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泉也?让泉也!
江苏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 黄震
《醉翁亭记》中,有两处提到了“酿泉”:“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第一处的名词“酿泉”,应该是“让泉”。笔者认为传抄谬误已久,亟予更正。
琅琊山中,确有一处著名的泉水——“让泉”。顾名思义,“谦让”之泉。让泉有两个泉眼,但是终年只有一个泉眼流出泉水。两眼泉水相互谦让,交替从两峰之间出水。“让泉”的命名体现了中华民族谦虚礼让的美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多有以泉名寄寓深意的例子,如廉泉、贪泉等,最有名的要数“志士不饮盗泉之水”中的“盗泉”。“温、良、恭、俭、让”是儒家最为推崇的五种美德。欧阳修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在《醉翁亭记》开头,由山而峰,由峰而泉,并特意点明“让泉”。在“峰回路转”之后,才写醉翁亭的人和事。由此可以清楚地看出——明面上写“让泉”,实则寄托着作者的人格追求和政治理想。
第二处的“酿泉”是动宾结构。“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意思是用泉水酿酒,泉水清香,酒也清澈。又与上句“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中的“临溪”相对,句意十分顺畅。可能是受这一处“酿泉”的误导,传抄者将文章开头本作为地名的“让泉”,主观臆断写成“酿泉”。一字之差,意蕴悬殊!
关于“让泉”,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历经千载,“让泉”依旧活力无限,淙淙流淌。泉水的周围用石块砌成方池,上方有康熙年间滁州知州王赐魁题写的“让泉”碑刻。琅琊山景区醉翁亭旁,游人在“让泉”边,驻足流连,思绪无尽。
史上有三个著名的《醉翁亭记》碑刻,都写作“让泉”。一是琅琊山景区宝宋斋内著名的“欧文苏字”碑刻,系苏东坡楷书写成,世称“大字楷书《醉翁亭记》”。二是苏东坡用草书写的《醉翁亭记》,现存河南鄢陵县档案馆。三是宋代著名书法家苏唐卿的篆书碑刻。《费县志》记载,苏唐卿在篆书完成之后,特地送给欧阳修审阅,并得到欧阳修的回信认可。“让”的繁体字是“讓”,三处书写清晰、明确,可作“让泉”的明证,“酿泉”之误昭然。
让,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处世态度。礼让三分,是涵养大度,也是人生的智慧。让《醉翁亭记》中的“让泉”,回归历史面目,增加文本内涵,传播传统美德,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