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乃艳今天有幸读了郑桂华老师的《安塞腰鼓》,感慨颇多!收获颇多!首先梳理一下本课的教学流程,以便对本课教学设计有更清晰的了解,做到知其然。
第一环节:导入:直接导入。
询问学生预习的方法,强调找出生词,标自然段序号这些常规的预习方法。
第二环节:看录像,感受安塞腰鼓的气势;谈感受,说出画面带来的冲击;读课文,畅谈文字带来的感觉(选词来表述);比感受,选择相同感受的词语;据内容,来辨析词语的合理性;做总结,得出感觉的一致性。
第三环节:据词语,找相同感觉的句子来描述;据句子,条分缕析细思量探原因;(赏析:句式、词语、修辞……)小组合作来讨论,自由发言并补充,发言过程加感情朗读总结腰鼓特点和感情,明白表现形式和地域。
梳理完课堂流程,最深刻的感受:这节课是一堂实实在在的语文课。
①注重学生习惯养成课堂流程的起点以养成学生习惯为起点,如:预习习惯、记笔记习惯,让学生终生受益;如:师:节号都标了吗?生词有没有注音?师:大家应该做做笔记。
师:好!你们有没有记下来?师:这节课我们从词语的角度来归纳一下,你们要做点笔记。
如果养成良好的语文预习习惯,能够让学生认识生字,也就是扫除生字的障碍;能够知道词语的意思;能够写生字;知道课文的大概内容;在老师讲课的时候更容易接受;老师就有更多的时间来讲解课文,学生也能够有充分的时间理解课文。
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有助于学生每一课学生都能认认真真预习,上课认真听讲、学会记课堂笔记,养成这些好习惯,对于学生学习语文将带来无穷的益处。
②注重学生基础知识识记文字是人类用来交流的符号系统,是记录思想和事件的书写形式。
这是人们给文字做出的准确定义。
可见,文字在日常生活的重要地位。
但在实际教学中,生字教学虽形式多样,但效果不太明显。
而郑老师采取随文圈画识记生字词,不仅形式灵活,而且将识记内容放在具体的语境里,达到音、形、意一举多得的效果,可谓高效又有趣。
师:谁来把你圈出的词语告诉大家?生:第8节的“亢奋”,第11节的“晦暗”,第12节的“羁绊”。
师:“羁绊”的“羁”要注意,右下角是“马”,很容易写错。
我今年教高三,默写“羁鸟恋旧林”,还有不少人默错了。
接着说。
生:第13节“蓦然”,第15节“冗杂”。
师:其他人还有没有补充?没有了。
我们标了节号,圈了生词,还有人圈了重点词语。
师:颤栗(zhànlì)还是颤栗(chànlì)?生:颤栗(zhànlì)师:颤栗(zhànlì),注一下音。
③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为教学终点整个课堂流程郑老师都在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谈感受,找依据,鼓励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各个方面训练学生的鉴赏能力,理解文本能力,从而获得语文素养的提升,特别难能可贵的思维能力的提升!
师:有什么感觉?我们请刚才没有说话的同学先讲师:还有谁想讲?师:再用几个词语来描述一下?……师:前面那个女孩子,你还没有讲过话呢。
你有没有找到感觉很明显的句子?师:没有说话的同学赶紧找找看,师:往后的交流会越来越有挑战性,想说话的早点先说起来。
郑老师关照到每位学生,一直都在鼓励学生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对安塞腰鼓的感受,这就是在进行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在训练学生紧扣文本思考、归纳的能力!
师:非常好!你读得很有感情!(教师范读“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
”)师:你的朗读中好像没有把那股劲表现出来,你能不能重新读一下,试着把那股劲读出来。
(学生重新朗读这段文字。
)师:有进步吗?(问学生,学生点头。
)师:有一定进步,但感觉还不到位。
有人好像想帮助一下她。
(另一学生朗读这段文字。
)生:束缚、羁绊、闭塞、挣脱、冲破、撞开,感觉一步一步推进。
师:不错。
现在有感觉了。
这里三个“容不得”是什么语气?郑老师的教学注重引导学生恰到好处的朗读,并进行适时的点拨,让学生读出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情感。
语文课就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因为朗读具有隐性的作用,很多教师自动将朗读屏蔽,殊不知朗读是最好的以声传情的形式!通过声音,学生可以将体悟到作者的情感具体可感的表现出来,达到以读促思,以读促悟,以读传情的良好效果,同时也在训练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能力!
师:接下来我们小组合作,四人为一小组。
做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在大家交流的基础上,再找一些特别能传递奔放之情的句子;第二件事,能不能把我们的思考推进一步,想一想为什么是这些句子,它们在句式上有哪些特征?师:我看到圈这一段的有好几个小组。
有没有不同的想法,来一起碰撞一下?生:我认为这里用了排比,“冰冷”和“燥热”,“晤静”和“飞溅”,“困倦”和“亢奋”都是反义词,形成强烈的对比。
师:好!他的发现很有价值,在句式上用了排比,用词上运用反义词,后面还用了很好的说法——对比。
很专业!师:为什么这些比喻能突出豪迈的气势呢?你能不能还原得更具体一点明确一点?生:这些喻体本身给人一种气势磅礴的感觉,用它们比喻要比喻的物体,也会产生气势磅礴的感觉。
郑老师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多角度纵深思考语言的表现形式和内涵,鼓励学生调动思维,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
小步迈进,带领学生走进思考的佳境,感受思考的妙处!而这样的愉悦就来自学生自己,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习惯就会向高阶发展,不仅知其然,还能自己探究知其所以然!本节课课堂流程的终点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为目的。
整个课堂流程语文课应该以训练学生用恰切的语言表情达意的能力。
主次分明,取舍恰切,效果明显!行云流水般的一节课,品到此,意犹未尽,我默默地对自己说:请紧跟大师的脚步,提升自己的素养和境界,让自己的语文课堂能渡学生渡自己,让我们都能沿着语言文字的溪流,奏出思维的火花,品出文字背后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