!呜呼!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可( )矣。 答案:雄、大、众、多、靡、极、速、悲
2、请学生在文中找出“雄、大、众、多、靡、极、速、悲”的具体内容,并朗读。
3、诵读1、2段,感受赋体特点 (1)这两段文字极力描写阿房宫的宫貌是如此的富丽堂皇,宫人是如此之众多,生活是如此之骄奢糜烂。 思考:这两段文字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或找出自己认为好的句段并说明理由) 例如:品析“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品析“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何虹”品析“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学生自读注解,疏通课文大意。划分文章层次。 |
互助讨论
齐读、讨论
学生思考 |
在阅读过程中,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两个问题的设置,既使学生熟悉了课文,也训练学生这两种能力的转化。
动着学生的联想与想象,有利于全面发展学生的思维。另外,可以结合具体的形象生动的句子来深刻体会赋的语言的特点,印象深刻。
在解读1、2段兴趣上,把握全文思路,以兴趣带阅读
|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复习第一段检查作业
研读文本
|
学生自读注解,疏通课文大意。划分文章层次。 一(1—2):由外到内,由楼阁建筑到人物活动,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极写宫中生活荒淫、奢靡。 二(3—4):由古及今,铺写秦始皇骄奢淫逸,终于导致灭亡,讽喻当朝切勿重蹈覆辙。
1、第二段是怎样写阿房宫内的奢侈的? 第二段从两个方面来写阿房宫内的奢侈。 明确: 一方面写宫人们的华贵生活,另一方面写对珍宝毫不吝惜。 2、一、二两段文字极力描写阿房宫的哪几个方面? 宫殿建筑的雄伟壮观;宫内生活的荒淫奢靡. 一是写阿房宫建筑之奇, 二是写阿房宫美女之众, 三是写阿房宫珍宝之多。
|
回答反馈
分组回答 |
整体把握文章,深入分析文本
学生在形象思考之余还要强化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
|
情感迁移
|
配乐朗读白居易〈〈上阳白发人〉〉 上阳人,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玄宗末年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 未容君王得见面,已被杨妃遥侧目。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耿耿蚕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 上阳人,苦最多:少亦苦,老亦苦。
过渡:杜牧为文,固然十分重视辞彩的“华赫而庄整”,但却主张“先意气而后辞句”,他把表现形式服从思想内容比喻为“如鸟随凤,鱼随龙,师众随汤武”。作者充分利用了赋的特长,在充分描写的基础之上,也进行了恰当的议论。
|
学生朗读并比对本文,进行思考
|
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联想,可以借助音乐、绘画、诗歌等形式,创造适当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 |
分析主旨 |
1、提问:“呜呼”一词用在段首,有什么作用,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呜呼”之后的四句话说出了一个什么道理? 明确:“呜呼”一词领起全段,表现了作者对历史教训的沉痛感触,加强感情色彩,起到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的作用。“呜呼”之后的四句话提出论点,阐明兴亡自取的道理。 2、提问:“嗟夫”后用假设语气要说明什么? 明确:“嗟夫”后用假设语气申述论据,指出爱民与长治久安的息息相关。 3、提问:“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①哀之;后人②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③而复哀后人④也”一句中的四个“后人”,各指什么?这句话有什么深意? 明确:这句话提醒唐统治者不要重蹈亡秦的覆辙。 4、提问:作者认为六国与秦灭亡的原因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段段意。 明确:原因都是不爱其民;段意是总结六国和秦灭亡的历史教训,向当世统治者发出警告。
4、老师把最后一部分内容改成以下的内容: 观古今之成败,成,人也,非天也;败,亦人也,非天也。成败得失,皆由人也,非关天也。得失之故,归之于天,亦感矣! 让学生齐读最后一节和老师的改写内容,请学生来点评此两段文字。 通过和同学们的一起学习,老师把本文读得更短,最后只剩三个字,那是什么? (奢) ——( 亡)——(鉴)
|
学生分组讨论,质疑,共同合作解决问题 |
深入理解文章,达到由浅入深
学生学习讲究由抽象到具体,再由具体到抽象,通过归纳概括,使知识系统化,为迁移的进行做好了准备。又巧妙总结全文,水到渠成,首位呼应。 |
总结 |
本文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的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
|
||
作业 |
《过秦论》、《六国论》、《阿房宫赋》比较分析,理解作者写作意图 |
训练比较阅读能力与思维 |
两千多年过去了,阿房宫还是矗立在那里——它凝视着大汉,盛唐,两宋,大明、大清;也凝视着民国,也凝视了文革;它更在凝视我们,凝视今天,看看今天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们是不是保持了初心,是不是还牢记着“为人民服务”的使命!
愿我们能用长长的睫毛,拨开历史的迷雾,走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