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介绍·
上周日学校对所有中方老师进行了一场线上德育培训,高德胜教授的在讲座中提到他写过的一本书——《道德教育的30个细节》,从标题来看这是我比较喜欢看的有实例的书,过于理论化的知识会艰涩得让人望而却步。本打算去当当买来一读,迫于疫情所有快递停运。好在电子书可以买到,无比感谢这个网络发达时代,封控管控都控不住你读书的需要。
融通生活教育 追寻幸福未来
——读《道德教育的30个细节》有感
作者介绍
高德胜教授,是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教育学会德育论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德育学科组成员。
书本介绍
本书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生活德育的理论要点,重点提到道德学习在生活中是如何发生的,生活德育的核心概念,学校德育的范式转换。第二部分是生活德育的微观运用,所写案例都是高教授几十年教育研究所见所闻所思之案例,比如从“口头禅”中论语言倭化的道德后果,从“小红花”中论奖励及其副作用,从“大眼睛”中论教室“监狱化”及其后果……
个人思考
高教授是研究教育学的专家,热点事件和敏感话题被他用理性之刀剖析得清晰明了,他擅长“泼冷水”,不喜欢“唱赞歌”,这本书既有理论的高度也有德育的细节,读起来挺痛快的。
毕竟是在线阅读,加上最近网课用眼过度,只能断断续续地看,倒也解决了我的些许困惑:国际学校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
在公立学校,几乎天天陪着学生,从早到晚他们似乎都在我的“掌控”下,甚至到了节假日我也不放手,我是老师,也是保姆,还是警察法官,有时甚至就是他们的家长,这是不是班主任角色的一种外溢?
在国际学校,有时会整天都碰不上班级学生,他们上午在沉浸班分散于不同的班级上课,下午在行政班上只有语文课时,我们才能碰上面。有段时间,我甚至怀疑班主任的功能只有是点名、上传下达完成学校布置的基本工作,放学放假后除非特殊要求,否则班主任不必干预学生的生活,说实话,也干预不了。
看似轻松和自由,其实是更大的挑战。
后来接手远航班,调整思路,变被动为主动,想找寻一条融通教育之路,一年多来,给了我很多新思考,读完这本书后,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引发了深思和反省。
生活德育给了融通教育理论支持
“无论是从类还是从个体的角度看,人都不是一个静态的客观对象化存在,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性存在”,这个动态的过程性就是生活,“教育回归生活,不是对现实生活的‘投诚’,而是引导成长中的孩子发现现实生活的问题,并帮助他们学着解决这些问题,以构建美好的生活”。生活德育主张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在学生的生活中学习道德。
我的实践就是把生活融进语文课堂,融进班主任工作里。
在设计《西游记》的项目化课程时,我把孙悟空的个人成长以及与他人相处关系融合进教学设计中,《西游记》不仅仅是一本名著,更是学生思考人生、处理关系、寻找方向的一条路径。写邀请函、设计伴手礼、做嘉宾发言、写感谢信,这是一套生活仪式。
疫情期间的早课,虽然每次只有十分钟,我也会根据晚上搜集的相关反馈信息,融入生活实际,进行活动设计和理论提升。大规模核酸检测时,把班上同学做志愿者的照片放出来,告诉他们与其抱怨,不如闪亮,温暖别人,照亮自己。网课期间有人被举报某些同学上课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就讨论什么是奥卡姆剃刀定律,“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即“简单有效原理”,我们的时间有限,如果杂念杂事太多大脑使用会受限。疫情严重时,引入李校长写的鼓舞人心的一封信,引入小学生的诗句“疫情结束后,去学校拥抱我们最好的朋友”。愚人节讨论“幽默商”,逗乐与整蛊的区别……
哪怕短短十分钟的晨会,我没有让他们流失在点名里,也没有流失在无谓的调侃中。
语文和德育都引入生活的活水,一切都活泼泼起来。
“班会到底是课还是会”带来的反思
我是靠着班会课设计在“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中一路披荆斩棘,最后获得大奖的。我一度以此为傲,看完书后却引发我深深地思考。
高教授说,班会是“会”而不是课,班会是班级会议的简称,是在班级里由学生和班主任、任课教师共同召开的,目的在于讨论、解决班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因而,学生是班级会议的主体,班主任可以作为顾问参与,这样既能锻炼学生自主能力的发展,减少对成人的依赖,也进行公民教育的有效方式。
回想以前,班会课似乎就是思想教育课,班主任把学校的、个人的意志“灌输”给学生,有时是简单粗暴式,有时是糖衣炮弹式、有时还是表演作秀式……现在想来,面孔都是火辣辣的。
来到清澜山后,我的班会课风格逐步改变。以疫情期间的三次班会课为例。
第一次主题是“少年气”,这个课的设计自己也挺满意的,尤其最后一个环节:四十年后,请你作为清澜山学校毕业生返校给学弟学妹做一个以“少年气”为主题的演讲,同学们的发言很走心。可是,这个还是我设计的课。
第二节课,接受学校关于“知识建构”的班会设计培训后,设计了“空难之下”讨论式班会课,这是一次热点问题研究式班会课。由于技术不太成熟,问题引导能力欠缺,所引发的思考没有深度推进。这个还是课,不太像会。
第三节课,进行“网课谁做主”的班会。用网课把学生、老师、家长逼疯的视频引入,进行网课的茶话会让学生自己组织讨论:网课谁做主?最后回去后形成小论文。这节课有知识建构的方法,也有学生自己的实际问题,让他们自己找寻解决之道。
这节课充分体现了平等、尊重、自主等基本道德观念,不是道德宣讲,而是实际问题研讨。当然,这节课我的顾问角色还不够好,资料的引入不够,方向的引导过于刻意。
“幸福在哪里”的追寻
2020年我获得江苏省班主任基本功一等奖后,曾在《江苏教育》杂志上发表自己的教育思考“做一个幸福的点灯人”,那是对幸福教育的粗浅思考。
什么是幸福?幸福的教育是什么?高教授认为,幸福就是活得好、活得欣欣向荣,好的教育应该极大地促进个人与集体的幸福。现代学校给受教育者一块“幸福的大饼”:顺利通过学校教育这一“幸福通道”,你就能获得受人尊敬的社会身份,就能获得一个回报丰厚的职业,就能获得保证幸福生活的财富。因此所谓“明天的幸福”就是“代价幸福”,学生为此让现在的生活本身失去意义,只在换取未来幸福的意义上才有价值,这样的幸福也是“苦难幸福”。
这样的“幸福”是以牺牲美好童年、快意少年的幸福为代价的。“幸福从来都有内在精神体验和外在客观条件两个维度”,高教授认为现代教育对“在我者”(内在精神体验)提不起兴趣,倒是对“在外者”(外在客观条件)兴致勃勃。
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的原则,是通过现存世界的全部文化导向人的灵魂觉醒之本源和根基,而不是导向由原初派生出来的东西和平庸的知识”,教育是灵魂的事业,如果被物质占有,忘记了灵魂,就会失去真正的幸福。
“幸福需要一个展开的人际空间,所以人际和美与良善一方面是幸福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也是幸福的源泉,或者说就是幸福本身”,所以幸福的获得往往需要我们消除对自我的过多关注。
高教授从问题出发,分析了错误幸福观不幸之因,并指出幸福教育的正确路径。
学校不应该成为成功投资场所,个人不该成为“成功”的赌徒。
班主任应该做什么呢?
班主任更不该是怂恿者,应该是幸福场域的设计者,学生正确幸福价值观的引导者。
由此看来远航班的每个孩子都很可爱,安迪是行走的表情包的贡献者,乐妍是画画高手,本本的萨克斯吹得很帅气,俊辰的知识面很广播,子铨是个篮球打得很好的暖男……远航班没有成绩排名,没有高人一等的“官员”,没有利益的竞争……
这里有一个展开的人际空间,他们目前还会因为种种问题产生人际关系的困惑,这都是他们成长路程上必修课。《学校如何运转》中说,基础教育实际上是孩子进入社会之前的社会,是让他们在犯错中成长的地方。
他们自己体验,自己反思,自己总结,成为一个内在丰盈,外在风雅的少年,班主任幸福地目送一届又一届学生离开,这也是我的幸福教育理想:融通生活教育 追寻幸福未来。
这本书有很多对教育细节的审视与反思,展现了生活德育的力量,普通老师和学校管理者都适合读,可以对自己的教育理念进行迭代。
“生活是种律动,须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滋味就含在这变而不猛的曲折里”,教育何尝不是,兜兜转转,变与不变,都在那里。