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学设计推送
笔算乘法《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例3教学是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要求列出综合算式。渗透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用两步连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探索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用连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和主动性,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情分析
本课时是在学生已经会用表内乘除法—级加、减法解决简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关键。
教学设计思路
以互动课堂教学模式为指导,贯彻落实“以问题为主线,以自主为核心,以互动为平台”的理念,注重知识问题化和问题活动化,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来学习,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理念。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打造高效课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分析解答两步乘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解决数学中的具体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 | 教师行为 | 期望学生行为 | 个案形成 |
一、激趣导入,揭示主题 复习解决一步乘法的问题。 买一个毛绒玩具熊需要15元,王老师要买20个玩具熊,一共需要多少钱? 让学生读题,并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15×20=300(元) 答:一共需要300元。 教师引导: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类似的数学问题,要用我们学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乘法解决问题。 |
教师出示问题 | 学生尝试解决 | |
二、自主探索,尝试解决 咱们都有去超市购物的习惯,那么宝贝们一定都特别喜欢购物啦,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个与购物有关的问题。
出示例3情境图,学生自学教材第52页例3,完成自主学习问题。1.我获得的信息是:2.要解决的问题是:3.我是这样解决的:4.我的发现或疑问: |
教师引导,并及时帮助困难学生 | 学生能自主完成 | |
三、小组讨论,交流发现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学情况,达成共识。 2.小组成员做好分工,为展示交流做好准备。 |
教师巡视,引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 学生积激回答,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 |
四、展示评研,形成结论 1.选取小组作为代表展示。 2.小组展示完后,生生之间进行互动。 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总结。 用连乘的方法解决问题时,要先分析问题中的各种数量关系,理清解题的思路,列出正确的算式,然后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进行计算。 反馈应用: (1)完成52页的“做一做”。 (2)54页的第1题。 (3)你能添上一个条件和问题,使它变成连乘应用题,并列式解答。 作文本纸每页有20行,每行可以写16个字。 五、知识应用: 第三小学安装新的窗户,学校有9间教室,每间教室有3扇窗子,每扇窗子安装5块玻璃,一共要安装多少块玻璃?
2.选一选。 希望小学平均每个班有48名学生,每个年级有5个班,全校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B C ) A、48×5 B、48×5×6 C、5×6×48 3.判断。 货车运来一次货物要在公路上开一个来回,公路长60千米,计算货车运送3次货物要开多少千米? 列式为:60×3 |
教师把讲台留学生,倾听,捕捉独见解,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随机进评价。 | 汇报有序表达,讲解,及时补充本组的不同之处。其他生能用心倾听,并补充发言,解疑。 | |
六、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
|||
七、分层作业布置 完成作业设计上的习题。 |
学生独立在作业本上完成。
|
||
作业设计 | |||
基础题 (B类学生完成) |
1.填一填 实验小学的教学楼有四层,每层有12间教室,每间教室装6盏日光灯,一共要装多少盏日光灯? 解法一:列式为4×12×6,这里先求( ),再求( )。 解法二:列式为12×6×4,这里先求( ),再求( )。 2.一个西瓜大棚有8垄,每垄种35棵,每棵结2个西瓜。一共结多少个西瓜? |
||
1.提升题(A类学生完成) 2.拓展题(A类学生完成) |
1.李奶奶每天绕街心公园走4圈,每圈长300米,照这样计算,李奶奶走5天,一共要走多少米?
2.小红每天从家到学校需要往返2次,每次上学和放学都要骑7分钟,她平均每分钟骑200米,那么她每天一共要骑多少米? |
||
八、板书设计 | |||
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例3:方法一: 方法二: 45×12=540(元) 12×5=60(元) 540×5=2700(元) 60×45=2700(元) 45×12×5=2700(元) 12×5×45=2700(元) 答:一共卖了2700元钱。 |
课后反思
1.以“生活情景”的导入。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师要善于捕捉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数学更贴近生活;
2.以“生活经验”的借助。在教学时,教师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借助他们的头脑中已经积累的说经验,,让学生学会思考数学问题,从而强化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是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