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读王林波老师这本书,都会有如沐春风之感,那叫一个舒服!他的课如其人,朴朴素素,简简单单。课堂上没有精美的课件,没有华丽的教学语言,也没有热热闹闹的活动。然而透过这样的课堂,却可以看见他充满智慧的教学设计和朴实有效的教学方法,还有蕴藏其中的先进的教学思想。
《听王林波老师上统编语文课》这本书中精选的课例,涉及到不同的年段,也包括了不同的课型,对如何上好统编教材的语文课有实实在在的指导作用。接下来我就《蜘蛛开店》这一课谈谈我的收获。
一、在情境中学习生字
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首先是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为有了这种喜欢和愿望,才可以让学习汉字变得更轻松,更“有意思”。传统的语文课上,老师们习惯在初读后,呈现满屏的生字词让学生认读,或“开火车”或小老师领读。这一环节在简单重复、机械乏味的认读中完成,脱离了语境,毫无生趣。陶行知先生说:“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要力求做到有情有趣,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饱满热情。要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和主动识字的意愿,就要把生字巧妙地装进情境中,尤其是故事性的文本。先来看看王林波老师创设的情境问题:“同学们,今天王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几位动物朋友,大家想不想认识?”“蜘蛛在开店,蜘蛛就是这个店的什么?”“河马来买东西,河马就是--?”“同学们,你们也一定当过顾客,去买过东西,卖文具的店叫什么?”“你们有过寂寞的感觉吗?”“大家有没有去商店买过东西?”“蜘蛛决定开一家商店。'决定’这个词,你们都知道意思吧?想想看,你们决定干过什么?或者做过哪些决定?”这些问题之后很自然地引出了“蜈蚣”“长颈鹿”“顾客”“寂寞”“商店”“决定”等生字词,在故事情境中,识字也在悄然进行。
二、在情境中练习表达
故事性文本在低年级教材中占据主要地位,研读教材后,我们不难发现课后习题中其实隐藏着一条能力训练的线--如何讲好故事。虽然教材中提供了多种易教便学的支架:插图、关键词、表格、思维导图等,但教师如何用好支架教,从而让学生能够用好支架学,真正掌握讲故事的能力,依然值得我们研究。王林波老师这节课给了我们很好的示范--谁能梳理表达顺序,借助关键词讲故事。看似简单,却很实用。他先以讲第一位顾客河马为例:“作者在写这个故事的时候,思路很清楚,先写'想卖什么’,再写'写好招牌’,然后写'顾客是谁’,最后写'结果怎样’。现在谁能借助这几个关键词,讲一讲这个故事?”接着,让学生“把长颈鹿的这一部分内容跟河马的那部分内容比一比,你们发现了什么?”同样可以用上第一部分的方法去讲故事。其实在很多童话故事中都有这样的“反复”,王林波老师是一位智者,他深谙此理,却让学生去发现,将惊喜留给一双双闪亮的慧眼。
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在情境中交互使用,却始终围绕着文本特点,是拓展延伸,更是精准解读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扎实的训练将为后续以讲故事为训练目标的课文的学习做好了铺垫。当然,我们不要拘泥于只有在课后练习中给出明确要求,在课文学习中也要进行讲故事的训练。其实,所有故事性的文本都可以讲一讲,旨在使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提高他们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发展思维能力。
在王老师的课堂中,我们能看到王老师展现一个真实的自我,朴朴素素的课堂不仅是一种美,更是一种教学境界。王林波老师朴朴素素的课堂,源自于他丰厚的学养和扎实的教学功底,源自于他孜孜不倦地执着探索,更源自于他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无限热爱。吾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亦可徐徐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