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船
材
解
读
《搭船的鸟》是人教版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15课,即第五单元习作策略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写了“我”去乡下的路上观察并认识翠鸟的过程。这样一次平常的探亲之旅,正是因为作者留心周围事物,并细致观察,得以认识了一位可爱的朋友——会“搭船”的翠鸟,充分说明了留心观察的好处。
教学目标
壹
1、了解“我”对翠鸟颜色、动作所做的细致观察,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2、掌握描写动物外形的方法,从整体到部分、抓特点、有序观察。
3、培养学生保护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意识。
教
学
过程
从美图聊“观察”
同学们,老师带来了一组照片,有你喜欢的吗?你喜欢哪一张?
这组照片都很美,那么美是什么呢?美是杂草丛中的瓢虫,美是乱石堆中的野花,美是喧闹的课间奔跑的身影,美是阴雨中的小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美是无处不在的,只是我们有时候太大意、太马虎,没有注意到身边这些细小的美,美其实随处可见,需要我们去仔细观察,正如法国雕塑家罗丹所说:
怎样观察才能发现美并把你发现到的美用笔记录下来呢?正是这节课要学习的。
从文本学“观察”
之前我们学习了《搭船的鸟》这一课,作者通过外形和动作描写,让我们认识了一只美丽又灵动的翠鸟,今天老师又把它请到了我们的课堂上。
这只翠鸟可真美呀,那么作者是怎样描写它美丽的外形的呢?今天我们重点来学习描写事物外形的方法。
从整体上来看,这只翠鸟是什么颜色的?它的彩色又表现在哪些地方呢?
作者在开头第一句先写了翠鸟整体的颜色是彩色的,再把能突出彩色这一特点的各个部位进行分步细致的描写,这种写作顺序叫做:从整体到部分。这是一种常见的写作顺序。
作者为什么只观察了羽毛、翅膀、长嘴这三个部位,而没有细致观察其他的部位呢?
因为这些部位都很有特点,其实,这就是作者观察的秘诀:抓特点。我们在描写一个事物的时候,要抓住最吸引你眼球的地方,也就是它的特点来重点描写。
初试身手:用从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抓住特点,写一写大熊猫吧!
对于喜欢的事物我们就要进行更加细致的观察,要了解它的很多很多方面,你瞧,这里还有一个喜欢翠鸟的人,他也写了一段有关翠鸟的文字。
【设计意图】以“翠鸟”作为课内外读写的链接点,根据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引导学生将观察“进行到底”,立足课本但不囿于教材。
小组讨论:作者的观察顺序是怎样的?先观察了什么,再观察了什么……
作者是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的,要想把我们观察到的事物很好地表达出来,除了抓住事物的特点以外,还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做到有序观察。
观察的顺序还有很多,比如:从左到右、从右到左、从内到外……
【设计意图】借助例文支架的研读,将写作中“看不见”的方法转为清晰可视的“图式”,从而引导学生发现表达奥秘,探寻学习章法,对观察所获做到“言之有序”。
用方法写“观察”
实战演练: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写法,抓住特点,有顺序地把这只孔雀描写出来吧!
拓展阅读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观察事物外形的方法,发现了翠鸟的美、孔雀的美。其实,大自然的美好还有很多很多,需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去发现。相信有一天,你也会像作家林清玄,发现莲花的美;像张抗抗发现天鹅的美;像法布尔发现昆虫界的秘密一样,拥有美妙的发现。正如罗丹所说——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