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理清课文线索,理解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
2.反复品读语言,体会文章的美点和独特情味。
一、导入
著名大诗人汪国真曾说:“无论什么样的故事,一逢上下雨便难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汪曾祺先生的《昆明的雨》,看看他会给我们带来怎样难忘的回忆。
二、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1.理清课文线索,理解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
2.反复品读语言,体会文章的美点和独特情味。
三、了解作者
汪曾祺(1920-1997),作家,江苏高邮人。1939年就读于西南联合大学。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南下工作团。1950年后曾任《北京文艺》《民间文学》等刊编辑。1962年到北京京剧团任编剧,曾参与改编京剧《沙家浜》。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
汪曾祺的作品被看成最具有民族文化底蕴和较高文化品味的美文。被誉为“抒情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四、课堂活动
活动一:静静读书5分钟,然后圈中你认为最重要的一个字或一个词,这个字或词,是理解课文的关键。
学生回答后明确:在这篇散文中“雨”是写作的对象,“美”是特征,“喜爱和想念”是情感线索。文章中所有的景、物、人,都是在雨中生发出淡淡的情感。
活动二:快速浏览课文,画出写雨的句子。说说如果没有了雨,表达效果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例如:如果没有了雨,倒挂的仙人掌就不会开花,昆明人家的屋檐,就缺少了绿色的生机与情趣。
学生回答后小结:雨不仅是描写的对象,也参与了事件,渲染了氛围,更成为抒情的载体。
活动三:因为有了雨,昆明才有了别样的美,课堂一开始,那这篇文章的美散落在文字里,请同学们再来读书,拿起笔在文中空白处写一写,你读到字里行间渗出怎样的美?(在文中相关句子旁边,批注三个字)
例如:“仙人掌倒挂着,还开出一朵美丽的花”,我从中感受到一种情趣美。
(同学们写两分钟,然后小组讨论交流)
小组交流展示
引导学生品味语言:
品一品
原句:
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换一换:
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改一改:
牛肝菌色如牛肝,滑滑的,嫩嫩的,鲜香,很好吃。
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品一品这三句话。原句读来更有一种垂涎欲滴的感觉。平淡的语言,却饶有趣味。
活动四:文中有没有写不美的?再读课文。
例: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做干巴菌。
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东西也能吃?!
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
比读中感受,是啊,写菌子不美也是为了突出菌子的好吃,带给人的诧异惊奇的感觉。
其实文中还有不美的地方,比如,“酒店里有几只鸡,都把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一只脚着地,一动不动地在檐下站着。”这里的不美,我和德熙还静坐看了许久,这体现的是一种静谧美。
五、补充资料
读过这篇文章,很多同学可能感觉汪曾祺在昆明的生活是非常舒适惬意的,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请大家阅读下面的资料:
我刚到昆明的头二年,一九三九、一九四○年,三天两头有警报。有时每天都有,甚至一天有两次。昆明那时几乎说不上有空防力量,日本飞机想什么时候来就来。有时竟至在头一天广播:明天将有二十七架飞机来昆明轰炸。日本的空军指挥部还真言而有信,说来准来!一有警报,别无他法,大家就都往郊外跑,叫做“跑警报”。
读完资料大家了解了当时的背景,当时的环境其实是非常恶劣的,但是汪曾祺却把躲避警报说成是“跑警报”,可见他是多么的乐观豁达,能够在苦难的生活中发现乐趣和滋味。
六、诵读升华
请大家按照分工诵读下面的语句:
(齐)我们想念昆明的雨
(男)我想念雨中倒挂着能开花的仙人掌
(女)我想念雨季萌发的味道鲜美种类繁多的各种菌子
(女)我想念那雨中柔和空气里传来的娇娇卖杨梅的吆喝声
(男)我想念带着雨珠,让我的心软软的缅桂花
(齐)我想念在昆明那些美好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