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生命都可以创造一个奇迹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学习圈点勾画的标记方法。2.抓住关键性词句,解读人物。
3.思考牧羊人植树行为的意义。
课时安排:1课时文本特质:语用型文本+主题型文本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同学们,有一位孤独的农夫,数十年如一日,在荒原上种植着树木,最终创造了一个伟大的奇迹。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位农夫,走进这个奇迹。
二、默读训练,圈点勾画
师:同学们,在上一单元我们已经学过默读,本单元还是要求我们继续学习默读。不过要求提高了,你发现了吗?预设:(单元要求)在课本上勾画出关键语句,并在喜欢的或有疑惑的地方做标注。
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学会通过划分段落层次、抓关键语句等方法,理清作者思路。
师:本节课我们继续练习默读,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一气呵成。
读的过程中完成下列任务:勾画文中的时间点圈出关键词句梳理文章主要情节(生默读)预设1:写作思路(1)初遇牧羊人:那是在1913年,我走进法国普罗旺斯地区,在游人稀少的阿尔卑斯山地,做了一次旅行。
(2)再遇牧羊人:战争结束了,不由得我又踏上了去往那片高原的路。
(3)最后一次相见:1945年6月,我最后一次见到植树的老人。
点拨:三次见面的时间、地点要圈画出来,从中可以看出本文的写作思路。
连读语句,读的过程中,注意语调、语气、情感的变化。
预设2:高原变化(1)初遇牧羊人:环境恶劣;一片废墟;毫无生气。
语句: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一眼望去,到处是荒地。
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薰衣草。
在毫无遮拦的高地上,风吹得人东倒西歪。
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
......(2)再遇牧羊人:树木挺拔;蔚然成林;溪水重现。
语句: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我在这个曾经干旱无比的地方,看到了溪水。
......(3)最后一次相见:景象完全改观;生机勃勃;健康富裕;幸福安适。
语句:一切都变了,连空气也不一样了。
以前那种猛烈而干燥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高处传来流水般的声音,那是风穿过树林的响声。
树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干涸已久的地里又冒出了泉水。
......点拨:本文重写高原变化,但此类句子在文中较多,如果全部圈画,整篇文章就会涂的密密麻麻,因此只要画出其中某个关键句即可,但要注意归纳,提取关键信息,做好批注。
连读语句,读的过程中,注意语调、语气、情感的变化。
预设3:牧羊人情况(1)初遇牧羊人:一个人住在房子里;牧羊同时种树;沉默寡言,充满自信,意志果断;生活一丝不苟。
语句:这个男人不太爱说话,独自生活的人往往这样。
不过,他显得自信、平和。
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
......(2)再遇牧羊人:身体很硬朗;不再放羊,开始养蜂;性格上没有变化,依然心无旁骛地种树,依然沉默不语。
语句:牧羊人还活着,而且,身体还很硬朗。
现在,他不再放羊。
他还是那么沉默寡言。
......(3)最后一次相见:87岁,年事已高,把荒漠变成绿洲。
点拨:本文写的是老人,所以关于老人的情况,需要圈画并概括总结。
连读语句,读的过程中,注意语调、语气、情感的变化。
小结:同学们通过默读,大多比较顺利地找到了重点词句。
但是部分同学还缺乏一个明确的意识,所谓“圈点勾画”,不是随意的“圈点勾画”,要圈点勾画那些体现“写作思路”“主要内容”“人物特征”及“文章主旨”的相关词句。
三、再次默读,解读人物
师:同学们,你觉得牧羊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如果请你做导演,来拍摄关于牧羊人的电影,你会选择哪些画面?请大家继续默读课文,圈画出描写牧羊人言行的具体语句,选择你认为最能表现牧羊人精神的镜头,并结合作者的评价性语言说出你的理由。提示:在研究特定的问题时,应心无旁骛,迅速跳过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内容,找出与阅读目的有关的内容。
示例:牧羊人是一个心无旁骛,认认真真的人。
镜头画面: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
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
理由:“轻轻”一词写出了牧羊人对橡子的爱惜,“仔细”一词写出了牧羊人盖泥土的认真。
生交流。
预设1:牧羊人是一个有毅力,而且非常坚韧的人。
镜头画面:三年来,他一直这样,一个人种着树,他已经种下了十万颗橡子。
在这十万颗橡子中,有两万颗发了芽。
而在这两万棵树苗中,有将近一半,可能会被动物咬坏,或是因为其他原因死掉。
剩下的一万颗树苗,会在这光秃秃的土地上扎根,长成大树。
理由:这一段的数字词特别多,通过数字的对比,具体地说明树苗成活不易,但老人从没有任何动摇或怀疑,他坚持做着自己想做的事,从侧面衬托了牧羊人非常有毅力且坚韧。
预设2:牧羊人是一个吃苦耐劳,心怀信念的人。
镜头画面:老人用粗糙的手挑拣饱满的橡子,然后轻轻地在坑里放入一颗橡子。
理由:......预设3:牧羊人是一个积极乐观、热爱生命的人。
镜头画面:他选择了一个人生活,与羊群和狗做伴,平静地看着日子一天天地流走。
他说,这地方缺少树;没有树,就不会有生命……理由:......预设4:牧羊人是一个呵护生命、满怀希望的人。
镜头画面: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
他是在种橡树!理由:......预设5:牧羊人是一个慷慨无私、以他人幸福为幸福的人。
镜头画面:人们聚集在一起,欢庆丰收的场面,老人幸福地看着这一切,然后缓缓地闭上眼眸。
理由:......小结:牧羊人用慷慨无私、不求回报、自信坚强、坚持不懈、积极乐观……做到了上天才能做到的事,创造了一个伟大的奇迹。
其实,这篇作品也是一个奇迹。
四、设置话题,探究主题
师:这篇文章是作者于1953年应美国《读者文摘》杂志专题“你曾经见过的最非凡、难忘的人是谁”的约稿而写的。文章打动了编辑,他们就派人去寻找文中描写之地,却发现那个地方根本不存在这么一位老人,稿子就被退了回来。
可是没多久这篇文章就风靡许多国家。
你认为这虚构的故事,为什么会鼓舞这么多人呢?说说你的看法。
素材一:《植树的牧羊人》的作者让•乔诺,1895年出生于法国普罗旺斯地区马斯诺市。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年轻的他入伍成了一名步兵。
在战争中,他目睹了战争的惨烈与残酷。
战争结束后,他成了一名坚定的和平主义者、小说作家、电影编辑。
从1910年到1945年,法国的经历:1914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939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1914至1940年,法国内阁变更达45次素材二:《植树的男人》绘图本(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1年版),奥斯卡获奖动画片《植树的男人》。
素材三:绘图本作者弗瑞德里克·拜克(1924-2013),加拿大国宝级艺术家、世界动画大师。
绘本《植树的男人》是他从同名电影的大约两万张画稿中挑选出来重新编排绘制而成的画稿。
前后花费了5年时间,以熏瞎一只眼睛为代价。
素材四:《植树的男人》动画片、绘本在各个国家的问世,使得受到鼓舞的孩子每年为全世界多种了几百万棵树。
预设1:那是一个战争的年代,牧羊人身上的笃定、安静、平和、自信给人以信仰。
预设2:艾力泽·布菲种树的故事,让人相信,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天一样创造——只要满怀无私的大爱,只要具有不懈的毅力和精神,同样可以创造奇迹。
预设3: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牧羊人以一己之力保护生态环境,发人深省。
预设4:做人要有梦想,为了梦想要坚持。
这位老人长达三十多年一直在坚持,每次洒下的万颗种子,也许只有几颗能发芽成活,但只要心存美好的愿望并长期不懈地努力去做,就一定可以实现自己的目标。
预设5:体现了人类的毅力、创造力、勇气和担当,激励着更多的人去做对社会有益的事情。
......小结:故事虽然是虚构的,但是人物的精神鼓舞了世人。
牧羊人虽平凡,但他心存美好希望,以一己之力,改造荒原,创造生命,用不变的执着诠释了生命的意义,实现了自己人生的价值。
五、拓展延伸,寻找奇迹
师:漫漫孤独岁月,执着一生种树。牧羊人给上万人心中种下了希望,也在我们每人心中植下了一片森林。
我们所处的社会中也有很多默默“种树”的人,他们以非凡的毅力,辛勤耕耘,种植着希望和幸福。
你认识或听说过这样的人吗?试着为他写一段文字,记录下他的事迹,并写出你的评价和感受。
预设1:【黎族教师李桂林、陆建芬夫妇】十九年的坚持,悬崖绝壁一道狭窄天梯上几千次的来来回回,为一个十几年没有学校的小山村的孩子们搭建通往美好生活的知识桥梁。
预设2:【默默种树人杨善洲】杨善洲曾任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
自1988年6月退休以后,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带领大家植树造林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捐赠给国家。
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获奖者。
预设3:【两弹元勋邓稼先】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
领导并亲自参与了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实验工作。
邓稼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为了祖国的强盛,为了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他甘当无名英雄,默默无闻地奋斗了数十年。
他常常在关键时刻,不顾个人安危,出现在最危险的岗位上,充分体现了他崇高无私的奉献精神。
他在中国核武器的研制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却鲜为人知,直到他死后,人们才知道了他的事迹。
六、结语
同学们,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愿我们都能够像牧羊人一样热爱生命,见自我,见天地,见众生!
下一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