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接到疫情“停课”的消息,最为繁忙的要数老师。挖空心思地备课磨课,希望传授真知兼顾趣味。其实设计一堂课,从反复阅读文本,到思路清晰,打磨语言,拍摄视频,精致剪辑……一系列流程下来,即使二三十分钟,也是平时备课量的数倍。所以凌晨一两点办公室灯火通明是常态。
老师们付出如此多的心血,孩子们的反应如何呢?通过《网课二三事》《网课的得与失》《网课生活》《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等一系列“旁敲侧击”的作文,我们还是窥见了孩子们的真实学习状态。
网络课堂虽有趣,但又不及人情味儿有趣。每天反反复复做的事情就是听网课做核酸。
——学生:刘子凌
尽管我在学校算是比较地自律(因为受到了一些限制和少了许多外界干扰),可在家里就不一定了:没有了老师的监督,上课时我有时可能会开小差,等我的神再回过来,看着屏幕上的“天书”瞬间就失去了看下去的动力,所以就只能下课通过回放来重新学习;失去了老师的督促,我的“拖延症癌”也变得愈加严重,本着“能晚点完成就晚点完成”的原则,有时在晚自习才开始补作业;还有每次的“三分钟热度”等等。
——学生:欧子豪
难得能在家里上网课,没有老师的监督和催促,这正是内卷的大好时光。想想到时候返校可能就要面临期中考试,如果还不好好卷,到时候小四科的背诵,主科的知识点,一个都没搞懂就只能唱一首凉凉。所以,网课对于我来说,我能收获较强的自控力以及内卷的动力。
——学生:麦瑞
你看,有感悟到网络的冰冷,比较才有分别,他们还是怀念校园的温情;有感受到自律的艰难,而感到丝丝自愧;也有甘心内卷,而信誓旦旦……这是孩子网课期间的真实状态。作为老师,看到孩子的努力于潜意识的自觉,也感觉一切值得。这种潜意识的自觉,才能摆脱负能量,激起习惯的养成。鲁迅先生说“愿中国的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这些孩子的心声,就是思想的唤醒,充满积极和希望。孩子们的文字,验证了一句话:没有不爱学习的孩子。
但是我们的家长表现的态度,可能比孩子缺少静气和稳定。
停课两三天,就有家长抱怨:
主科她还听得认真,副科就特别不情愿。现在美术课我让她拿画本和彩笔,跺脚,摔摔踢踢的。上完课就跟她弟打架,把她弟搞哭好几次,弟弟哭她就开心一样。全家人为了配合她上课,说话走路都小心翼翼的。
还有家长说:昨天一天就还好,在家第四天都撑不过。
还有家长不停问:度日如年呀,什么时候开学?招架不住了。
甚至有的家长放弃之心都有:
我都不想相信他了, 太让我失望了,这段时间本来家里的事情也多,我身体也不好,今天下午去医院前就叮嘱他, 一定完成作业先, 他一次次让我失望,太难了。 不学算了, 不是读书的料, 以后他要吃苦我也没办法,拦不住。
可能冲突比较激烈,也可能打击太大,家长的语言无不充满火药味,绝望感。这固然有亲子矛盾,暴力沟通,情感虐待等诱因,但从另一方面折射出家庭教育的缺失。嚷嚷,批评,吼叫……带来的负面影响,众所周知。罗娜•雷纳《不吼不叫》里告诉我们:心平气和、善解人意地与孩子相处,那么相应地,孩子们就能够内心平静,怀抱善意。所以疫情以来,报道“云端守候”的理想化教育,听起来固然美好,实际不要夸大其辞为好。不如变为实实在在的“家校守候”,效果待检。
通知复学了,各方叫好。家长群里,鼓掌的掌形长长绵延,胜过所有的祝贺,那种热烈和渴望,我不禁再一次陷入沉思。 2021年,家庭教育纳入法制化法规,作为家长,我们真的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