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言的题目是《让名著阅读丰盈生命》
我会分三部分来讲,一是缘起,二是我的名著阅读课例,三是让阅读丰盈生命。
我是怎么开始名著阅读研究的呢?还是想从海报的照片讲起,照片拍于2019年的暑假,那是我去了山东淄博,离烟台不远,刚好有一天半的空档时间,我就去了晓琳姐家,忠玉也去了,照片就是那时照的。那时我微写作的研究告一段落,不知道自己要研究什么,专栏就写了几期读书笔记。没想到晓琳姐发现了,直截了当地跟我说:“你现在的研究方向有问题。你不能这样光看书,我当时也看了很多书写了很多读书笔记,花了几年,但用处不大,你不能走我的老路。”她让我一定要选一个点持续研究下去。我解释说我记得师傅说研究一定要聚焦,可我还没有想好自己接着研究什么,就只能先看书。然后她和忠玉就跟我分析我的情况,当时就定下了阅读和写作这个两个研究方向,
自此,我就开始关注名著设计,到了现在,名著阅读的设计是我所有设计中最多的,虽未能完全聚焦于名著阅读研究,但也有了一点点自己的思考。
暑假后的那个学期我任教初一,针对部编教材的名著,我的第一个设计是《西游记》的整本书阅读——《我的成长谁做主》。《西游记》的整本书阅读我进行了两个新的尝试,一是梳理和展示用了思维导图。这是我第一次尝试用思维导图指导学生阅读名著,我自己先学习,边学边教学生,感觉效果不错。在这节课前,我先布置了唐僧师徒四人的人物性格图,每一种性格后面都要写对应的两件能体现该性格特点的事。后来,又布置了“孙悟空成长的关键节点”,学生找出了最关键的四处:拜师学艺、被压五行山、西天取经、修成正果。接着就是这节课要用的思维导图“影响孙悟空成长的主要因素”,每位同学自己先画,小组讨论推举一位最能代表自己组的意见的进行完善,拿到课堂上交流。就是我们这节课导入的内容。
第二个新的尝试是讨论用了世界咖啡交互式汇谈法。世界咖啡交互式汇谈法简单地说就是学习小组进行交叉式多轮对话,汇集集体的智慧。组员到各组去了解了了别的组的意见,回来汇集意见修改本小组的思维导图。这是我们的活动一。
小组展示完善后的思维导图,师生探讨归纳“影响孙悟空成长的主要因素”,这是活动二。活动三就是观照自我,从孙悟空的成长联系自身成长,思考:我的成长谁做主?
这是各小组自我完善的思维导图,各小组就拿着自己的思考和别的组进行交流。
学生展示完本小组的最终修改好思维导图时,师生一起讨论归纳,最后我展示了自己所作的思维导图,这里面的内容学生都有写到,我归纳为自身、引导者、约束和磨难四种主要因素。
我们在讨论哪个因素是由始至终起到主导地位的时候,学生都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是“自身”,只有自己才能改变自己。用《哪吒之魔童降世》里哪吒的一句话就是:我命由我不由天。孙悟空的成长过程其实就是孙悟空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他一开始要实现的是自尊和自由,他大闹天宫,要“齐天大圣”这个名号,后来西天取经,成为斗战胜佛。这都体现了他对自尊的追求。对于“自由”的追求,一开始他是任性妄为的自由,后来是有边界的自由。前后对比,我们看到了孙悟空的成长。
“约束”这个因素,我们讨论了孙悟空成佛之后,这个紧箍咒对他已经没有影响,但他已经不会任性妄为了,达到了孔子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在“磨难”这个因素,我们可以看到,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孙悟空都会想办法去解决,从不退缩,愈战愈勇。可以用尼采的一句话来阐释:“凡杀不死我的,必使我更强大。”
讨论“引领者”这个因素时,我们看一下各路神仙,在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时候,都是他的对手。在孙悟空西天取经的时候,都是他的队友。我问学生,我们的引领者是谁,学生都回答是家长和老师。当问到会不会觉得父母和老师经常很烦,自己无法做主。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会。我就说,要考虑一下自己是不是走错了方向。如果走的是西天取经的路,你们不但可以自己做主,父母和老师都会成为你们的助力。
最后我放出了一张图,是广州雕塑公园的一尊雕塑,著名雕塑家潘鹤先生的作品。我让学生给这个作品命名,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答案:自我成长、自我雕琢、自我雕刻、自我塑造……其实和作品的名称很接近,作品叫“自我完善”。在讨论这个作品的时候,我和学生有一段比较有意思的对话。其实孙悟空从石猴到斗战胜佛,也是要经历这样一点一点雕琢的痛苦的磨砺。每一个人其实都一样,包括我们。希望我们的同学找准方向,自我雕琢,修成正果。
想到上这样一节课是我在看《西游记》是,发现孙悟空成长的过程其实就是人的社会化的过程,他的大闹天宫的阶段就是我们学生的叛逆期阶段,他取经的过程对应的就是学生要处理好自己身边的各种连接,慢慢走向社会化的过程。读懂了孙悟空的成长,对照自己的成长,可能学生会更容易走出叛逆期。
我设计的第二个名著课是《如果人生可以重来——<骆驼祥子>整本书阅读(一)》。设计这节课是因为看完《骆驼祥子》后,我问学生,祥子后来变得这么坏,你们恨他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不恨!”我问为什么不恨,学生说,这是由于社会原因造成的,他一直很努力,如果不是在那个社会里,他不会变成这个样子。确实,祥子是个要强的人,他也一直很努力,如果不是在旧社会,他应该会拥有幸福的生活。可是,对祥子的认识,仅限于此,是不是还不够呢?即便是现在这个社会,还有不少的人将自己的失败甚至犯罪归咎于社会,同时又有不少相似处境的人获得成功。外因无法改变,能否向内寻求突破呢?于是我设计了这么一节课,希望学生更深入去探讨祥子悲剧的成因。
一开始展示学生画的“祥子的人生陷阱”,了解祥子经历了哪些人生陷阱(后展示的补充前面没有的),让学生边看边思考:祥子遇到的这些人生阱,有哪些是可以绕开的?有哪些是无法绕开的?请谈谈你的判断及理由。
接着介绍了认知能力:基础认知能力包括识记、理解和应用;高级认知能力包括分析、判断、创造。(相关内容摘自吴建平《认知:所谓成长就是认知升级》)
然后举了书中的例子让学生判断祥子的认知能力,安排练笔提升祥子的认知能力,要求如下:如果祥子能够绕过他的人生陷阱中的一个,你觉得最应该是哪一个?祥子可以如何绕开呢?请合理想象,给祥子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改写相关片段,100字左右,十分钟完成。(特别提醒:书中其他人的性格不能变化,祥子的变化也要顺理成章,不能是颠覆性的。)
最后观照自我,谈谈这些年自己踩过的坑,思考如何让自己以后少踩坑。提醒学生:人生不能重来,请慎重做选择。
我设计的第三节名著课是《祥子的幸福汉堡——<骆驼祥子>整本书阅读(二)》。设计这节课是因为我刚好在看《幸福的方法》,;里面用四种汉堡模型代表四种人生模式。我发现《骆驼祥子》的不同阶段刚好可以找到对应四种汉堡模型的事,而我们的学生感受到幸福的也不多,了解方法增强幸福感也是他们要学习的重要课题。于是我就设计了这节课。
我先介绍了幸福汉堡。泰勒•本-沙哈尔博士在《幸福的方法》中,用四种汉堡模型代表四种人生模式。
第一种汉堡是美味的垃圾汉堡,选择它的人为及时享乐而出卖未来的幸福人生,称为“享乐主义型”。
第二种汉堡是素食汉堡,选择它的人只追求未来的快乐,承受着现在的痛苦,称为“忙碌奔波型”。
第三种汉堡既不美味又不健康,是最差汉堡。选择它的人对生命已经丧失了希望和欲望,他们既不享受眼前的所有,对未来也没有任何期望。称为“虚无主义型”。
第四种汉堡就是既美味又健康的“感悟幸福型”汉堡。选择它的人不但能够享受当下,也可以拥有更加满意的未来。
介绍完幸福汉堡后,让学生再次浏览《骆驼祥子》,按照祥子的经历,依次找出祥子不同阶段的四种人生模式,从文中找出相应的依据。同时思考,祥子应该如何调整才更容易获得幸福?
与学生一起分析了祥子的四种幸福汉堡后,让学生对照现阶段的自己,判断自己目前的状态偏向哪种汉堡,并说一下自己做出判断的理由。
如何调整自己,让自己转变为“感悟幸福型”?
1.忙碌奔波型:为未来奔跑时,也要兼顾当下,享受过程。
2.享乐主义型:在享受当下的快乐的同时,也要为未来的快乐去努力。
3.虚无主义型:给自己设立一个目标,学习寻找人生的意义。
以上是我开始研究名著阅读的前三个课例,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关联学生的成长。这就是我想说的第三部分,让名著阅读丰盈生命。这也是与青春语文的理念相吻合的。
王君老师说过,青春语文,就是要追求“经由语言文字的学习探索生命幸福之道”,就是要追求“打通教法和活法,实践语文意义疗法”,让教师和学生,都经由语文学习“见自我,见天地,见众生”。
让名著关联学生的成长,就打通了学生的名著学习与生活,探索生命的幸福。
朱永新老师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要让阅读史变成精神发育史,可能老师要在这之间搭设一些桥梁,打通名著与生命的联结之道。
爱因斯坦说:把学校所学的一切全都忘记后,剩下的才是教育。也许很多年后,学生对名著的具体内容已经想不起来了,但是他从名著里面汲取到的成长的力量、认知的能力、感悟幸福的方法,已经融入他的生命中,引领着他的成长。可能,这就是我们领着学生学习名著的真正意义所在。
当然,不同的名著侧重点不一样,比如《昆虫记》,我侧重在学生的思维训练。但是,让名著引领成长,丰盈生命,会一直是我的目标。谢谢大家,我的发言完毕,下面有请晓琳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