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虚构类整本书导读要善于整合——兼评何庆华老师《傅雷家书》整本书导读
初中阶段教材里的必读整本书大致分为两类:虚构类的小说和非虚构类的散文集、科普作品、纪实性作品、书信集、诗集。
特别是非虚构类的散文、科普作品和书信集等,大多由单篇构成,篇与篇之间的联系比较松散,不像小说有情节线和人物索贯穿,容易陷入碎片化。
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这一类书时要善于整合,寻找单篇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结构化。
下面以何庆华老师执教的《傅雷家书》为例进行阐述。
一、整合单篇相对于故事性的小说要破整而言,非虚构类文本要统整。
就是说将零散的篇目按照一定的联系重新组合,形成清晰的几个板块。
如《傅雷家书》,全书按照信件的时间顺序编排,长达12年之久,多达180来封,涉及方方面面,而且信与信之间也没有必然的联结,就像无数颗珍珠滚动,无法拾掇。
何老师将之大致地分成三个部分:教子道,父子情,哲思录。
这是一种智慧地分类:本书内容繁多,难以穷尽,只能从宏观上进行统整;这种分类与初中生的兴趣点相契,毕竟对傅雷关于艺术见解有兴趣的还是小众;此外,也与本书的阅读方法选择性阅读相宜。
在教子道这一类,何老师又分为生活细节、人际交往、读书求学、感情处理、正确理财、劳逸结合等六个方面。
这样整合将整本书结构化,能够化繁为简,使学生获得关于整本书的整体认知,将望去如麻的内容整合成回首一线的结构。
按照这种整合思路,我们可以将统编教材里的《朝花夕拾》《昆虫记》《艾青诗选》等进行统整,在统整中结构化内容,使看起来各自为政的单篇形成向心力强的组织。
二、整合资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关于整本书阅读有这样的教学提示:应统筹课内与课外、个人与集体的阅读活动,宜集中使用每学期整本书阅读课时,兼顾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阅读,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时间整本书阅读。
这样的提示是与整本书的体量特点是一致的,相对于单篇和群文阅读任务全部在课堂完成,整本书课堂阅读只占一部分,大量的篇幅需要在课外自主完成。
因此,增强学生的内驱力和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非虚构类文本整本书没有曲折的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更需要教师在起始课上予以激趣和指导,以照亮未来阅读之路。
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是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抓手,凝聚着编者的智慧和心血。
统编教材关于整本书阅读指导也非常细致。
从名家点评到主要内容,从方法指导到专题探究。
但这只是资源,不能直接照搬,否则让阅读变得枯燥乏味。
需要教师有所取舍,灵活变通,巧妙整合。
何老师在这是一本怎样的书环节:用秒懂百科的视频对此书进行简介,摘取学者楼适夷的评价,萃取导读里关于本书的精华语句,使学生在观看和诵读中既激发阅读兴趣又获得直观而深刻的印象。
如何选择阅读方法也不是全盘接受,而是选用了兴趣选择、目的选择、方法选择,舍弃了问题选择。
这是与教者此前整合的整本书内容是照应的。
兴趣选择对应教子道,目的选择对应哲思录,方法选择对应父子情。
“不同的知识类型,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这是课程和教学的基本规律”。
按照埃里克森的知识二分法,非虚构类文本更多属于过程性知识,需要教授技能、策略,让学生从熟悉到固化再到内化。
三、整合认知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带着自己的阅读经验和阅读体验走进一本书。
教师要做的就是想办法唤醒这些沉睡的经验和体验,将之顺应和同化,形成新的认知。
何老师设计了三个循序渐进的活动:教子道拟写对联或顺口溜;哲思录让学生一分钟背诵;父子情请学生深情诵读并联结自己父亲节写一段祝福。
拟写对联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提炼,强化学生的认知。
教子道包括四个方面,展现的方法多样,生活细节老师示范,人际交往个人构思,读书求学小组合作,感情处理男女竞赛,极大调动学生积极性,课堂风生水起。
让学生背诵哲思录是让学生热读,当堂实践学习的方法。
配乐深情诵读,设置学生全身心参与情境,唤醒学生内心的柔情,感受到傅雷对傅聪的安慰、悔恨和祝福,感受到一个父亲对儿子无所不在的爱,如音乐漫溢心间。
在此基础上设置生活情境,父亲节快到了,请你给父亲编发微信。
由书本联结自己,想到父亲对自己点点滴滴的爱,自然涌出对父亲的复杂情感。
有学生表达热爱,有学生表达赞美,有学生表达愧疚。
青春期的学生,与父亲的关系微妙,既抗拒又依恋,从傅雷对傅聪的深情上读懂自己的父亲,内化成对父亲的理解和热爱。
深度学习的一个特征是“联想和结构”,处理的是人类认识成果与学生个体经验的相互转化问题。
“联想”(唤醒、调动)是观照、重视学生个体经验(包括日常经验),而“结构”是通过教学活动对经验和知识的整合和结构化。
何老师通过活动整合学生的经验和知识,建立起已有经验与新经验的关联,让学生在阅读《傅雷家书》中获得为人处世的方法,获得人生哲理的思考,获得处理亲子关系的密钥。
而这,才是阅读《傅雷家书》的终极目的。
非虚构类文本与学生的阅读经历距离较远,因而“联想和结构”更难,需要教师洞察学生的趣点和触动点,采用恰当的活动唤醒和激发。
总之,非虚构类文本老师要善于化零为整,将阅读方法嵌入其中,唤醒学生的阅读体验,促进学生进一步在课外阅读。
上一篇:《从此爱上作文课》读后感
下一篇:读《怀疑与学问》,锤炼思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